
今年書展,六歲女童寫真一事在社會引起爭議,有公眾聲音指責寫真是兒童色情,大加鞭撻並引起社會對保護兒童的共鳴。在傳媒和網上言論推動下,事件迅速升溫,最終出版商自行將相集下架,攝影師、女童母親發聲明向公眾致歉,而攝影師更主動向警方就事件提出協助調查。
「保護兒童,人人有責」,筆者是絕對認同和支持,對涉及兒童色情罪行的人士是不應姑息。今次事件中的女童母親和涉事的攝影師被輿論以保護兒童、打擊兒童色情之名大肆批評。鑑於事件在道德和刑事法例上都是嚴重性質的指控,筆者建議讀者應以嚴謹的角度和概念去判斷今次事件。而由於兒童色情的定義是有相關法例可循,我認為使用法律對兒童色情物品的定義是對各方都較公允的看法。
還望讀者能有耐心看畢全文,以為閣下提供另一視角。
《防止兒童色情物品條例》
現時香港法例579章《防止兒童色情物品條例》(《條例》)是用作處理涉及兒童色情物品的罪行。有關條例由香港政府於一九九八年年底提出立法建議,並向非政府組織、法律界、社會福 利團體、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和新聞工作者組織等進行兩輪諮詢,再在經過諮詢立法會的意見及公眾諮詢後,香港政府於二零零二年向立法會提交《防止兒童色情物品條例草案》並獲通過,有關法例於二零零三年底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