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書面回應陳家洛議員關於街頭藝術的查詢,談及政府對街頭藝術發牌制度的憂慮。結合新增免費電視牌照的風波,民間也開始討論街頭演出牌照制度的需要性。誠品書店、號外雜誌和文藝復興基金會合辦了一個講座,邀請了三位街頭藝行者(小丑藝人蘇春就、好戲量賴恩慈和Hidden Agenda黃津珏),剛好觸及公共表演空間的議題。
蘇春就:制度有助去蕪存菁
三位嘉賓裡面,蘇春就(Mr. Funny)大概是跟政府有過最正面衝突的一位。他在2003年開始走上街頭,在哀怨悲情的這一年,蘇春就用他最擅長的小丑演出,為這個城市帶來笑聲,卻先後在2006和2010被檢控。兩次的官司均未能成功對Mr. Funny入罪,使他的案例為後來許多街頭藝術案件的參考,對於蘇春就個人也開始思考街頭表演發牌制度的可行性。
活動上,蘇春就指出街頭藝術發牌制度在外國已經非常流行:遠至法國、澳洲,近如南韓、台灣都有。他認為街頭藝術是城市重要的景觀:在遊客面前可以展示香港的活力,在居民面前能排解世界怨氣。然而,現在香港街頭表演質素參差,並特別點出旺角已經「淪陷」,好些演唱者當作是唱K一般的娛樂,缺乏專業。
「既然自然沒法淘汰,只好靠制度把關」,蘇春就相信有了發牌制度,街頭藝術的水平就更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