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暖黃的燈光下,十多人列坐在序言書室的講台上,台的最右端坐著主持人與那天的講者 : 中國維權律師滕彪。他穿著一身休閒裝束,拿著幾張講義,便對台下或坐著摺凳、或束手站立在書架旁的廿多名觀眾,圍繞講題「香港與中國維權」,徐徐談到中國維權社運化現象、與網絡的關係,以至將維權與非暴力公民抗命扣連,論述他為何支持佔中。
佔中 : 挑戰一個『惡』的東西
「佔中是比較關鍵的一步 ; 如果沿用遊行等老方法,內地可能會將普選問題一直拖下去,一直不兌現它的承諾,甚至把香港大陸化。」當中的「大陸化」是針對法律賦予的選舉權利,而非就民間與文化而言。滕彪表明支持佔領中環,因為運動創新,要求參與者為運動負上責任、確立他們的討論權,而且公民抗命的概念在香港較新,異於歷來不同議題的社會運動。他指,以法律角度看,佔中所違反的並非某一條惡法,而是中性的交通法例,這與黑人爭取民權的運動不同,因後者所反抗的是種族隔離惡法,但歸結到底,佔中的目的仍在於「挑戰一個『惡』的東西」。透過公開、和平、由參與者自願承擔法律責任的犯法行為,去反對惡法,以喚醒領導者與人們的同情心,從而有望改變法制,這是公民抗命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