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誕,是耶穌基督誕生的日子,亦是一個反思抗爭的時刻。
耶穌之所以成為救世主,是因為他是一個對抗者,因為在羅馬帝國的統治邊陲猶太人地區講道,觸怒了猶太教的領袖而被羅馬的最高司法官判釘十字架處死。
帝國殖民
耶穌所面對的處境,與當下的香港有點相似。他所講道的地區是羅馬帝國佔領區(亦即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帝國委任了大希律王作猶太人的統治者。大希律王本身是以東人,但信奉猶太教,並以教義作為羅馬帝國的代理統治加利利和耶路撒冷等地區,但卻對猶太人實行恐怖統治,苛徵雜稅之餘,鎮壓反抗活動,濫殺無辜。
聖經的馬太福音就載有大希律王為了殺害在伯利恆城出生的猶太王(King of Jews) 而頒佈殺嬰令,結果有說剛出生的耶穌被迫流亡至埃及,但亦有其他版本指耶穌在拿撒勒出生成長。
大希律王死去後,他統治的地區紛紛出現推翻希律暴政的武裝抗爭,而帶領這些武裝衝突的領袖,被跟隨者稱為彌賽亞 (Messiah),亦即上帝指派來拯救世人的人。在加利利的游擊武裝起義,規模最大,最後被增援的羅馬軍打敗,二千名起義者被釘十字架,懸掛在耶路撒冷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