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簡稱「新傳系」)一反常態,報導有關社團元老的內幕。文章刊登幾小時,已吸引逾六千人觀看。有人大讚學生厲害,亦有人直斥採訪黑社會是「痴線」行為。究竟,大學生報道「黃賭毒」新聞是否有問題?
數年前,樹仁新傳系亦曾在實習刊物《仁聞報》實行爆內幕,內容雖然吸引,但因校內外均有聲音抨擊,結果內幕報導不了了之。當時反對聲音主要指,大學生不應報道「踩界」新聞。如今,樹仁新傳系重開「黃賭毒」新聞,又是否一條可取之路?
筆者感謝各界對大學生的關注,此文亦無批評之意,只希望透過文章抒發己見,嘗試分析報道「黃賭毒」新聞的議題。
黃賭毒為社會一部分
首先,作為新聞系的學生,我們的責任是揭開黑紗,將市民大眾看不見的事情報道出來,故衍生出內幕新聞。總有人會問:黑社會事務,與大眾何干?報道理據何在?筆者理解如下。
縱然黑社會非大眾所願意看見,但畢竟它是存在的,亦是構成香港社會的部分,不得忽視。正如法庭新聞一樣,看似與大眾無關,但實際上是反映某部分的文化、政策等。例如每日可見的交通案,就反映香港的交通問題,例如政策上的「法例執行難」、「發牌制度過於寬鬆」等,以及文化上的「部分港人不重視駕駛安全」、「駕駛躁狂症」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