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古洞北新市鎮預想圖。
在發展方案尚未經城規會審議、立法會財委會主席吳亮星可能涉及利益衝突的陰霾下,財委會第五度審議新界東北前期工程的3.4億元撥款;期間逾百名村民及支持者衝進立法會,大有重演台北大學生佔領立法院的姿態。
時值天氣陰晴不定的六七月,香港政治早有山雨欲來之勢,加上許仕仁案亦剛好開審,特區政府仍決意在土地問題上硬闖關,實在大有為政局添煩添亂的意味。
香港衝進立法會與台北佔領立法院,前者的議題為新界東北發展,與後者的服貿議題相比,兩者其實有不少相似之處——兩者均涉及紅色資本的流入,以及本土經濟產業自主的問題;兩者亦涉及年輕新一代的身份認同,以及本土社會流動機會的困惑。在新界東北諮詢的最後階段,一度引發民間對深港融合、割地賣港的質疑。其後特首梁振英曾一度承諾,在新界東北適當地引入港人港地;但隨着今年樓市大幅回落,作為2012年梁班子主要政綱的港人港地,亦早已如灰飛煙滅,消失得無影無蹤。
當然,新界東北到底是否「富豪雙非城」,抑或如政府硬銷的「香港人的新市鎮」?這原是可以平心靜氣探討的,政府只須提出足夠的理據證明,例如規劃將如何令普羅市民受惠,而非變成富豪和地產商的專利;新界東北並非中港融合的後勤基地,而是具備經濟產業自主的新市鎮。可惜的是,諮詢完結至今已過了近兩年,政府仍一味採取「霸王硬上弓」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