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完結,師生回到校園,但關於教育的風波卻仍接踵而來。先有報導指科目滲入洗腦內容,再有立法會議員指通識科內容不應佔太多和政治有關的課題,提出由必修科改為選修科;甚至建議廢除科目。更不要說林老師事件的餘波未了,除了在過去個多月來受到文革式批鬥外,亦被迫放下教鞭休息一個月;她更在前幾日更接到刀片信恐嚇。這一切都說明政權開始深諳教育的「重要性」,遂要對教育進行內外的整頓,而且將來情況亦只會有增無減。
教育在社會學中的功能既有顯性功能,也有其隱性功能,教育最基本的顯性功能就是知識的傳遞。隱性功能就是其社會化及傳播文化,當中透過學習的過程令學生在社會及其所屬團體中履行他們在社會上的角色。簡而言之,就是在學校及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歸屬感及個人的未來發展取向。一直以來都說十年文革之所以可怕,就是因為挾持及控制了人民的思維及意識形態;去年擬開科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就有異曲同工之處。
當局之所以看中通識科,原因呼之欲出,就是因為該科強調批評性思考,並包含民主和人權等普世價值;比只紀錄官方和政府不是的中國歷史科「恐怖」上百倍。如上曾言,殺掉或令其轉作選修正是要令學生不再社會化,回到只是課本上的內容,毋須再去了解政治和社會每日所發生的事,更遑論要有批評性思考。不知道便不批評,不批評便不抗爭。那時候,沒有反對聲音,自然人人是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