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的學生真幸福,除了有十二年免費教育,有書簿車船上網費津貼之外,還有學童牙科保健。不過有一個大家可能已經遺忘了,但是每年一度(政府和學校認為)最重要的事,那就是衛生署的健康普查。
所謂的健康普查,正式名稱就是「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他們宣稱要「保障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使他們能夠在教育體系中得到最大的裨益及充分發揮潛能。」由於這服務自九五年起推行,所以幾乎所有九十後的學生,都遇過這個經歷。
健康普查範圍廣泛,多到真是嚇你一跳,除了最基本的度高磅重量血壓之外,還會查針卡查病歷,驗視力驗聽覺,有時會查脊柱,甚至青春期檢驗都有。
在以前的時候,醫生是會隔兩年查驗你的私人部位,如果醫生要求,你就算有多難受,都不得不除褲,解密一下。我就曾經在小學時試過一次,當然是由男醫生去查。不過到近年,就沒有隔兩年查驗的限制了。
那時除了要帶「兒童健康紀錄」,還要帶一本叫「我的成長路」(好似係)的小冊子。內裡有一系列格仔,要你依照情況打勾或者交叉。小學的時候,要每隔十天填一次,每年來健康普查時,就由醫生核對,之後就在右下角貼蘋果貼紙,有金銀銅三色,金蘋果即代表你「有最健康的生活」。
不過這本討厭的冊子,填的都是無聊的東西,除了要由小一填到中六中七之餘,問題又多又繁複。所以我們通常留待到來健康普查前一天,是是但但求求其其地剔滿整個表格就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