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圖為 Facebook 《數字.香港》群組為明報4月1日的報導截圖。)

近三年來,港島區的擠塞問題是明顯惡化到了連公眾都無法迴避的生活困境——迅速惡化的範圍不是你以為很狹窄的英皇道,卻是東區走廊、東隧、渣華道這幾個路段。為甚麼要說是生活困境呢?因為傍晚在港島北岸的市民要過海時,往往面對著要不就塞車,要不就當沙甸魚(逼地鐵)的兩難抉擇:近年來東隧在繁忙時間的塞車問題愈見嚴重,甚至造成了東區走廊也隨著東隧車龍失控而瘀塞,東區走廊的路面瘀塞,造成了港島多處交通的癱瘓。東隧跟紅隧的巴士服務嚴重不足早就成為市民的共知,除了「搭地鐵真係唔知點捱得過金鐘站呢關」之外,「601和619未到銅鑼灣已經上唔到車」、「102和106去到天后預咗要企」這些都早就成市民的生活常識。但近年塞車問題惡化的情況,令市民逐漸接受本來只要廿分鐘的路程「要坐成粒幾鐘」也成為了常理,而這常理,卻連不是過海的乘客也幾乎無一倖免——東區走廊多條跨區特快線在繁忙時間的行車時間愈來愈長,其中一個重要的塞車延誤因素,正正是北角至東隧入口一段的公路段——這不用我來舉例說明了,問一問傍晚會乘車經過東區走廊的任何人都會明白情況有多嚴重。

亞協盃分組賽進行到第五輪,傑志和南華既遭遇就好比天堂與地獄既分別:一隊差一分可以首名出線;一隊攞少一分就要同十六強講再見。結果亦都呼之欲出:傑志首名出線,而南華就要和波出局。

可能有球迷會將南華既失利怪責於球員或教練身上,是的,失利他們是要負責,不過最大既責任其實不在他們身上。

其實環觀整個球壇,一支球隊要踢得好需要有一個長時間磨合既陣容同戰術,如果任意改動,成績就一定會滑落(莫耶斯上任後的曼聯就是最好的例子)。南華幾乎每季都換教練及大幅度更換外援,某程度上會令球隊無所適從。季初加盟的外援柏奴域、安達、巴利都在加盟後不足半年就被掃走,可見南華換外援既速度極快,假如當初知道該位球員是不合球隊,那為何要引入呢?此外,南華由2006年開始八年來一共作出了十一次主教練既調動(只上任了三日既顧錦輝及陳國雄已經沒有計算在內),兩項數字驚人得筆者相信難有一支大球會會有同樣情況。可見南華的管理層完全欠缺長遠既策劃。

圖:(左起)黃偉健、何秀蘭、陳劍青、張少強。

(獨媒特約報導)一場反黑箱服貿的太陽花學運,再次掀起兩岸三地人民對中港貿易及經濟蠶食的討論。《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從來只有官方主導,一群熱心於本地事務的學者及立法會議員,聯同本土研究社以台灣反服貿反觀香港現況,回顧與批評CEPA在十年間對香港的影響,及反思香港的經濟定位。

CEPA是2003年爆發沙士、處於亞洲金融危機的環境下,香港政府急於走出經濟困局而簽署的經濟安排。CEPA的「黑箱」,在於不需本地法例落實、亦不需要政府批錢,因此當時的政府可繞過立法會的監察而簽署。CEPA簽署至今逾10年,貌似帶來經濟利益,同時使香港產業的多元性下降,依賴內地,其政治效果亦不言而喻。

CEPA落實 香港經濟結構傾斜

原題為《通識實習老師試答DSE通識教育科卷一必答題》。

今早DSE通識教育科卷一必答題造成社會熱烈討論,不少人認為題目令「討厭政治」的學生終需付上代價、學生不能再逃避政治。亦有人認為題目經政治審查,擔心作答立場會影響分數。然而,討論較少集中於題目設立的本身有什麼問題。

本人以通識實習老師的身分,嘗試作答題目,以及淺談題目設立的本身一些意識形態問題。

(a)由資料A的兩幅照片所顯示的訴求來看,指出及說明香港政府管治香港的兩項困難。(4分)

資料A是兩張2013年元旦拍攝的相片,展出了分別是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的遊行及民間人權陣線的遊行以及訴求。前者寫著「聚青年能量」、「齊心撐香港」;後者寫著「元旦大遊行」、「民怨大爆炸」、「行騙長官下台」、「不要騙子政府」及「立即普選」。

這反映香港政府管治香港的兩項困難,第一:政府認受性受質疑,有市民提出民怨爆炸及要求特首下台的聲音。顯示民間對政府認受性受質疑,市民上街表達訴求。

第二,政府形象低落,有市民形容政府為「騙子政府」。政府管治成本高,增加管治困難。

圖:人工島研究範圍包括幾乎整個大嶼山與港島之間的水域

圖:HKFA

隨傑志提早三輪奪得聯賽冠軍,傑志在今仗賽前表明會全力爭勝,以奪得首名出線資格;力求十六強能夠享有主場之利。傑志在昨晚主場迎戰新加坡淡濱尼,憑著西班牙前鋒巴倫古素大演帽子戲法,加上佐迪的入球,4:0大勝對手。

傑志今場守門員改用郭劍橋把關,來自南韓的後防張敬珍因有傷在身,改由曾至孝擔任正選中堅,夥拍列斯奧。而中場則高文擔正,配合林嘉緯在中場派牌。前鋒起用一對西班牙前鋒巴倫古素及佐迪。雖然昨晚的球場仍有少許濕滑,但對主隊控球在腳的踢法沒太大影響。加上淡濱尼多名主力缺陣,傑志全場控制大局。

先是比賽8分鐘,佐迪接應盧均宜傳送,可惜射中楣。到了12分鐘,林嘉緯一次精彩的直線傳送,佐迪再次接應射入網,但又被判越位在先。而在16分鐘傑志一個角球開出,巴倫古素接應客軍的哈迪頭磓射入,又被判越位。值得一提的是,傑志今仗共有四球入球被判越位在先。

圖:世界新聞網

自回歸以來,新聞自由作為香港其中一個最核心的價值,曾經歷多番的衝擊。
零三和零四年硬碰撞過後,新聞自我審查變成了「和諧」共識。香港於世界180個國家的新聞自由排名,自零二年的第18位,跌至今天的第61位。

儘管傳媒機構已在管理層面自我約制,最近兩年,香港進入了政改方案的諮詢期,當權者為了阻止港人爭取真普選,改變了「和諧」策略,手腕變硬。

過去兩個月由《明報》總編劉進圖被撤換,《商台》李慧玲被辭退,均令人回想零三年反基本法廿三條立法大遊行後,電台名嘴及專欄作者被大清洗的狀況。

不過,在重演的歷史旋渦之中,公眾對傳媒機構「換人」的做法卻顯得頗為冷漠,覺得人事調動與新聞自由不相干。這與大家對新聞自由的理解,未能著地有關。

此外,互聯網新媒體因為降低了發佈新聞的成本,也讓一些人覺得即使傳統主流媒體失守,大家仍能自由地享受網上免費資訊。直至被撤換了的《明報》老總劉進圖被砍受重傷,公眾才隱約感受到新聞自由的「價值」。

而官方也急忙把事情與「新聞自由」的關係撇清,警務處處長曾偉雄以現有證據指向「買兇」斬人為由,多次向傳媒公佈,「未有直接證據顯示劉被襲與新聞自由有關」。這種刻意的誤導,令人懷疑警方是否會調查幕後買兇者的身份,及其動機,也掩埋了新聞真正的價值。

圖:蘋果日報

要數上月文化新聞熱話,不可不提法國藝術家Space Invaders 塗鴉作品被地政署以「維修及保養」為名清走。輿論普遍批評港府「唔識貨」,視數十萬天價作品如穢物,恨不得除之而後快。Space Invaders也質問港府「究竟想留甚麼現代文化遺產給港人」,觀乎政府文件及相關人士回應,可知「塗鴉」在政府的理解中,僅僅是行為問題的一種。而輿論的關注點,其一就是作品天價,其二則是藝術無價,「有價」遇上「藝術」,竟然能橫行霸道。一方面出於對金錢的崇拜,一方面基於對藝術的迷思。對政府而言,塗鴉僅是市容剋星;在公共領域的層面上,卻搖身一變成為一種發聲的形式;對部份人來說,是趕之不能絕,值得費盡心思在被清理的牆身上「重現」的藝術作品。

中國的「裝假狗」法律學者饒戈平早前指可以考慮透過《基本法》附件三引入中國《國安法》(全名《國家安全法》),對此,全國政協兼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胡漢清就替饒戈平搖旗呐喊,指假狗學者是想提醒香港人,如果香港進入緊急情況,駐港解放軍執行職務維持秩序時,引入《國安法》可提供法律基礎。更指香港人如果不想引入《國安法》,就應盡快啟動基本法23條立法,意思是唔飲隔夜尿就要食爛屎,焗香港人上檯。

對23條的立法,中共已到了狗急跳墙的地步,如果胡漢清的「非尿即屎邏輯」成立,真有此事,我認為香港人的應對招數,是來一鋪「焦土政策」,繼續反23條,與香港共存亡,屎尿都唔要,同中共鬥大。香港憑什麽與中共鬥大呢?如果香港真的出現「緊急狀態」,要引用中共《國安法》,香港固然已是兵荒馬亂,而《國安法》是中共的頭號惡法,惡法搬到香港,香港已徹底的一國化,連一國兩制的名義也煙消雲散,那就亂上加亂。

我們的香港 已經不存在

「我們的香港,已經不存在」可能會成為今年香港的電影金句。

這其實是出自一部科幻電影:香港導演陳果的新片《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影片改編自一本暢銷網路小說,故事是十六個不同身分的乘客在深夜的九龍旺角搭上去新界大埔的紅VAN(小巴)。午夜的旺角依然燦爛熱鬧,但當車行過獅子山隧道後,一切卻異常安靜,到了大埔市中心空無一人。事實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消失了,而車上乘客染上某種奇怪的病而一一死去。他們試圖團結找到出路,但其中產生許多矛盾,甚至合力殺了其中一人。

「我們的香港,已經不存在」,就是他們一開始發現周遭很詭異,一個乘客明白告訴大家的。他又說,「大家不要再假裝說一切正常,我想,大家是時候停一停,面對我們見到的現實。」

這幾句話都深深打到香港人心中,他們感到他們所認識的香港、所珍惜的價值正不斷消失。前者包括大量來港的中國觀光客對港人生活的衝擊,對奶粉、床位和幼稚園的搶奪也讓他們覺得在自己的土地上難以生存,普通話的普遍也讓他們擔心粵語的消失。而香港曾經有的自由和法治,他們所謂的香港核心價值,也正在嚴重崩塌中。

失去原有理性包容

電影的宣傳標語正是「還我香港」。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708
  •  2709
  •  2710
  •  2711
  • 2712
  •  2713
  •  2714
  •  2715
  •  2716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