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做官的邏輯(新常態之一)

京城閱兵之肅殺,可見於一則笑話:話說有遊客在一座閉了門的美術館前看到公告,上頭竟然寫着「《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美術展》因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暫時取消」。其實這是個假消息,那個美術館暫時閉館只是為了佈展而已,沒過幾天,展覽就順利開幕了。可是,許多北京人在明明曉得是個誤會的情況底下,還是照樣興高采烈地傳佈這條消息。為什麼?大概就是所謂的苦中作樂吧。

的確,機場航空管制,汽車限號行駛,長安街上的酒店歇業,三里屯附近店家關閉,有些飯館要實名登記才可入座點餐,有些廁所要實名登記才可進內如廁,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偌大一座都城恍若戒嚴。天上卻是難得一見的晴空萬里,藍得不可思議。這種藍,大家管它叫「閱兵藍」,就和幾個月前的「APEC」藍一樣,美名背後帶點戲謔,只有國家辦大事的意志才能掃開霧霾,造就這久違的澄澈。其代價則是周邊省市百業停轉(有些村鎮甚至乾脆封灶,不許大家在這幾天開火做飯)。好玩的是,喉舌媒體還把「閱兵藍」當成毫無譏諷意味的美事,主動向民間徵求百姓自拍的「閱兵藍」照片,集體「晒圖」賀閱兵。

動保 = 負面?

(攝:撒雅)

文:Roni

曾經聽到身邊一些聲音:「動保很負面!」

負面在於,十年來,這班自命為動物爭取權益的人,站出來不是兇神惡煞叫喊示威,就是爲動物哭哭啼啼。這夥人充滿怨氣,諸多投訴,負能量就如含鉛食水般嚴重超標,而當中不少參與的義工被冠以貓癡、狗癡和動物癡的稱呼。

用「癡」字來形容義工,絕不公允,這的確是無知的歧視,他們天生不是貓癡狗癡,也沒有人願意一世成為動物癡。然而,恕我孤陋寡聞,我從來沒有遇見一個被稱呼瘋癡的人,終身竟無償地負上別人不願承擔的社會責任,而這些爛攤子本該也不應由他們接手。例如,社區出現著流浪貓、流浪狗,而這些貓狗的來源,大多是遭繁殖商或不負責任的養主遺棄,在現有漁護署的政策下,若無人領養,四日後便要毀滅。義工爭分奪秒,走在前缐,風雨不改,替牠們絕育,為牠們尋家。然而,剝削動物圖利的繁殖商可以逍遙法外,不負責任的養主可以免責,這些為財瘋癲的商人、視生命爲玩物的瘋子不需負責,罪行卻莫明地給推卸,罪名偏偏落在被歧視的小眾———盡責的義工頭頂上,而這袍袱的年期往往不是一個月、不是一年,而是一生。

社會有嘗試理解過他們麽?

生命的承諾 生命的呼喚

攝:葉漢華

2015年8月22日,我們舉辦了一個「動物道路安全車輛遊行」。去年八月,東鐵車死了唐狗黃妹未雪。黃妹未雪慘死了,港鐵是罪魁禍首,一整條路軌,也包括輕鐵,都是由動物的血鋪成。這個,可能你聽到、你看見。但是,我告訴你,在新界元朗、上水、粉嶺、大埔、大埔公路、大嶼山、西貢……數不清看不見到貓、狗、野豬、牛……動物亡魂,我們可以多做一點嗎?

電影蜘蛛俠有一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各位司機,你有想過可以開車,也是一種能力嗎?因為我們有這能力,我們也有偌大的責任:保障其他生命的安全!「有動物有人 開車要留神」,這不單是活動的口號,這是司機每一次、每一秒開車的責任,因為,我們開車,可以帶來他者嚴重的傷亡,永遠不能逆轉的傷亡。保障路上每一條生命,是司機責無旁貸的責任。「有動物有人 開車要留神」,這是每一個司機應作出的一生承諾。

如果你不是司機,我真誠的希望你時時刻刻提醒你的每一個司機朋友。還有,向你的區議員、向運輸署發信,請他們在路上(尤其黑點)豎立路牌:「注意動物,小心慢駛」。

還有其他可以做的事嗎?我知道有,邀請大家一起出腦出力。

此日六軍同駐馬

黐線,昨日葉寶琳因東北示威被判入獄兩星期(上訴中),臉書上一眾友人為其鳴冤不值,而今日FB無端端彈出我和葉寶八年來之友誼紀錄,馬上對我造成好大刺激。今年大忙,幾個月無和她聯絡,突然在新聞上看到她要坐監,咩料呀!

已經忘了是如何認識葉寶琳(早於臉書存在),大概是天星皇后運動期間,曾被捉上同一架警車,受過同一堆警花的威脅。所謂戰友的信任,可以去到100%。我對朋友的品格、智力都有要求,十年八載下來,我對於葉寶的人格道德,基本上還是100%信任。我所認同的左翼社運朋友是怎樣的呢:站在弱勢一邊,相信連結而非明星,講運動倫理與內部忠誠,比傳統社運多講一點文化生活品味,尊重知識與藝術。葉寶琳大概就是這種人。

一年前的保衛東北立法會外示威,首次顯現出示威民眾極大的憤怒與能量。當時葉是組織者,不在鎂光燈前活動,記得當時還有人屈佢要拍大合照之後散水,她當時在立會外無法澄清,謠言燃燒整晚,現在還有人在講。如今她作為代罪羔羊而被判入獄,那些誣陷人的人、媒體,還在逍遙快活,當時議會暴力強行通過的吳亮星等人還在逍遙快活,一直在官商勾結輸送利益的人還在逍遙快活,這個世界從來是,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編輯室周記:傲慢無理的古諮會和古蹟辦

「由於重建的關係,唐樓的數目不斷減少。軒尼詩道371號唐樓的建築風格在唐樓中並不常見,相當罕有。同德押大致仍能保持原貌,外觀改變不大。根據記錄,本港最少有十餘幢戰前唐樓位於街角,但只有數幢兼有弧形騎樓……唐樓不斷演變,呈現不同面貌。這幢位於軒尼詩道371號的唐樓建在街角並呈弧形,較為少見,是灣仔城市肌理的一部分。」

以上是筆者心聲,卻非筆者原著,是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專家小組就同德大押應否「升級」而做的評估報告。很可惜,罕有的建築風格,所剩無幾的弧形騎樓,城市肌理重要的一部分,能夠反映從前香港人生活的重要歷史價值,與今日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的感情,希望有保留同德大押的民意,統統不能說服大部分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他們決定維持原來的三級建築物的評級,等同將這幢碩果僅存,在灣仔鬧市屹立八十年,為不少路人遮風擋雨,令年輕一代知道何謂「騎樓底」的轉角唐樓判「死刑」。

古諮會的決定,完全不感意外。一個由所有事情都是「土地供應」問題的梁振英班子把持的組織又怎會去保育市民心中的古蹟。只是古諮會和古蹟辦在整件來中表現的傲慢、無理和缺乏邏輯,他們以為香港市民會愚蠢到接受他們的解釋嗎?

蒸發中的鄉情—雨後「活現昇平」

一連兩日的「活現昇平」,第一天已因為惡劣天氣被迫取消。村民在村內的小草坪上,搭起一個小竹棚,上面掛著各種顏色的晴天娃娃。村民的要求不多,只希望最後一天的開放日,不要再掛紅色暴雨了。然而,在這個雨季的日子,陽光也是奢侈品,村民卑微的願望未能成真,開放日還是一直下著毛毛雨。半個世紀之前,經歷戰亂與貧窮的村民流落此地,他們不奢求酣歌恒舞的生活,只要生活安穩、簡單,然而這小小的願望,隨著村校荒廢、農業凋零而漸受威脅,一如那些風雨中飄搖的晴天娃娃,在大時代裡面,村民的心願顯得軟弱無力。

「we are not dying」

葉寶琳闖立法會大樓判囚兩星期

(獨媒特約報導)土地正義聯盟執委葉寶琳與兩名示威者張漢賢和黃根源,被指去年6月6日強行闖入立法會示威,在兩星期前(8月14日)被裁定違反立法會的行政指令罪名成立,案件押後至今日下午在東區裁判法院判刑。由於3名被告均不認罪,裁判官指不會考慮有任何的量刑折扣,最終第一被告葉寶琳的判刑為即時監禁2星期,其餘被告張漢賢和黃根源分別判處即時監禁1星期和3星期。法官批准3名被告的保釋,葉寶琳和黃根源以及張漢賢分別可以3000元和2000元保釋外出。

1

港鐵上河圖

港鐵路綫圖,可能是香港人最熟悉的一幅圖。

不過,文字和路線以外,這路綫圖可否多添一點人性?可否令我們更認識這個其實很可愛的城市?

於是,兩個傻瓜非常執著地將幻想與現實結合,向大家演繹站名的由來,以及站外的千奇百怪。

p.s.你未必會同意這個另類香港地區指南,但藉此機會,我們邀請你去重新想像這個大家最珍愛、最珍愛的城市。

插圖構思:Haider & Choi Sum
插圖繪畫:Choi Sum
文字:Haider & Choi Sum
電郵:[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開始旅程 ⇒ ⇒ ⇒ ⇒

港島綫:http://goo.gl/RnqQAf
觀塘綫:http://goo.gl/VzFiWz
荃灣綫:http://goo.gl/ET4Bj5
西鐵綫:http://goo.gl/sq2CJu

燒白皮書事隔一年被控 黃之鋒等擬申終止聆訊

(獨媒特約報導)去年6月11日,學聯、學民思潮、街工、人民力量、社會民主連線等團體到中聯辦焚燒白皮書抗議,至今年7月警方以「阻礙警方執行職務」罪檢控社民連副主席黃浩銘、學聯秘書長羅冠聰、學民思潮黃之鋒、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偉業,今日在東區裁判法院進行預審,四人均表示會向法庭申請終止聆訊。

警方在事發逾一年後,才於今年7月檢控四人。在今早庭上,四人皆表示計劃申請終止聆訊。學民思潮黃之峰在庭外表示今次是明顯的政治檢控。如今距離8.31和9.26一週年越來越近,政治打壓有多唔少,希望抗爭者堅持下去。

學聯秘書長羅冠聰表示,檢控充滿偏見和政治操作。白皮書代表共產黨威信,燒白皮書令黨記恨在心,因此檢控四個民主進步團體的代表,但他表示政治壓力只會成為他們繼續前進的力量。羅冠聰質疑法律究竟是打壓的工具,還是為保障個人自由。

荒謬!古蹟辦弧直不分!

荒謬!古蹟辦弧直不分!
誤導並列「12幢同類建築」 大部份根本不是弧形!
同德押絕對是港島唯一!

古蹟辦所謂「全港尚有12幢」的轉角戰前唐樓名單上,港島除同德押外,其他全部都不是弧型的!變相證實中文大學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早前指出:同德押是「港島最後一間轉角位弧形騎樓式唐樓」。真的要數同類的轉角位弧形騎樓式唐樓,同德押以外恐怕只剩下九龍汝洲街269-271號、青山道301-303號及荔枝角道119號雷生春。由此得見,同類可相比的根本沒有12幢。

古物諮詢委員會昨討論同德評級,歷來首次因新資料將已評級歷史建築重新評估。當民間質疑古諮會低估同德押之評級,漠視港島只存這最後一幢轉角弧形戰前唐樓;但古蹟辦堅稱此類轉角戰前唐樓「在三十年代時甚普遍」,看不見同德有特色設計,又指「全港尚有12幢」、同德非十分罕有,故維持評級,即是對逾80年歷史的灣仔地標同德大押判「死刑」。

【圖解:弧直之別】

左:全為直角
史釗域道6號
皇后大道西1號
德輔道西207號

右:弧形轉角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17
  •  2318
  •  2319
  •  2320
  • 2321
  •  2322
  •  2323
  •  2324
  •  2325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