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蕭世雄@破土工作室
「公民社會」應該是當今中國最炙手可熱的概念之一。作為公民社會的細胞,NGO自然也備受矚目。有人認為,NGO填補了國家和市場在社會服務方面的空缺,緩解了社會問題,值得大力提倡,還望有關部門不要將其視為境外敵對勢力的滲透;也有人認為,NGO如果只滿足於充當「減壓閥」,那它們註定會被國家和市場雙重收編,甚至有可能淪為壓迫性結構的一份子。各種聲音紛繁複雜,到底孰是孰非?
同為新自由主義浪潮裹挾之下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或許可以參考來自拉美的經驗和反思。麻塞諸塞大學政治學系的Alvarez教授通過回顧1990年代以來拉美地區女權NGO浪潮,一方面梳理了它們這二十年間的成就和局限,另一方面發掘了NGO參與社會運動的寶貴經驗和豐富潛力。她認為,不論是把NGO單純歸結為新自由主義全球統治的侍女,還是將其視為拉美國家發展路上助人自助的活雷鋒,都是在把NGO看作鐵板一塊,而我們恰恰需要看到其中的模糊性和多樣性——「侍女」和「活雷鋒」既相互交錯,又彼此獨立。在此基礎上,她探討拉美的女權主義NGO和相關社會運動為什麼可以,以及如何「超越NGO化」。
對「NGO化」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