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團體批康文署欽點新世界負責諮詢 稱「越權、史無前例」

(獨媒特約報導)康文署繞過公眾諮詢程序,逕行與新世界合作「發展」尖東海濱。維港海濱關注組今日召開記招,批評康文署昨日展開的諮詢是假諮詢,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公司亦在未與政府簽約的情況下獲欽點,代替康文署執行公眾諮詢的工作。康文署以「結構安全」為由,下月容許新世界在星光大道展開圍板工程,關注組質疑當局是否已經與新世界有任何私底下的協議,「製造既定事實」。

財團代政府公眾諮詢

公共專業聯盟黎廣德強調,是次項目並非僅限於星光大道,而是涉及整個尖東海濱,範圍由梳士巴利道公園、尖東海濱至紅磡,面積遠超星光大道5倍。黎廣德又指出,根據城規會規劃,新世界是要消滅星光大道,「踢走銅像及手印」,遷移至尖東海濱,「唔好阻住佢做生意」。黎廣德指康文署未經招標下,欽點財團發展尖東海濱,昨日公佈的公眾諮詢亦「奇怪」,沒有任何地位的新世界竟是「諮詢主體」,接收公眾意見,形容在香港公眾諮詢上「史無前例」,質疑在「合同都未簽」的情況下,由私人財團僭越代替政府行駛公權力的諮詢。

指11月中港大戰絕不用旺角場  梁孔德:香港冇歌,已回歸一定要播國歌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足總主席梁孔德出席網台節目《議會內外》時明確表示,11月17日中港大戰因考慮到保安問題,絕不會採用旺角球場,澄清並非因擔心佔領會再次發生,對球迷有信心。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劉慧卿指香港隊不是國家隊,為體現「香港」的存在,問到能否播一首代表「香港」的歌,梁孔德回應表示:「香港冇歌,已回歸,唔係國,一定要播國歌,好似奧運,都係奏國歌」。

梁孔德又指目前選址仍是未知之數,因最理想地點為可容納4萬人的香港大球場,但因剛重鋪草地,而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上周到場視察場地後表示「新草未生得好實」,及擔心即將舉行的五十多場奧運攬球外圍賽會影響草坪,故最遲需10月中才可確認售票;而退一步為只容納萬二人的小西灣運動場,認為不擔心交通問題,因「球迷要睇既話咩地方都會去。」梁又表示有機會出現售票後才遭國際足協評定大球場不符合規格,而面臨退票危機。

梁又指國際足協規定作客隊能獲現場8%座位門票,現場亦會劃分中港球迷區域,但國內人在香港網上購票將無從分辨及管制。劉慧卿質疑上月港隊作客時,港人需用回鄉證購票,為何當中國隊作客又不須身分證購票以保障港人票源,梁孔德回應表明不會考慮查身分證:「4萬人點查?大陸可以出動6千個警察,香港又冇人力物力,香港睇波查身分證?幾十年來都冇實行過。」

小欖新村綠化地改劃後面臨迫遷  區議員批評盲搶地毀人家園

圖:右為規劃署署長凌嘉勤

(獨媒特約報導)規劃署今早到屯門區議會講解規劃署的工作及屯門區的規劃情況,署長凌嘉勤被追問小欖新村的改劃問題。他表示未有收地時間表,所以仍有商議空間。多位議員發言時均不滿署方盲搶地,迫遷小欖村近200名居民。

獨媒日前報導,政府的「盲搶地」行動蔓延至屯門,當中近小欖附近的一幅綠化地,近20戶,紈200名居民竟在刊憲後才知道會被迫遷。民協的江鳳儀發言時,希望規劃署不要盲搶地,因為收回小欖新村該地如同毀人家園。她指小欖新村的200名居民世代居住在此,但竟要被迫遷,她亦承認區議會在事件上有疏忽。

回應警方刪改網頁  盧偉聰:只係將網頁精簡

(獨媒特約報導)屯門區議會今早召開會期年度最後一次大會會議,主席劉皇發再次告假,由副主席梁健文主持會議。警務處處長盧偉聰亦有出席會議,強調警方在處理案件上會繼續嚴守政治中立。民協區議員嚴天生質疑警方刪改警察網頁中有關六七暴動的歷史部分是不可接受。盧回應表示只是將網頁精簡,因為太長的話,市民未必想睇。

盧偉聰在會上先談到2015年上半年警方的工作情況。盧指香港的治安情況平穩,但強姦案件的數字上升,高達41宗,當中僅有2宗為「非相熟人」所做,全數破案。而電話騙案則高達1730宗,其中假冒內地官員的案件大增,當中涉及近1億2000萬的款項。他強調,騙徒的手法層出不窮,市民應常常保持警惕。

而干犯嚴重毒品罪行則為956宗,爆竊案則為1284宗,兩項罪行同樣比早前下降。他又提到內地訪港客的人口約為2273萬,比早前上升了104萬,當中平均10萬人中有3個人犯法;比其他地方的15個人的比率為少。

監獄剝奪的是自由,還是人權?

早前因向財爺掟雞蛋而入獄的社民連陳德章申請司法覆核,要求覆核懲教署的兩個決定,分別是囚犯膳食的中西式份量差別及親友只可帶六本書籍予監犯的上限。不少人對此輕嗤以鼻,認為陳小題大作;然則,陳的倡議實非常值得考慮──到底膳食書本等為什麼會觸及權利?究竟犯人的權利是否受到保障?近期有關囚犯的多宗司法覆核案,是否又證明了監獄內的人權及法律保障有所不足?

人權是自由民主社會的基石,即使是法庭依法頒佈合法的判監命令,都不能剝奪任何人的,包括囚犯的,基本人權。《香港人權法案》第六條「被剝奪自由的人的權利 」第一、三段(參考《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條)就指明:「自由被剝奪之人,應受合於人道及尊重其天賦人格尊嚴之處遇。監獄制度所定監犯之處遇,應以使其悛悔自新、重適社會生活為基本目的。 」這權利並不等於政府有正面責任滿足囚犯的所有要求,但懲教部門任何決定仍須符合憲法、人權法及行政法原則等法律原則。再參考各地普通法的案例,法庭指出監獄條件亦不必然與人權保護有衝突;囚犯被剝奪的自由應只限於人身自由─「犯法啫,唔洗剝奪其公民權利嘅!」

民主動力研究報告:建制派掌控區議會撥款

(獨媒特約報導)區議會選舉在即,民主動力今午就區議會的撥款及利益申報制度的研究舉行發佈會,公佈其中五區的撥款狀況及現時區議員利益申報的情況,質疑區議會內建制派私相授受。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表示現時區議會大多由建制派所控,各區撥款在欠缺討論下都可通過,如同「無皇管」。工黨荃灣區社區幹事趙恩來則指現時申報制度形同虛設,獲區議會通過撥款的活動隨時淪為建制派的宣傳工具,有亂用公帑之嫌。

民主動力趙家賢:建制派地區抽水搏到盡

研究報告集中於中西區、沙田區,荃灣區、觀塘區和黃大仙區。報告指除沙田區外,其他區都存在每年區議會預留撥款的「指定團體」,撥款超過800萬。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表示該類指定團體多由建制派區議員擔當會董或會員,他們有能力決策團體的工作,可透過舉辦活動得到政治宣傳等間接利益,直言「會長非受薪唔代表冇利益衝突」。

扶康會發表調查 自閉症人士家長:社會誤解增壓力

(獨媒特約報導)社會對自閉症人士的誤解,為照顧者帶來龐大壓力。「點解連出街權利都冇?」育有自閉症兒子的陳太哭訴,兒子在外經常面對奇異目光。扶康會訪問了6位自閉症成人的家長,受訪者表示壓力除了來自子女行為,也與別人目光有關。此外,他們普遍認同早期介入治療有助改善子女行為,家長亦需要外界支援以紓解壓力。下月扶康會於長沙灣的新服務中心將會投入運作,擴大對有特殊需要兒童及其家庭的服務範圍。

扶康會發表「自閉症成人表現行為與父母的親職態度、應對策略及壓力之間的關係」調查,訪問了6位各自育有一名15至27歲智障兼自閉症成人的母親,發現她們的壓力主要來自子女未能預計的行為和情緒,及他人不理解的目光。受訪者表示外界支援網絡,包括社工、其他家長,均有助紓緩壓力,以及提升教養孩子的信心,而早期治療亦能改善子女行為及溝通能力,同樣有助減輕家長壓力。

【地區政治系列】專訪新民主同盟王佩芝:自己社區自己關心

(獨媒特約報導)距離11月區議會選舉不足兩個月,各區均有「忽然活躍」的地區工作者,劍指區議會議席。其中積極考慮在綠楊選區出選的新同盟社區主任王佩芝表示,自己社區應該自己關心,不應假手於一小撮人。她在該區服務近年多,強調社區工作應先和街坊多作溝通和諮詢意見。

王佩芝表示,讀書時常常參與社運,令她更關心社會上不公義的問題。她指在中七時因為所讀的中學夜校要外判予港專,當時在師兄帶領和組織下,更到中學派傳單和教育局談判。她後來在公開大學修讀環境工程,並參加環保組織環保觸覺,期間參與不同的街頭簽名運動和行動等,從而接觸了更多有關城市規劃的工作。

王佩芝指自己30年來都住在荃灣,對地區有深厚感情。綠楊選區範圍包括宜景苑,17座的綠楊新邨,及荃灣附近一帶的七條村等。「綠楊現時的管理積落不少漏病,希望社區能有新氣象。」但變革從來不易,王佩芝指收到不少綠楊居民的反映,表示對綠楊現任區議員林發耿不滿。其中有街坊欲在屋苑內宣傳有關屋苑內的訊息,卻遭保安阻撓,更曾要報警處理。

公共空間。有種想像:山市街街頭觀戰記

圖:近完場,白鶴近門頂入為港隊破蛋,一時間所有觀戰的街坊不禁高舉雙手、起哄歡呼,更叫起「和波!和波!」

攝:Una

你試過在露天街頭睇波嗎?說的不是在球場看比賽、不是在街角士多睇小電視,而是與一大班街坊在空地席地而坐,興沖沖地齊齊睇波、齊齊緊張。香港的公共空間一向不足,即使有,公眾亦不大了解其可塑性,甚至不知為何物,不要說是看球賽,連在哪處可以進行公眾活動,也是一知半解。

在facebook偶然看到有「西柚」(西環街坊的親切稱謂)在山市街直播香港對卡塔爾世界杯外圍賽的消息。筆者在西環長大,竟然有機會在婆婆故居山市街街頭睇波,簡直機會難逢。

山市街是西環甚至香港城市規劃的一道獨特風景,選在此舉行,更別具意義。沿著寬廣而陟斜的樓梯拾級而上,就會到達一片大斜坡,連繫沿山建成的民居私家街道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及學士臺。昔日這裡都是三四層有露台的粵式唐樓,雖然大部份都已被拆毀改建,但由於整個地帶居高臨下又遠離交通要道,這些綠樹成蔭自成一角的terrace(臺),仍保留著一種閒適寧謐,充滿鄰里的人情味。

只想滿足野餐和「玩飛碟」的卑微願望 ——從西九「自由約」看活化尖沙嘴海濱

從西九海濱長廊出來,不想再老遠跑回九龍站搭地鐵,遂在西隧出口直接跳上了一部隧巴。那是下層後排面對面的座位,對面的大叔把腳伸得長長的,生怕你會在他對面坐下來。還裝睡扮作不知有人在找座位。

或許,這正是當下香港一個典型的縮影。

2015年9月的「自由約」,屬為期大半年、每月舉行一次的露天市集。儘管今年秋天來得特別早,乾爽的海風格外宜人,但下午氣溫仍在30度以上。從九龍站步行走中央草坪,起碼也要15分鐘;若是從柯士甸站走過來,就更加需要多達30分鐘。走到一半的時候,我也有點猶豫是否應該打道回府。

但到達自由約之後,眼下所見的,卻彷如一幅旺角鬧市的景象。在小小的一塊中央草坪上,擠滿了約40檔的手作市集,加上在周遭草地上野餐又或騎單車的,遊人少說也有二、三千人。人群以20歲上下的年青人居多,也有一家大小過來親子活動的,烈日當空顯然阻擋不了大家趁墟的興緻。倒是自由行旅客就一個也看不見,和只隔一條公路的圓方超大型購物商場,形成了極強烈的對比。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09
  •  2310
  •  2311
  •  2312
  • 2313
  •  2314
  •  2315
  •  2316
  •  2317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