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特約報導)高等法院上訴庭頒佈裁決,926重奪公民廣場案律政司覆核刑期得直,羅冠聰被判監禁8個月,黃之鋒被判監禁6個月,周永康被判監禁7個月。
在判刑後,多名前學聯成員包括岑敖暉、鍾耀華和張秀賢等,先後讀出周永康在判決前寫下的陳情書,梁麗幗在朗讀時一度哽咽。岑敖暉批評,北京、林鄭月娥和司法機構三為一體,務求以嚴刑峻法打殘港人。岑敖暉表示,三人會就刑期進行上訴,律師團體已準備中。他提到,今次上訴庭訂出比以往高出很多的刑罰門檻,相信未來的判決亦會以此為依歸,所以必定會上訴到終審法院。
香港眾志明晚7時會到荔枝角收押所,為被判入獄的十多人打氣,星期日則會遊行到終審法院,抗議司法不公。
岑敖暉:為三人感到光榮
岑敖暉表示,雖然法庭的判決否定了公民抗命背後的價值,但仍會光榮地說,三人都是為了守護香港而作出承擔和付出。他重申,絕不後悔三年前所做的事情,表示為三人感到光榮,希望港人明白,民主不會來自強權,而是來自勇於爭取的抗爭者。
(獨媒特約報導)高等法院上訴庭裁決,926重奪公民廣場案中,律政司上訴得直,羅冠聰被判監禁8個月,黃之鋒被判監禁6個月,周永康被判監禁7個月。上訴庭副庭長楊振權指判決是考慮了個人情況、犯案動機及阻嚇「假借非暴力集會之名行使暴力之實」等各方面而作出適當判決。
三人得悉判決後表現平靜。周永康父母在旁聽席上,聞判決後傷心落淚。審訊完結後,旁聽席有支持者高叫「香港人加油,唔好放棄」。
判詞:社會瀰漫歪風 判決主要為殺一儆百
上訴庭今日下午頒佈長達64頁的判案書,多處強調法律的重要性和公民行使權力的正當性。判決書第4段指出「香港社會近年瀰漫一鼓歪風,有人以追求其心目中的理想或自由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為藉口而肆意作出違法的行為。有人,包括一些有識之仕,鼓吹『違法達義』的口號、鼓勵他人犯法。該等人士公然蔑視法律,不但拒絕承認其違法行為有錯,更視之為光榮及值得感到自豪的行為」,判決書又指這些人的想法是「傲慢和自以為是」,否定了公民抗命的價值。
判決書第134段又指出,是次案件的判決是以「殺一儆百」作為主要目的,「判決主要考慮是要懲罰那些干犯涉案罪行的人,以儆效尤,並阻嚇其他人不要以身試法,有樣學樣來破壞擾亂公共秩序」。
(獨媒特約報導)重奪公民廣場案律政司覆核刑期,上訴庭將於下午2時半頒佈裁決。
三名被告在開庭前見傳媒,羅冠聰指,他們對判決都非常悲觀,很大機會即時入獄,而且刑期不短。羅指重奪公民廣場是雨傘運動的開端,是和平、非暴力的佔領運動重要一部份,但現時所有參與者遭抹黑是暴徒。他問,「但各位,你會唔會為了參與雨傘運動而後悔?會唔會為了重奪公民廣場,爭取真普選而後悔?」眾人回應「不會」。
羅冠聰有人想指雨傘運動是錯誤,他肯定地說,「無論今日結果係點,我們的內心都是自由的,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對得住相信的公義、價值」。他們面對所有清算、司法暴力都會坦然面對,無愧於心。
黃之鋒亦指無悔參與傘運,對於能在重奪公民廣場及佔領運動中委身,感到非常榮幸。黃指,香港民主運動步入威權體制的挑戰,當獄中的年輕人都未放棄,呼籲大家在監獄外,更加沒任可理由放棄。他希望大家「做埋我哋三個嗰份」,亦要關注其他寂寂無名的抗爭者,及未來一波又一波的政治清算。「下年我們出來的時候,我希望見到唔放棄的香港,唔放棄的香港人。這是我入獄前最後的心願。大家頂住,唔好放棄!」
題為編輯所擬。
928後,我對香港從未曾像今天如此樂觀。
我對監獄沒有幻想。一個人如果沒有準備好,沒有群眾的精神支援,坐監這樣的環境,再加久而久之,一定會磨滅一個人的性格、性情和意志。如果我有神力,一定讓13子立即脫離監獄。但我們沒有這樣的選擇。
由於別無選擇,我們往客觀處看。正如某位平常批評和譏諷「左翼」的教授今天說:一次過把那麼多年輕人投進監獄,總有幾個變得更強。對於我來說,意義就是香港「從此」有了政治犯。
其實歷史上香港有過很多政治犯!我們的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才能說出:「何罪之有」這四個鏗鏘大字。今日,13位年輕人入獄,我們心裡面同樣是說:「何罪之有!」
以前的政治犯,我們沒有個人的聯繫。無論政見異同,其實只是認知上的「一個香港政治犯」。但這13個人,是為了我們當今政治而入獄的人。這不再是一件單純認知的事,而是我們同一個世代的事。對於香港一代人,或認同這一代人議程的人來說,就是「我們從此」有了政治犯!這是香港自主的重要一步!
不少朋友說,想寫信給被囚禁的朋友們,現在,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提供信箱以收集各位的信件,然後我們會再替大家把信寄給十三位戰友。
由於監獄對書信有嚴格規定,僅列出注意事項如下。
如有錯漏/更正/更新,請不吝賜教。
內容來自網上,及請教相關人士。
【一般處理程序】
1. 寄往懲教所給在囚人士的信件,會被懲教署職員拆開檢查
2. 在確定封信無違禁物後,職員會收起封信,不會給在囚者,只會交信紙部份給他
3. 原因是,怕有人將違禁物收藏在郵票與信封之間
4. 如果在囚者想要取回信封,必須提出合理理由
5. 例如,想要個回郵地址,方可向獄方提出申請
6. 即使成功取回,郵票會被撕走
7. 所以,如須附上「回郵地址」,請「寫在信紙頁」上
【寫信時請注意】
1. 「一定要」在「信封面」及「每一頁信」寫上在囚者的「在囚編號*」
2. 因部份懲教所人數逾千,有機會有同名同姓者,所以「必須」寫「在囚編號」,否則朋友很可能沒法收到信
3. 由於職員收起了信封,所以「一定要」在「每一頁」信寫上「在囚編號」,萬一散佚了都可尋回
4. 「並非」必須使用白色信封或信紙,但信封或信紙上,「絕對不能」貼上任何貼紙。否則封信會一個個窿,因為貼紙會被職員剪去(理由同上)
題為編輯所擬。
雖然,FactWire十分有heart,可是,在起題和視覺分析上,實在不夠敏感。
標題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好大、好biased的claim:
「閉路電視證林子健安全離開砵蘭街,未見有人被擄走」。
1. 「證」字:預設了CCTV可以「證實」真相。鏡頭可以frame真相,是media studies的基本常識吧。何況內文自己都說了,有50米沒拍到。這樣寫,不覺沒問題?
2. 「林子健安全離開」:一,是預設了所有片都真的是「林子健」,沒有提及其外形上的轉變;二,說人家「安全離開」,即跟林子健自己的陳述相反,即記者自己已經做了審判。這句話的潛台詞是:我記者看過CCTV,看見你安全離開。
但其實,記者後來也有寫,認為「林子健是同一人」,只是記者自己反覆看片分析的judgement。記者未免對自己的雙眼太有信心。難道,傾向支持「頂包論」的人,都是妄想症?不要侮辱他人。我不完全肯定是兩個人,但我也不肯定是同一人。如果不是100%,不應該這樣寫。如果是個人吹水分析,我可以接受這種武斷。但對FactWire,我有更高的期望。
3. 「未見有人被擄走」,又是預設了記者已透過片段獲得「真相」。邊個人「未見」?就是記者找到不足100%的片段,自行看了片、相信自己的個人close reading而去否定林子健自己的陳述。
Horace
(獨媒特約報導)昨晚在公民廣場外的集會,除了是聲援周二被判囚的13名反東北示威者,也是支持今日很大可能同樣判囚的羅冠聰、黃之鋒和周永康。
3人因重奪公民廣場案,去年分別被判罰社會服務令及緩刑,但律政司上訴要求加刑,高等法院將於今日下午2時半宣判。集會彷如一場餞行禮,為了他們,也為了未來更多將被奪去自由的抗爭者。
2014年9月26日闖入公民廣場的行動,掀起雨傘運動的序幕。當日在前線參與的學生,今日退下火線,但仍深受這個結果打擊。
「其實,那3個被告承擔了一切。」Horace當時剛入讀中大,參與罷課委員會,9月26日在廣場外擔當後勤支援。他覺得,3人代當天現場所有人承擔了所有法律責任。
時任中大學生會成員的Jack,則有一同衝入廣場,留守至被捕,但未有被起訴。「如果我當日拎咪講一兩句,或者大聲叫人入嚟,可能我都俾人告」,命運只差一線,「他們為我們承受了很多」。
(獨媒特約報導)本土民主前線召集人黃台仰參與聲援東北案被捕者的集會,他表示在這事件中,不論哪一個派別都絕對需要支持抗爭者,即使政治立場、抗爭路線有分歧,「無可否認的是,他們是因為熱愛香港、希望守護香港而付出,而且被政權打壓」。他指,雖然做不到甚麼,但希望站出來表態支持他們。
黃台仰坦言,這一個星期發生眾多事件,由林子健事件,到重奪公民廣場案覆核刑期即將判決,都令他的心情很抑鬱,「即使過去一直知道香港正在惡化,但沒想過惡化的速度,是可以在一星期內,突然咁快,突然咁劇烈,是有點招架不住。」
有旺角騷亂案在身的黃台仰,很大機會面對數以年計的監禁。他說近日見到法庭「完完全全淪為打壓工具」,即使判了刑,如果律政司覺得太輕,也可上訴再重判,令他感到絕望。他的案件在高等法院審理,他原本期望相對公正,「我本來覺得可能還有一絲空間,法官、陪審團有機會明白我們的動機和理念。但見到昨日的案件,就算咁好彩俾我遇到賠審團和法官明白,律政司再上訴,最後都係困得幾耐得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