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2012-12-15 民間媒體高峰會
攝:柏齊

剛過去的星期六,我們獨立媒體(香港)及香港獨立媒體網辦了「民間高峰會」,把五湖四海的民間媒體邀請過來分享交流。在社會上不同界別的高峰會及論壇並不罕見,但在小小的香港民間媒體中卻是難得機會,在各自各精彩的民間媒體冒起之時,我們有需要做到起碼的交流,甚至討論共同的議程。

南韓的政治,與城市空間的重置與格局關係密切,譬如說,在1995年,前統總金泳三為了發動民族主義,把日本時代的總督府拆除,還要把總督府的頂層,長埋首爾市郊作為紀念碑,象徵殖民時代的終結。


文在寅在大概5時15分左右到達光化門廣場,他先與一批在廣場旁的傷健人士握手見面,才從人群中走進廣場。

「光化門」也是一個具有政治性的地標,代表著市民的時代。故此文在寅昨天「超級星期六」的選前造勢動員,也選在這地方。文在集會上更宣告,南韓政治將要走進一個稱為「光化門總統時代」。

象徵著公民社會的光化門

成立「動物警察」到底有多難?

成立「動物警察」應交由食衛局去決定嗎?

早前頻密地發生虐畜案,順天村虐貓、官塘碼頭一家被收養的貓,一家幾口被滅門後,一隻短毛貓被追趕至墮樓;之後,再有毒狗案。

近期民間對於香港有需要成立「動物警察」呼聲不絕於耳,有區議員在街頭發起簽名運動,短短一星期已集合了34,816 簽名支持。

加上這陣子,史無前例的得到幾乎所有政黨的支持 -- 民主黨、公民黨、工黨、自由黨、民建聯、人民力量和十數個民間團體的支持; 一時間,動物似乎從來沒有這樣被注視過。

民間一直爭取多年的「動物警察」,坊間團隊普遍支持這是屬於警員的志願第二職責 (SECONDARY DUTY) ,也即是仿照現時的警隊編制,例如本來是便裝或是軍裝警員,祇要突然發生了一些所屬範圍職責,他們便可以更有效調配現時的警隊資源,隨時應付動物罪案,這也被視為一種優良的資源分配。(如現時的拆彈專家、談判專家、搜索隊等,便是屬於這種「SECONDARY DUTY」)

民間討論已將近成熟,民意也非常清晰,看來祇是政府高官肯不肯去回應民意時,昨天某動物福利關注團體,突然接到香港警務處處長 (吳海威 代行) 之電郵回覆,部份內容如下:

「 就成立『動物警察』一事,由於食物及衛生局乃負責有關整體動物福利事宜的政策局,本處已將閣下來函轉達當局。」


Go to stadium - NO MORE TV行動標誌

「喂,你有冇睇星期日場曼城對曼聯?」

大部分在香港自稱球迷的球迷,一定會說「有」,而且會滔滔不絕地講下去。然而,我說的是「冇」。

為甚麼?不是因為訓左冇睇,當時我在on-demand當天下午的香港對朝鮮。

不錯,我是一個球迷,跟許多球迷一樣,我每個星期都會固定追看自己喜愛的球隊。每逢國際大賽,我也會花許多時間睇波。之不過,我睇的是香港足球。不捧熱刺捧傑志,不撐英格蘭撐香港隊。

自我接觸香港足球的第一天,我便深深地沉迷睇本地波帶給我的快樂。

可是,每當我跟人說:我喜歡香港隊,我不睇英超,換來的卻只是一陣的恥笑。

說自己是同性戀,至少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吧。

在香港,稱得上球迷的人很少,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是球迷,是觀眾。

對他們而言,一場波,其實只是一個兩小時的電視節目,一個球季只不過是38集長劇。之不過節目名稱不是名媛望族而是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

香港獨立媒體網自2004年啟動以來,一直推動民間報導,而這些非專業記者的報導,在多場運動中發揮出很大的影響力。本影片將結集獨媒成立八年來點滴,在2005年以獨媒民間記者身份參與香港世貿部長級會議的葉寶琳去講述當年採訪體驗,由獨立媒體(香港)主席朱凱迪總結獨媒以報導方式介入社會的改變,及民間媒體的發展。亦邀請了菜園村高春香及學民思潮黃之鋒分享民間媒體在社會運動中所發揮的作用。在2012年8月8日獨媒辦事處遭破壞,在場的實習記者周嘉怡經歷此事後,又有什麼體會呢?

網絡社群是南韓大選中兩大陣營必爭之地,近期幾件有關大選的事情,也成為兩大陣營互相動員攻擊的議題。(下為網民幫文在寅製作的聖誕打氣歌)

朴槿惠的手袋爭議?

在剛過去週一舉行的第二輪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三位有政黨背景的人候選人就國民經濟和福利政策針鋒相對。然而,在辯論會結束以後,網絡上流傳出一張懷疑朴槿惠在討論會上違規行為相片。相片中的朴槿惠在辯論會中,低頭望向枱下方向的皮包,包子裡卻放在一部平版電腦 (iPad)。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舉辦的候選人辯論會規定,候選人不能帶電腦上臺預備講稿。後來,新世界黨陣營的宣傳團發言人立即否則有關事情,表示朴槿惠根本沒把iPad帶進辯論現場。並且要求網民不要根據網上的流言發佈報導。


(網絡上流傳懷疑朴槿惠在討論會上違規行看iPad的相片)

薄扶林村,活着的歷史博物館

香港的寮屋區拆的遷的沒餘下多少,時代進步,城市得重新規畫,好多村子都要讓路。在香港島置富花園、貝沙灣附近還餘一條叫薄扶林村的老村。上月,有一本記述這村變遷的書《薄扶林村:太平山下的歷史聚落》出版,把小社區的人情故事、歴史與保育意義帶出村外,這書記述了數十年前香港人奮力拼博、沒有商業掛帥的時光;從村民如何掙一口飯吃、建一間屋的歲月說起,那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生活,生於富起來的香港,有些事情,我們沒經歴過,只吃甜而不知苦,城市光景亦變化太快,根本來不及捉得住,如今我們只能從上一代口述歴史片段,拼回成就香港精神的緣起。

三千人編出的早期香港故事
十七世紀清朝康熙年間,二百多年前港島內陸沿海居民遷至,薄扶林村,曾是低下層聚居的寮居區,早在豪宅立於此地前立村,是最早期的原居民。 根據1872年人口統計報告,由摩星嶺起至香港仔、名為「薄扶林」的地區只有400名居民,如今,單是薄扶林村已有三千餘人聚居,在現今萬事皆以經濟發展先行、人人期望住更好、賺更多的世代裏,薄扶林村裏老的少的,仍一起過着簡單生活,不少店舖即使不再做生意,門仍如昔常開,與路過的鄰居、陌生人閒話家常。

遊檳城初探當今大馬

剛好從檳城回來,馬來西亞著名的公民媒體《當今大馬》的創辦人之一──楊凱斌就來到香港分享當地大選前後的政治和媒體生態。結合遊檳城的見聞和凱斌演講的內容,零碎的片段組成我對馬來西亞的初步印象,當今大馬又如何映照著今日香港?

去檳城之前,我對馬來西亞的認識真的是淺薄得天真。我只知道那是歌手梁靜茹和光良的家鄉,加上之前去過當地旅遊的朋友說那裡很多華人,廣東話更會意想不到地能溝通。抱著這麼單純的理解,跑到檳城來,第一天可是挫折重重。廣東話沒有我想像中的流通,各種不同膚色的人都有,特別是服務行業,很多都由馬來或印度人擔任。就算是當地華人,他們的母語大部分不是普通話,而是福建話。落地已後才真正體驗到馬來西亞的多元民族成分,也就為後來聽說回來的族群問題留下伏線。

經過多次殖民的洗禮,加上早期來自中國的移民,馬來半島上居住了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土著等不同人口。其中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被稱之為三大種族,分別佔當地全國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五十、二十三和七。考當年馬來西亞立國,馬來亞人希望建立一個以馬來人為主體的國家。此舉引起第二大人口──華人團體的不滿,加上種種政治立場的分歧,後來促成新加坡的獨立成國。自1965年,尚華人的新加坡便與守護馬來人的馬來西亞分庭抗禮。

3797_government-spying-e1277133356662_1_460x230
圖:Avaaz.org

花式足球冠軍  八十後踢出一片天

(獨媒特約報導)東亞杯第二圈外圍賽剛剛曲終人散,香港隊在五支球隊中以第三名出局;未能繼上屆再次晉身下一圈賽事,口碑好壞參半,香港足球似乎仍是飛不起的鳳凰。當然,除了「精英」足球之外,民間不少對足球運動的有心人一直在默默耕耘,繼早前本網曾報導的工廈室內五人足球場外,花式足球其實都有聲有色。施寶盛(Lyson) 是香港2011年花式足球比賽冠軍,花式足球作為一直非主流運動,社會認識不多,政府支援接近零,全靠民間及運動員一點一滴的努力。

Lyson 今年24歲,正職從事零售業,月入近兩萬元,以八十後來說已算非常不俗。他不諱言因為沒有供養家庭的包袱,才可以做自己喜愛做的事。他已玩了花式足球五年,並曾到日本、台灣和馬來西亞等地參加花式足球交流大會。

細說花式足球 運動也可賺錢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56
  •  2857
  •  2858
  •  2859
  • 2860
  •  2861
  •  2862
  •  2863
  •  2864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