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張家朗於男子花劍個人賽決賽反勝意大利選手,成功衛冕金牌,不單為香港取得今屆第三面獎牌,亦是香港史上首人連續兩屆奧運取得金牌。他賽後表示,希望將金牌送給剛生日不久的爸爸,並感謝香港市民捱夜支持他。被問到兩次奪金證明了甚麼,張家朗就稱:「我哋係可以證明俾佢睇,我哋好小嘅地方都可以做到好多唔同嘅嘢,只要相信自己,唔好覺得因為自己喺一個好小嘅地方而放棄、唔堅持。」
(圖片來源:港協暨奧委會)
(獨媒報導)香港游泳代表何詩蓓在巴黎奧運女子200米自由泳決賽贏得銅牌,她在賽後感謝港人在凌晨「較定鬧鐘睇我哋比賽」:「因為我知道我比賽嘅時間,係非常之早,雖然我過去過幾日,同埋嚟緊嗰幾日,唔係咁上Social Media,所以可能睇唔到大家嘅message,但係我都明白到大家對我嘅愛,同埋我亦都收到大家嘅支持,所以多謝晒,希望大家繼續為香港運動員打氣!」
(獨媒報導)力爭衛冕金牌的張家朗繼上屆東京奧運後,再次打入男子花劍個人賽決賽,距離衛冕只差一步。張家朗最終在決賽以15:14擊敗意大利劍手馬基(Filippo Macchi),成功衛冕,並取得香港在今屆巴黎奧運第三面獎牌,亦成為香港首人連續兩屆奧運取得金牌。
張家朗在香港時間凌晨4時10分出戰決賽,對手是世界排名11、意大利的馬基。值得一提的是,馬治在四強賽撃敗世界排名第二、美國的伊肯(Nick Itkin)晉級。
【獨媒報導】乳癌是香港女性頭號癌症,每日平均有15名婦女確診患有乳癌,近年來乳癌患者的年齡亦越來越年輕化。香港乳癌基金會表示,「高風險早期乳癌患者」復發率較一般乳癌患者高近三倍,惟有效降低復發率的新輔助治療劑費用昂貴,由周一(29日)起推出「早期乳癌藥物資助計劃」,向有需要的乳癌患者提供藥物資助,申請者每月入息低於6萬元,每四週可領取1.6萬元,最高可獲9.6萬元資助,名額60個。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2021年女性入侵性乳癌新症個案有5,565 宗,即平均每日有15名婦女確診乳癌,而在2012至2021年間,本港15歲至39歲年輕人乳癌新症增幅達19.5%,最年輕患者僅16歲。
高風險早期乳癌患者5年內復發風險達29.8%
香港乳癌基金會周一(29日)舉行記者會,稱乳癌患者完成傳統乳癌治療,包括切除、放射治療及化療手術後,仍然會有復發風險。根據外國研究顯示,確診第一期至第三期乳癌患者接受傳統治療後,復發高峰期是確診後1至2年間,十年內復發率達36.8%。接受傳統輔助治療的高風險早期乳癌患者,5年內復發風險達29.8%,高風險早期乳癌患者復發機會較低風險患者更高出近3倍。
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資料圖片)
(獨媒報導)香港中文大前年學在公開諮詢下,突然宣布更改校徽,引起極大爭議後決定收回,不過中大校董會跟進調查事件。改組後的校董會今開會後,校董會主席查逸超稱當時中大聘請一間國際知名形象顧問公司,改校徽是其中一個項目,整體開支涉及400萬元。校董會對大學管理層「誤判」表示失望,又指對方未配合調查「不能接受」。至於如何問責涉事者、是否包括解除職務,查逸超不置可否,只稱涉及「人事問題」不便透露。他另外又表示,新校長招聘工作「相當順利」,希望年底前有名字公布。
【獨媒報導】香港劍擊代表江旻憓在巴黎奧運女子個人重劍贏得金牌,教大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稱,江旻憓在克服傷患下奪金有助凝聚社會,劍擊亦已成為香港品牌運動。他指江旻憓奪金,在復康過程背後的運動醫學及教練團隊等都功不可沒:「市民未必知道佢背後咁多嘅點點滴滴,特別佢付出汗水、努力,能夠最終實現夢想,企上喺奧運頒獎台最高嘅階梯。呢個意義帶畀我哋香港人,特別喺宜家疫情嘅復常、凝聚社會,拼搏嘅精神,呢個係好好嘅睇法。」
奪金助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為港人帶來軟性啟發
雷雄德今早在港台節目表示,江旻憓奪金對本港劍擊史、體育發展具重要意義,劍擊運動亦已成為香港品牌運動,有助進一步推動產業化、專業化。他先回顧本港近三、四十年的體育發展,形容現時屬收成期。他指體育能凝聚社會、尊重運動員,及提升國民身份認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