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15分鐘決定黃牛安樂死 愛協被質疑有違專業

Photo Credit: FOMC

(獨媒特約報導)昨日(10月30日), 大嶼山梅窩一頭受傷黃牛,在愛護動物協會獸醫到場診斷下,決定即場進行人道毀滅。但當地護牛組織「梅窩牛牛之友」質疑愛協做法,認為協會在事件上行政程序失當,而機制上亦欠缺透明度。

1185705_388095321315879_239490045_n
圖:梅窩社區牛於鹿地塘附近休息 Photo Credit: FOMC

黃牛受傷 愛協15分鐘決定安樂死

街頭籌款 公民參與

本年四月初發生的碼頭工潮,職工盟在工潮頭幾天就成立「罷工基金」,用以支持碼頭工人爭取合理權益。罷工基金的成立,除了象徵碼頭工人「撐到底」的決心外,還代表市民可以以實際捐款支持碼頭工人的抗爭,形成普羅市民與李嘉誠企業王國的對決。

罷工基金其中一個主要的捐款來源就是街頭募捐。在工潮期間,社會不同的支援團體在知會職工盟後,會於全港各區設立街站,一方面派發文宣,向市民揭露碼頭工人是如何被剝削,另一方面接收市民捐贈的物資及捐款。然而,這些街站,在目前的法例下,都不是「合法」街站。以下是當時各界支援碼頭罷工後援會與香港職工會聯盟就罷工基金街站的聲明(節錄)﹕

「我們認為,在今次事件上,並不是團體不願意申請,而是根本無從申請。﹕

1. 罷工基金的籌募是用作支持罷工工人的生活,不符合社會福利署的慈善捐款的定義(申請須知第二頁第二點);
2. 根據社會福利署的規定必須在活動開始前三星期遞交申請書(申請須知第一頁第二點),但對罷工的支援是分秒必爭,實在不容有任何的延遲;
3. 由於團體沒有售賣任何產品,故亦不符合申請小販牌照以進行公開籌款。

沒「人口政策」,死梗!

剛公佈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顯示出來的左支右拙,反映出香港政府欠缺­自主思維,政策制訂受到政治考慮,多於香港實質的需要。政治固然­是現實的,目前的現實是香港政府在處理中港問題時受到中央政府的­思想制肘。所謂的人口政策,香港政府竟然不可決定香港人口的數量­和質量。所以,老徐可以權威地宣布,按目前的政治狀況,香港不可能有「人口政策」!Period!

沒有「人口政策」,香港的發展就會處處碰壁,三個字:死梗!所以,讓我告訴那些討厭政治的朋友,很多人都已經跟你說過,什麼政治就是生活,什麼你討厭政治,政治卻不討厭你,遲早有一天找上你!我現在告訴你,你就活在政治之中,已婚的你會因為政府的政策考慮生唔生仔,單身的你則會因為政府的政策結唔結到婚。生、老、病、死,人生每一個階段的福祉,試問有什麼可以逃脫政府政策也就是政治的影響呢?

政府的政策當中,堪稱是政策之本的就是「人口政策」了,人口者,說的是人,那麼還有什麼比「人」這個單位更基本的呢?政府的政策,無論是教育、醫療、勞工、經濟、交通運輸、房屋,you name it!無一不跟「人口」有關,所以「人口政策」之重要性是無法過度描述的。

自閹完再被閹的《紅樓夢》

(獨媒特約報導)正如昨天《明報》和《主場》新聞報導,由香港芭蕾舞團及德國多特蒙德芭蕾舞團(Ballett Dortmund)聯合製作、並由多特蒙德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兼首席編舞王新鵬編創的芭蕾夢劇《紅樓夢--夢紅樓》在公演後被和諧,一段12分鐘有明清兩朝、民國、國共內戰和文革的背景影像在首演後被抽走,文化圈認為這是香港有史以來最粗暴的審查。

而香港芭蕾舞團昨晚十點臨時召開記者會解釋,所有決定都均為藝術考量,12分鐘的投映則為技術問題。

公演前臨時改動的八分鐘文革

文化論政:生計無憑,土地有價─保育運動的窮途末路

市場變公園 打爛你飯碗

因為家住離島,香港仔是往返市區的必經之路。每天經過這個漁夫銅像,都覺得非常諷刺。不是因為銅像的藝術風格,不單與星光大道以至國內無數步行街的主題景點一樣千篇一律,還夾雜着半分革命寫實主義的工農兵影子。而是這個以漁業為題,耗費2億8千萬的香港仔海濱「公園」,正在慢慢蠶食了水陸交接的漁「市場」。這包括海事處停發舢舨新牌;避風塘內售賣冰塊與維修服務的疐船丟空荒廢;漁業因環保與油價上漲而被政府以政策淘汰。而原來深受水陸居民歡迎的天光墟,更是這些美輪美奐的公園設施的不速之客,早遭嚴打。

不要誤會,我不是要來加入本土懷舊行列,反而是要敬告各住街坊─當你發現居住的街頭巷尾無端多了美其名為藝術的眼寃或不眼寃地標時,即是標誌着你家附近的生計正在被消失。要是你幸運地住在保育項目內,你原來平平無奇的生活方式將會成為文化人和學生的爭相研究對象,當然還有遊客鏡頭下的奇觀。要是你不幸地剛好住在保育項目的外圍,對不起─你將會成為被地產商、市建局的收購對象,因為這些保育設施,都是為已然失去歷史、卻更能付擔得起價錢的懷舊遊客和品味新貴而建的。

軍事碼頭將全權移交解放軍 城規會:開放公眾與否非職權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在市民極力反對下,依然強行將中環海濱休憩用地改劃為軍事用地。根據城規會昨日發出的文件,清楚表示修訂完成後,軍事碼頭及附近範圍的管理權均會完全移交予解放軍。雖然政府表示解放軍已同意在軍事碼頭閒置時供公眾使用,但全無白紙黑字保障。城規會在文件中也明言,《城市規劃條例》並無賦權予城規會就用地的使用細節作規限,意味城規會也不能保證日後軍事碼頭範圍將開放予公眾使用。

軍事用地 非特區事務

政府一直多次重申與解放軍的協議,表示軍事碼頭非使用期間將開放予公眾。然而城規會的文件清楚表明,軍事碼頭管理權將完全移交予解放軍,第5.2.2段指根據《基本法》第七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香港特區政府負責管理、使用、開發、出租或批給個人、法人或團體使用或開發。」示意土地本屬國家所有。文件又指根據《軍事用地協議》及《駐軍法》,本港部份用地可交予解放軍使用,以及管理軍事設施是駐軍其中一項防務職責。正因為此三條法例的規定,政府在移交軍事用地上無需和解放軍就提供軍事用地事宜簽署批地文件。

這意味的是,解放軍所謂開放予公眾使用的承諾,並沒有任何法理的保證,因為軍事用地屬中央事務,本港並無任何權力干涉。即便日後開放予公眾,所有的使用條款甚至執法權也先在解放軍。

偷食

(獨媒特約報導)近日來關於香港偷食報導越來越多,尤其是當「偷食網」進佔香港後,被譏為是通姦網站,幫助「生產」一批又一批的奸夫淫婦,又有些報導指女性的市場更日益增大,成為偷食網主流用戶。事實上,如果稍為有留意香港偷食情況的話,區區外國進駐香港的偷食網又算得上什麼?香港本土的情慾討論/交友區不是從來都存在嗎?再說,難道香港女性又會因為新偷食網的出現而突然泛起情慾?還是關於偷食的報道不過是在製造一種社會對女性偷食的恐慌?筆者訪問一位偷食的過來人T和性治療師李偉儀,重新了解香港的偷食情況吧。

女性情慾的騷動

政府與商業媒體的共生

當政府既專制又親商界,政府與追求盈利的商業傳媒其實有共同利益。在這個情況下,聰明的政府會讓傳媒擁有某程度的獨立性,好讓它們保持在公眾心中的公信力,它們可以在政策上批評政府,但不能在政治上挑戰政府,公眾以為傳媒為他們發聲,相信傳媒,但不知道對公民政治權利和新聞自由的威脅不僅來自政府,亦來自與政府合作,幫助政府令公眾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服從和合作的新聞機構。

講這段說話的人叫Cherian George。George講的是新加坡的經驗。他曾任職新加坡的Straits Times,專門寫政治新聞。離開報紙後成為學者,專門硏究權力怎樣通過傳媒運作。他是南洋理工大學的傳理學校的副教授。學院早前否決了他永久教席的申請,他很可能會失業。筆者去年到新加坡旅行,買了兩本他的著作,Singapore The Air-Conditioned Nation 和Freedom From The Press。George最近接受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硏究中心邀請來香港做訪問學人。

George說不了解香港的情況,但亦有聽聞香港不少傳媒老闆在中國有大量生意,香港的新聞自由正面對非常大的威脅。不少人喜歡比較城市間的競爭力,今天香港和新加坡比,明天香港和上海比。既然喜歡比較,不妨從George對新加坡傳媒的硏究,看看他的分析是否亦適用於今天的香港。

我們阻不了風,但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紙鎮

(上圖來自 flickr @Xurble CC﹣註明出處

在 Facebook 補充了一些獨媒編輯部聲明<捍衞公共空間 停止網絡抹黑歪風>的背景和個人觀點,如下:

1、編輯部之所以出聲明,主要是林忌主動在 page 向獨媒開拖,並 tag 了部份編輯,這是網站的事,自然是集體解決。

2、獨媒的 user generated content 設定,由 2004年成立至今一直如是,文章有好有壞,編輯會把覺得寫得有條理論點清楚的放上焦點,但<披文>及<歧視聲明>從未推過上焦點,大家可翻查獨媒的 focus feed。

至於 facebook,因為是一個對話性很強的平台,文章分享出去,可以被罵而不是被讚,又獨媒經常以 facebook 作直播,所以由義工直接管理,沒有編審程序,只有內部共識:分享文章以引述/summary/問題帶出,不理立場,四平八穩即可;即時報導,以描述為主。

獨媒採訪連番受阻  新聞處打壓公民媒體

(獨媒特約報導)獨媒記者今日(10月28日)原擬採訪在下午舉行的「2013地方行政高峰會」第一場專題論壇,被新聞處人員以「場地狹窄」為由被拒入場,只有「主流媒體」才可入場。獨媒記者上週五在北區採訪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會見村民時,亦被要求不可以提問題,只可以影相。獨媒編輯部強烈抗議政府新聞處及政府部門連番針對公民媒體的舉動。

600座位竟稱「場地狹窄」

高峰會今天的議題為社區活力及關愛,和地區文化體育討論如何改善地方行政。獨媒記者被拒入內採訪,在入口把關的政府總部新聞組高級新聞主任岑淑碧表示,舉行高峰會的柴灣青年廣場Y綜藝館場地狹窄,可容納人數不多,因此本次會議「只能讓主流媒體進內採訪」。不過據柴灣青年廣場網站資料顯示,Y綜藝館共有643座位;而據記者於會議開始前十分鐘(論壇於2時30分開始)在入口觀察,期間入場人數不多於30人。根據商業電台4時12分的報道,現場只有二百多名區議員和地區人士出席,僅及座位數的約三分之一。

主流媒體活動亦被限制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10
  •  2811
  •  2812
  •  2813
  • 2814
  •  2815
  •  2816
  •  2817
  •  2818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