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實政圓桌12人參選區會  田北辰稱無畏反送中影響:我哋做實事

(獨媒特約報導)實政圓桌派出12人參選區議會選舉,今早造勢及報名,候選人均集中在新界西的荃灣、葵青、元朗、屯門和離島;雙料議員田北辰亦在荃灣「愉景」競逐連任。反送中運動持續四個月,田北辰表示無畏帶來的影響,指在社區內聽到很多聲音,稱市民認為實政圓桌是愛國愛港的中間派,「覺得我哋做實事,有道理同原則。」

田北辰又賣花讚花香,認為社會撕裂越來越深,持平和批判性的思考卻越來越少,所以中間光譜越來越緊要,「唔少人都想知道誰是誰非,好多人讚我哋中立同理性,覺得好鼓舞。」

田北辰稱,自2008年從政,花了不少時間努力研究和努力,認為選民會「日積月累咁睇你啲工作」,及對政治事件的立場,「唔會因為顏色企喺邊度」。田北辰更表示,多個政黨都濫用「是其是,非其非」的口號,認為實政圓桌才恰如其份,「唔少人都想實政圓桌去佢個區服務,但我哋重質不重量。」

跑馬地三代參選人撐藝術媽媽出戰 硬撼灣仔區會主席

左起:林雨陽、張嘉莉、曾健超及錢家和

(獨媒特約報導)2019年區議會選舉上周五踏入提名期,多名素人搶攻「染紅」多年的灣仔區議會。藝術家張嘉莉(Clara)在過往三屆民主派參選人林雨陽、曾健超及錢家和陪同下,宣佈出戰「跑馬地」。她認為現任區議員、灣仔區議會主席吳錦津地區工作手法傳統,甚少落區亦不容易接觸,希望自己的出選可給居民多一個選擇,打破議會悶局。

張嘉莉身兼多職,既是藝術家及大學講師,亦是兩女之母。她表示,自6月的反送中運動而來,已一直有落區及參選的想法。她指,作為藝術工作者,在申請撥款時已感受到政府的制度問題,批評現時政府制度千瘡百孔,區議會更淪為「蛇齋餅糭」的代名詞,「區議會係直接影響特首選舉、立法會選舉,點解唔能夠傳遞民意?」

_DSC3225-2

警引禁蒙面法拘77人 拉扯記者面罩 警:新例需要時間磨合

(獨媒特約報導)《禁蒙面法》於上周六生效,至今已有77人被控,包括50男、27女,年齡介乎12至41歲。當中有74人涉嫌身處非法集結時使用蒙面物品,另有3人涉嫌沒有遵從要求除去蒙面物品。有警員於行動現場拉下記者的面罩,刑事總部高級警司吳卓衡表示,法例只生效4日,需要更多時間磨合,又重申專業記者可獲豁免。

記者獲豁免 惟須視乎當時行為

吳卓衡指,《禁蒙面法》的條文清晰,但落實時間短,仍處於「磨合期」,希望記者「俾多啲時間」,警方或會提供更多指引及訓練予前線警員。吳亦指,現場人士不是自稱記者就可不受監管,「最緊要視乎當時行為係咩」,只要行為合符記者工作,可獲免責辯護條款豁免。警察公共關係科署理總警司江永祥指,曾有不是專業記者的人,在現場混入記者群,憑其衣著難以分辨是否專業記者。

灣仔廣義梁柏堅再戰「大佛口」:覺得香港荒謬就出來投票

「灣仔廣義」召集人梁柏堅(右二)

(獨媒特約報導)「灣仔廣義」召集人梁柏堅今午報名參加2019年區議會選舉,以獨立人士身份再次出選灣仔「大佛口」。他批評區議會被建制派壟斷多年,未能如實反映民情,令市民聲音「被滅聲」﹐呼籲覺得香港現況荒謬的市民出來投票。

梁柏堅在2015年區議會選舉曾出選灣仔「大佛口」,對手為爭取連任的民建聯李均頤,梁當時以712票之差大敗。今年捲土重來的他表示充滿信心,指這幾年來一直從事社區工作,自己近月更擔任網媒特約攝影師,見到更多的社會問題,於是激發他再次參選,「好多民意都好似無渠道表達,所以最終都再決定多次,一定要再選」。反送中運動將近4個月,他表明對於政府撤回修例及舉行對話平台的回應「絕對唔收貨」,並批評上周五訂立的《禁蒙面法》無法改善現時社會撕裂。

現時灣仔區議會共有13席,民主派的區議員只有去屆成功搶攻「大坑」的楊雪盈。梁柏堅認為區議會多年來被建制派壟斷,未能如實反映民情,令應有的聲音「被滅聲」。他強調,市民如果仍關心香港就必須在11月24日的區議會選舉中投票,「有呢個架構就要做好佢」。

深水埗民主派大團結  力爭區議會過半

(獨媒特約報導)區議會選舉提名期在反送中運動浪潮下進行,深水埗民主派「大團結」,各區候選人今早聯合報名參選,爭取深水埗區議會過半。他們見記者時戴上口罩,表明反對當局近日動用《緊急法》硬推的《禁蒙面法》。

民協派出十二人出戰,現任爭取連任的包括譚國僑(南山、大坑東及大坑西)、衛煥南(南昌西)、覃德誠(荔枝角北)、何啟明(南昌東)、楊彧(荔枝角南)和江貴生(李鄭屋),新人則有麥偉明(寶麗)、李炯(麗閣)、利瀚庭(元州)、徐溢軒(幸福)、陳銘基(蘇屋)、李庭豐(南昌南)。

IMG_8713
民協衛煥南

醫護人攻中產紅區杏花邨 黃宜:不能慣於妥協

(獨媒特約報導)清晨7時許,陽光乍現,一位身穿長裙的女子於馬路前一邊揮手,一邊叫喊「記得驗窗呀,尋日有墮窗事件呀!」一個半小時的街站,不少途人未有留意。黃宜是杏花邨居民,也是屋苑的業委代表之一。她認為改變的第一步是溝通,希望打破居民慣於沉默的常態,實踐命運自決,「要話比佢哋知,其實我哋都有選擇嘅權利」。

杏花邨為港島東的大型私人屋苑,分為上邨及下邨,人口約二萬 ,現任區議員為工聯會何毅淦。何毅淦已報名參選本屆區議會選舉,爭取連任。

歷風災決意參選業委 爭防風措施

黃宜表示,當初因杏花邨環境清幽寧靜,而選擇到此定居,一住就是12年。曾於瑪麗醫院及香港眼科醫院任職逾10年的她坦言,過去與很多居民一樣忙於工作,不太關心社區;直至2017年,颱風天鴿吹襲,一年後超強颱風山竹再度席捲全城,杏花邨淪為澤國,「天鴿就天災,再嚟山竹就係人禍」,時任業委會及管理處未能及時作出應對措施,令她決定參選,與其餘七人「硬撼」爭取連任30年的業委會,希望為社區帶來改變。

市民自發重陽追悼831 與警彌敦道整晚追逐

(獨媒特約報導)適逢重陽節,市民昨日(10月7日)響應網上號召,晚上七時到太子站B1出口,舉行831事件的基督教追悼會。近百名市民自發帶上香燭冥強,以及白色鮮花,向懷疑於事件中身亡的市民進行祭祀。期間,市民不時高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解散警隊,刻不容緩」的口號,更以激光筆照射旺角警署外牆上。警方在晚上七時許派出防暴警察清場,示威者退走,但警察退去後示威者重佔馬路,雙方整晚追逐。

IMG_0226 (2)

未及晚上七時,已有近200名市民於太子站B1出口附近行人路上聚集圍觀,更一度於太子道西及彌敦道交界以磚頭、鐵欄等雜物作路障堵路。警方多次以喇叭警告市民正參與非法集結,又要求市民除下面罩,並多次舉出藍旗及橙旗。惟市民未有理會,直至有市民向警署投擲玻璃瓶,警方隨即於高處發射橡膠子彈,市民四散。

林鄭月娥:《禁蒙面法》成效要看長遠 阻嚇青少年更重要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上週五根據《緊急法》訂立《禁蒙面法》,瀲起市民強烈反彈。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法例成效不能單看數日時間,指個人認為新例更重要的是阻嚇性,指法例是「特別針對未成年人士」,新例可協助老師、家長及同學,令青少年認識不應進行政治性示威活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過去長週末香港各區出現嚴重暴徒暴力破壞行為,亦有針對性,包括全線鐵路系統及特定企業的商店。她指是散播恐意識,而暴徒又「非常殘忍地打啲市民」,認為不應「私了」。林鄭月娥表示總的來說,暴力行為已經無底線及無法無天,政府以最大決心制止暴力行為。她又反駁暴徒傷害的是死物,表示影響的是零售、餐飲及旅遊業等60萬基層市民生計,十一黃金週來港的旅客按年下跌超過五成、酒店入住率按年下跌28%。林鄭月娥又引述一名從事飲食業的行政會議成員,指餐飲業或出現倒閉潮。她呼籲業主抱同舟共濟精神,給予租戶適當的支援措施。

岑敖暉戰荃灣建制狂人 「生活中實踐民主比一切重要」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日前引用《緊急法》硬推《禁蒙面法》,率先提出司法覆核的是前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

五年前雨傘運動,岑敖暉跟其他學聯成員,與林鄭月娥等人會面,「好多人話我哋係被時代選中嘅孩子,但你哋先係被時代選中嘅官員。」

五年後反送中運動,岑敖暉是朱凱廸新界西團隊成員。他原計劃在提名期首日報名,參選荃灣區議會「海濱」,挑戰建制狂人鄒秉恬;但他最後選擇先入稟司法覆核《禁蒙面法》。

反送中運動來到第四個月,全港各區的連儂牆築完又拆,拆完又築。位於荃灣西、海濱花園居民在僅有的空間下,在屋苑內築起連儂牆。岑敖暉形容,街坊在狹縫中積極拓展公共空間,「其他地方可能好容易,但呢度係『海濱』。」

鄒秉恬自1991年當選該區區議員,兼為海濱花園業委會主席。岑敖暉在2019年1月落區,他不諱言當時政治氣氛較低迷,團隊亦面對不少問題,其「老闆」朱凱廸更在鄉郊代表選舉中遭DQ。

「慢慢做落,覺得要參選。」岑敖暉認為,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民主,比一切都來得重要。

九龍遊行反《禁蒙面法》晚上堵彌敦道

警方彌敦道清場後
再有百名市民築路障

(23:30) 警方全面撤離彌敦道後,約百人再走岀馬路,逗留在亞皆老街及彌敦道交界的十字路口。

有人把被清理的竹枝、鐵欄、屏風再次擱置在惠豐中心對岀的馬路中心,彌敦道南、北行線及亞皆老街東西行線路口再次被堵。

IMG_9663

過百防暴彌敦道清場
水炮車亞皆老街戒備

(23:13) 多輛警車到達旺角東天橋底,過百名防暴下車,並由亞皆老街推進,經花園街跑到彌敦道,水炮車亦在亞皆老街上戒備。

在防暴警員及速龍小隊開始清場之際,示威者已迅速四散。防暴警察在清空彌敦道路面的障礙物後,便登上警車,向旺角東方向離開。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1683
  •  1684
  •  1685
  •  1686
  • 1687
  •  1688
  •  1689
  •  1690
  •  1691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