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東華補選】校長呂錦強盼以獨立身份修補撕裂 「唔通郁啲就罷課?」

(獨媒特約報導)中西區區議會補選將於11月26日舉行,在「東華」選區,獲建制支持的獨立候選人、新會商會學校校長呂錦強,面對民主黨伍凱欣及另一獨立候選人、前工黨成員劉舒燕。呂錦強接受獨媒訪問時表示,冀以獨立身分修補社會撕裂,亦相信透過協商、忍讓和溝通足以解決民生議題,「唔通郁啲就罷課、郁啲就示威咩?」。他對社會以泛民及建制二分感到無奈,「好兩極,點解無中間呢?」

兩名原中西區區議員自由黨陳浩濂及民建聯蕭嘉怡,今年辭職加入政府,兩區補選將於11月26日舉行。在「東華」選區,民建聯最終未有派出候選人「接班」,報稱獨立的候選人、新會商會學校校長呂錦強則被視為建制派的代表。

在巴西聖保羅看一場足球賽

說到巴西,我想多數亞洲人馬上聯想起的除了是里約熱內盧嘉年華的性感女郎,就是足球了!的確,在南美洲,足球應該是最熱門的體育項目。所以即使我不算足球的狂熱份子,我去到巴西時早已下定決心,要在當地與巴西人一同看一場現場的足球比賽!

當時我多留在聖保羅(São Paulo),它是巴西(或可說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大城市之一,要在聖保羅看一場現場足球比賽並不難。因為巴西有很多球會,而在聖保羅這個大城市幾乎每星期都會有賽事。在城市內也有很多不同隊伍的專門店,專售該隊的服飾和紀念品,也可讓球迷在店內購票,極為方便。但麻煩的是,我不懂西班牙文,更莫說葡萄牙文,單是了解當時有哪些精彩賽事已教人頭痛!幸好最後在當地朋友的協助下,他介紹我看一場 Corinthians 對 Internacional 的賽事,他說這兩隊是巴西最出色的球會之一。雖然票價不菲,但我還是買了票了!

這場賽事於聖保羅的 Arena Corienthians 舉行。事實上,在聖保羅有很多大型的足球體育館,它們有的內設博物館介紹巴西球會的歷史,是世界各地球迷朝聖的目標之一。今次我來到的 Arena Corienthians 是聖保羅第五大的足球體育館,供近五萬觀眾觀賽。位置極為方便,坐地鐵到 Paulista 站便直達足球場。

為香港土儲計計數

文:龍子維(影子長策會成員)

如何令香港人享有更多可負擔的樓房,不論是公營還是私營樓宇,都是香港人的共同願望。筆者建基於政府未來十年提供四十六萬房屋單位的目標,檢視香港各種既有土地的用途,嘗試在盡量不以填海及開發郊野公園的前提之下,推算出香港潛在可用的土地儲備。

先列出文章一項重要假設:在計算平均每公頃土地可以興建多少樓房時,我用的是公營房屋於現有1600公頃(佔所有住宅單位約45%)及私營房屋於現有2600公頃(佔所有住宅單位約55%)興建總數目除以土地總面積的平均數,即每公頃可建665個單位的密度計算。這組數字並非直接反映實際單位密度,但對於我們了解要多少土地來興建房屋,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參考點。

「土地儲備」這個概念亦需要作進一步解釋。在闡述棕地或者是短期租約用地是否適合用作房屋用途時,政府經常搬出的理由,就是有關土地太過細碎,並不適合興建房屋,或者短期租約地的性質只是短租用途,不適合作永久性房屋用途。然而,土地儲備是一個循環的概念,在考慮一個社區的混合土地用途時,釋出更多閒置的短租地或棕地轉換作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GIC),不但可以加快土地的轉換彈性與效率,我們亦將會有更多可用作興建房屋的土地可供選擇,關鍵是政府有機制列出各類土地,尤其是短租用地及棕地的地點、大小及實際用途,以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

普捷天奴棉裡藏針 高普有太多路夫蘭

普捷天奴賽前已放風將會以奇招應敵,開賽果然以周中應付皇馬的352出戰,這個352特別在於這與其叫352,其實叫532更適合,5後衛平排企位,Winks阿里艾歷臣打中場,孫興民與簡尼雙箭頭。丹比利雲耶馬受傷,普帥卻堅持用3中場,不惜把阿里艾歷臣收後一格減低威力,原因在於需要應付利物浦強橫中場迫搶,故以3中場抗衡並把守中路要塞。

雙箭頭之中,簡尼企位靠右,目的在於攻擊敵方左中堅路夫蘭與摩蘭奴,而這佈置湊效得出奇地早,一個界外球,查比亞乖巧的笠傳找到簡尼,當然路夫蘭只顧舉手的防守很災難級,但問題的根本在於利記的防線不合理地推得太高,在查比亞傳球一刻,利記整條防線高得只離對手十碼,那當然非常輕易被劏穿,尤其利記後衛本身亦非特別高速靈活,這麼高的防線只會更加性感,路夫蘭固然有錯,但防守系統亦很有問題。

熱刺的532戰術核心在於以退為進,放棄控球甘願大踢守勢波,穩固地收縮在己方後場,穩打穩紮吸收利物浦的進攻壓力,並在搶斷控球後快速突擊,打利物浦一個措手不及。你可能會疑惑:為甚麼普帥要這樣做?這個要追溯到利物浦的外號:「劫富濟貧」。利記之所以劫富,是因為他們迫搶得很兇,打防守反擊打得很快;利記之所以濟貧,是因為打陣地戰不懂入波,然後防線輸反擊。

認識澳門/香港的起點

每次接受訪問,談及港澳文化時,「你覺得香港人怎樣?」這條問題的出現率幾乎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連帶的,當然還有「你當初來港時,有適應不到香港的文化嗎?」以及「港澳距離相近,但兩地民眾其實不太了對方,你覺得是甚麼原因?」

每次聽到這些問題,其實我都很想答:「不懂得怎樣回答,因為香港人、澳門人、香港文化等都是一個籠統和流動的概念,形態萬千,不是我說這樣就是這樣,既然如此,我怎能用一句回答你?」但我當過記者,知道假如我這樣做,記者朋友一定交不了差,甚至會想打爆我的大頭;有見及此,我還是會準備一套標準答案:「其實以文化傳播的角度來看,香港是處於強勢的位置,基本上不會覺得要向了解比自己弱勢的地方(澳門)的文化;而澳門人雖然長年接受香港文化,但你說真的很認識香港嗎?我看也不一定,因為就算香港人也不能說自己百分百了解香港。」不過我知道,應該/可以有更好。

城規會有乜水?

文:朱凱廸元朗團隊

當我們發現荒謬的規劃申請時,會呼籲大家向城規會申述反對,但究竟是什麼人處理市民的意見呢?城規會成員全部由特首委任,公眾無權參與選擇或反對名單。現任成員共有6名官方及31名非官方人士,任期由2016年4月1日起(即是由梁振英委任)做到18年3月31日止。委任名單的新聞稿只得簡單名字,沒有任何履歷(市建局董事局非官方成員會逐個介紹啊!),真不怕市民錯把馮京當馬涼?背後思維,根本沒打算要你知道誰是誰。

好,小弟即管逐個捉,才發現不少熟悉的名字,跟都市規劃大纜扯唔埋,原來都坐在城規會中指點香港發展。例如基金教父雷賢達,投資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傳媒就會找他分析,難度委任的是另一個雷賢達?又例如AIA資深區域總監楊偉誠,即張德蘭丈夫,保險界內無人不識,原來他也在城規會啊!還有九巴董事兼路訊通創辦人伍穎梅、大馬主兼耳鼻喉科名醫李國祥,都是商界名氣界響噹噹的名字,但其專業背景實在不知道原來跟都市規劃有關。

至於建築、測量、工程背景的,例如金門建築總裁何安誠,不難想像習慣了以產業思維作決策,發展就是硬道理,而且工作和人脈與地產發展商千絲萬縷;相反,有環保、生態研究背景者幾希。另外有三位都是西九文化管理區審計委員會成員,是巧合,還是反映了政府委任公職的因循?當中環價值主宰了城規會,我們要花幾大的力氣才能讓這班成員明白保育的價值?

現任城規會成員一覽:

銅鑼灣電車總站擬剷花槽建配電站 區議員批逾年無交代無諮詢

擬建的新配電站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電車早前稱現位於時代廣場的配電站不獲續約,向城規會申請在包括現銅鑼灣電車總站(怡和街及高士威道)交界花槽興建配電站獲通過。本月初以電郵通知當區區議員伍婉婷將於下周一(10月23日)動工,伍婉婷指去年曾要求香港電車證明是遭時代廣場迫遷、考慮其他選址及進行公眾諮詢,但一年零四個月全無交代卻突然擬定動工日期,她向區議會提交討論文件後又收到香港電車稱23日僅是開展籌備,批評香港電車處事不當。

灣仔休憩用地研究延明年進行 楊雪盈:程序混亂、表示失望

(獨媒特約報導)灣仔區議員楊雪盈當選後,在議會提出政綱中改建大坑蓮花宮花園為寵物公園,在議會遇上阻力,變成須先就區內整體休憩用地作研究。惟小組工作及草擬招標文件程序拖延,須待下一年度再進行研究。楊雪盈對此表示失望,認為程序混亂、不合理及不透明。

楊雪盈去年將自行進行的改建大坑蓮花宮花園為寵物公園文件提交區議會,但遭鄰區新民黨區議員李文龍反對,議會決定先就區內整體休憩設施進行研究,小組主席由李文龍擔任。9月份的會議中,灣仔民政處僅擬備一份粗疏的報價單,未有詳細的招標文件,會上通過須重新撰寫並傳閱通過。

楊雪盈在傳閱期間提交修訂,秘書處則就修訂內容及原內容再次傳閱,修訂在未有收到議員回覆下並視為否決,楊雪盈提出抗議,結果招標文件須待昨日(10月19日)會議上討論

請勿習慣交通擠塞

香港人很會習慣,從應對塞車可見一斑。

習慣早點起身避塞車、習慣邊行邊吸車輛廢氣、習慣幾塞都要揸車……當然大家都想習慣早些放工避開塞車的高峰時段,可惜亦被習慣準時收工,作罷。

早前林鄭整個400蚊交通津貼,大家第一下反應其實幾 BUY,但一計計數,就知道可獲的資助金額其實不多,再想深一層,補助交通費並沒有解決塞車困局。

從無數次塞車的經驗,我們不自覺地將塞車當成生活習慣,亦忽視了這些習慣就是交通成本,這包括了健康及時間成本。只是大家一直有怨無路訴,只能影張塞車相打卡,再上網呻兩句了事。要改變大家的習以為常,必先要認清其實你蝕緊底。

鄒崇銘、龍子維:「置業主導」置市民於險境

「民生吸納政治」

1970年代,前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研究香港政制時,提出「行政吸納政治」的著名概念,分析港英政府是如何通過諮詢架構,成功地疏導當時的社會政治矛盾,特別是舒緩了民間對政制改革的訴求。經過了最近多年的政治紛紛擾擾後,看來林鄭月娥致力淡化政治衝突,施政報告正好突顯「民生吸納政治」的策略。

這不禁令人聯想到20年前的董建華,正值回歸之初人心穩之際,他同樣把焦點放在房屋、教育和安老等工作上,力求在民生事務上「大有為」,致力淡化一國兩制下的政治張力。他甚至提出七成市民自置居所的雄圖偉略,唯始料不及的卻是,1997金融風暴打破了他的如意算盤,最終主要是經濟、並非政治,導至董建華需要「腳痛」下台。

回顧林鄭上任百多日來的情況,處理DQ議員、政治判囚到大學港獨標語等,無一不是極為燙手的政治炸彈。但她一反前朝梁振英的鬥爭作風,幾近以完全置身事外的態度淡然面對,並全力將公眾的注意力轉移到民生事務上。在相當程度上,無論政策最終能否發揮預期效果,「民生吸納政治」的策略,確已經局部化解了積累多時的社會怨氣。

野村證券的預警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