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十點快速看懂歐洲難民事件

原圖作者為Delawer-Omar,來源見

(獨媒特約報導)獨媒整理了近月備受關注的歐洲難民事件,讓大家快速了解事件始末。

1. 伏屍海灘的小朋友是誰?

小孩叫艾蘭(Aylan),他的父親是敘利亞庫爾德理髮師庫爾迪(Kurdi),庫爾迪和他的兄弟穆罕穆德(Mohammad)因大馬士革戰亂遷居至敘利亞土耳其邊境的科巴尼(Kobani)及伊斯坦布爾。他們希望獲得家住溫哥華的姐姐蒂瑪(Tima Kurdi)的幫助下移民,庫爾迪指雖然姐姐向加拿大官員表示會負責他們一家花銷,但未獲當局同意。加拿大公民權和移民部(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聲明未收到庫爾迪一家的避難申請,而他們身在的土耳其,敘利亞人幾乎不可能獲得難民證明,不可能滿足加國申請移民身分認證的規定。

波蘭卡普欽斯基故居,叩問記者之道

「如果你不能成為人,那麼你就不太可能成為記者。」——Samuel G. Freedman

記者必然要客觀?還是可以主觀?這似乎是條永恆辯駁的命題。

哥倫比亞大哥新聞學教授Samuel G. Freedman曾撰寫過一本《給年輕記者的信》,他在書中劈頭質問在新聞行業中道德與客觀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新聞業往往以公正之名,與報道的對象保持一定距離,卻很容易掩蓋了記者作為人應有的主觀情感。

超越記者角色 流露人民關懷

幾個月前,港視劇集《導火新聞線》播出後,成為一時佳話,受到眾人的追捧,在二十四集的長度裏,觀眾得以從中窺探新聞行業裏頭的百態,還有擺盪在市場與理想之間的拉扯。第二集,老總汪海藍在《囧報》報道「明星人狗交」後被人追斬,採主方凝前往醫院探望她時說出的那番話,總令我念茲在茲︰「世界上,每年都有上百個行家,都因為要堅持報道真相的理念而失去生命,Marie Colvin、村本博之、李翔,而你卻為了一單人狗交的新聞而躺進醫院。到底對你來說,新聞是什麼?」

毫不光采的勝利:香港勝卡塔爾(移民工待遇大賽)

九月八日,香港隊在世界盃外圍賽主場面對卡塔爾。雙方陣容都有不少歸化球員助陣。事實上,香港和卡塔爾的經濟運作都跟移民工的貢獻有莫大關係。在香港,單是外籍家庭傭工的人數逾30萬,她們(外籍傭工絕大多數都是女性)照顧港人的子女和長者,解放香港婦女的勞動力。而將會在2022年主辦世界盃的卡塔爾,近年積極在南亞等地輸入外勞,他們不但成為了卡塔爾國內建築業的主要,而且現時移民工佔卡塔爾國內人口逾八成。

在卡塔爾贏得2022年世界盃決賽主辦權後,當地移民工所受的待遇成為國際受關注的議題。過去曾有報道指在2014年,每隔一天就有一名尼泊爾籍外勞客死卡塔爾,更令人關注該國的移民工權益。國際組織斥責卡塔爾的贊助人制度(kafala)晬而不少國際組織近年來一直希望藉世界盃帶來的機遇逼使卡塔爾政府改善當地移民工的處境。卡塔爾政府雖然曾作出少許讓步,但一些相關的法案到現時仍未落實,而且尚未有證據證明當地的移民工處境有顯著改善。

香港方面,去年印傭Erwiana被虐案震驚國際。美國《時代雜誌》索性以「現代勞隸」來形容在香港工作的印尼家務工。由此可見,雖然香港的移民工不會出現卡塔爾那些大量客死異鄉的情況,但他們的待遇也跟文明社會勞工應有的待遇有很多距離。

在香港足球隊火併卡塔爾前,先讓我們為香港工作的外傭和卡塔爾工作的移民工的待遇做一次比拼!

在卡塔爾工作的南亞移民工面對的難題:

體育職業化裡的勞資關係

體育職業化裡的勞資關係
文/張慧峰

破土編者按:中國女排再次奪得世界盃冠軍的消息傳來,大陸社交網站被瘋狂洗版。然而,一方面,大陸群眾為舉國體制下的競技比賽奪冠感到驕傲;另一方面,體育職業化、運動員勞工化的呼聲與推進趨勢卻越來越明顯。有人認為,舉國體制的體育發展模式有問題,只能培養出體育精英,無法實現全民健身,故建議參考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推動體育職業化。在我們瞭解了美國體育職業化的勞資關係實質之後不難發現,這種把運動員當作勞工、當作消費物件的方式,只能培養大眾對體育的喜愛和中產對運動的參與(因為運動的消費越來越高),同樣無法實現全民健身。只有社會化的體育才能夠有大眾的參與。摘自作者碩士論文《職業體育勞資關係探析》 ,文章經破土編輯。

目前職業體育最顯著的國家是美國,職業體育的經營與運作也比較穩定,甚至配備了相應的勞資關係的相關制度。職業體育中勞資關係的資方包括聯盟和俱樂部,勞方包括運動員及其代理和運動員工會。從本質上說,勞資關係是一種經濟利益關係。職業體育中勞資關係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經濟利益上。同其他產業一樣,職業體育勞資關係的主要問題是圍繞運動員與所有者之間的權力與利益的分配。

職業體育聯盟

港隊明主場對卡塔爾  金判坤:要再創歷史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明晚將會在旺角大球場對卡塔爾,進行第四輪的世界盃外圍賽亞洲區賽事,繼日前作客迫和中國後,香港希望能在對卡塔爾的比賽中至少迫和對手。港隊教練金判坤表示明天會加強防守,希望能創造歷史;又再次感謝全港市民對港隊的支持。港隊前鋒陳肇麒則指,港隊明天不會放棄進攻,務求對主場球迷有交代。

金判坤指球隊目前的狀態不俗,沒有新的傷兵。他強調,會針對位置上不同球員的回復程度作排陣。主場賽事,希望能有較佳表現,明再決定正選十一人。金又透露,自己一直有留意卡塔爾,對方的實力不俗,但強調對香港的防守有信心。

有記者問到,香港和卡塔爾的對賽往績是五戰全敗。金判坤認為,卡和香港的足球環境不同,雙方實力的確有距離。他表示在作客中國時,都沒有人會認為香港能賽和,而卡塔爾亦是在97分鐘才能攻入馬爾代夫,所以香港絕對有力一戰,甚至取得勝利。「歷史已經是歷史,足球就是甚麼都有可能。」他強調明天雖然不是50/50的比賽,在全港市民及球迷的支持下一定努力作賽,並對香港的防守體系有信心。

陶傑的信用卡邏輯

男童擱淺於土耳其沙灘的照片引起熱議,觸動無數人同情難民的反應。陶傑在「童屍的邏輯」一文中提出了事件引申的「唯一理性結論」,認為歐盟與其因悲痛而「增加收容難民的力度」,不如「向恐怖勢力發動戰爭」。以下是對文章中多個觀點的回應。

文章開首對「歐盟難卸責」提出疑問,認為「偷渡翻船」的「兇手是伊斯蘭國」。關於「歐盟責任」的爭辯,清晰的思路告訴我們事件焦點多以人道立場為出發點。那管難民問題的元凶是伊斯蘭國,巴沙爾,歐美,甚至是陶傑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根本毫無關係。無論你是否同意歐盟或其他國家有處理難民的道德責任,問題都絕不能和造成難民問題的元凶責任混為一談。例如別人大談環境保護,你一句「那是其他國家和企業搞出來的禍,我有何責任?」就是捉錯用神。無可否認,事不關己就無視任何道德責任的論述亦是一種選擇,一種生活態度。悠哉游哉看著浮屍來吃海鮮可能別有一番味道。

香港足球與「港式國族主義」

香港足球代表隊獲得幸運之神眷顧,於2018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第二圈分組賽第三場賽事,在作客的惡劣環境下,頑強地以零比零守和實力較強的中國隊,暫時以三戰得七分,領先二戰得六分的卡塔爾及二戰得四分的中國。九月八日香港主場迎戰剛以十五比零擊敗不丹的西亞勁旅卡塔爾,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比賽舉行時,灰記正參與一個朋友臨時邀約的飯局,與一群陌生人(他們則因為雨傘運動而成為經常聚會的「同志」)一起吃私房菜。灰記無意間向朋友提起中港大戰,一些初見面的朋友馬上搭嘴說,雖然不看足球,但很關心這場賽事,還馬上利用手機看直播,當時賽事進行了二十分鐘。於是,整個飯局的其中一個焦點就是「求神拜佛」維持零比零戰局至完場。到補時完畢,大家如釋重負,歡呼拍掌起來。

有建談的人乘機大發議論,說體育運動,特別是團隊運動,很能喚起民族身份認同,當年曼德拉就任總統之後,利用南非主辦世界盃欖球賽的機會,鼓吹黑白共融云云。的確,體育促進國與國之間交流,亦同時滋養民族意識,甚至極端民族意識,歐洲一些充滿種族仇恨的足球流氓,到處鬧事,成了危險人物。

小國寡民如何衝擊歐洲大陸?——冰島足球的制勝之道

文:尋找簡東拿

冰島力壓捷克和荷蘭,以小組首名躋身歐洲國家杯,在她的足球史上也算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你對於冰島足球崛起的緣由有所理解,便發現她的成就絕不僅限於此。截至今年一月為止,冰島人口只有區區33萬人,而小國寡民竟可另創新天、培養出施古臣(Gylfi Sigurðsson,效力法甲南特)和施科臣(Kolbeinn Sigthórsson,效力荷甲阿積士)一類的技術型球員,足為冰島人口20倍有多的香港足球借鑑。

冰島足球的崛起,實在有賴基層教練培訓系統的成熟,並要歸功冰島足總負責教育的主管艾祖夫遜(Sigurdur Ragnar Eyjólfsson)。他推動本國的足球教練課程,讓一切教練學員經受充足的訓練,才完成歐洲足協的專業教練牌照(UEFA pro-licence badges)。根據冰島體育博客Sportbloggid資料,當地有520名完成冰島足總B級和歐洲足協B級教練牌照的教練,至於獲取冰島足總A級和歐洲足協A級教練牌照者也有165人。照這數字看來,冰島的足球教練培訓絕不比歐洲大陸的足球大國遜色:英格蘭的B級教練人數只有1759人,考獲A級教練牌照者只有895人,而按人口比例而言冰島完勝之。由此可見,冰島的教練培訓相當完善,是為本國足球的重要人才儲備。

梁孔德:不應把政治帶入球場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明晚在旺角大球場對卡塔爾,now新聞台節目《時事全方位》今早續討論香港在球場上的管理和表現。談到球場的保安及場內的球迷問題,香港專上學院講師李峻嶸認為近年球賽的政治化的確有所上升。香港力量成員吳卓恆希望足總能與時俱進,在球場的管理和保安上都需要更新。足總主席梁孔德認為,國際足協已早有規定,很多東西都不可以入場。李回應強調,國家和地區的分別已是政治,官方只是將政治不正確的事趕離球場,球場沒有言論自由。梁孔德認為,球迷的確不應把政治帶入球場。

港隊戰將,我們虧欠您太多

香港隊在今界世界盃外圍賽一球不失,3戰得7分小組排榜首,多少年未嘗出現這壯觀的情況,香港足球經歷了十年寒冬,終於再現光芒。副隊長葉鴻輝與一眾港腳死命力保城池,贏盡了香港球迷掌聲,金判坤教練訓練他們要有為港而死(Die for Hong Kong)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每一位港將及熱愛香港隊的球迷,相信看到香港隊的表現,在天家的黎新祥教練亦會老懷安慰。當然,自幼有學普通話課堂學習的葉鴻輝,被罵作狗當然不好受,足總要冷處理亦是他的選擇,球迷眼睛是雪亮的,到主場比賽時,誰有掌聲誰有噓聲,香港球迷自會判斷作出最理性的表達。

場外場內的凝聚

2018年世界盃外圍賽,香港隊的演出備受關注,不少人都將政治與本土扯上關係,加入很多揣測。沒錯,腦袋、筆尖與嘴巴都在別人身上,要怎樣描寫香港隊、怎樣陰謀論談球迷,是沒法阻止,但有一點必定要攪清楚,這支香港隊再興,是球迷與球員經過十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隊長陳偉豪表示,這支香港隊是十多年來最強的一隊,此話並沒有說錯。論技術可能他們不及昔日的功勳戰將,但鬥志與歷代港隊英雄相比絕不遜色。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13
  •  2314
  •  2315
  •  2316
  • 2317
  •  2318
  •  2319
  •  2320
  •  2321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