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好想藝術
作者:楊華慶(文藝工作者,譯有史書美《視覺與認同》,亦曾於各藝文機構、文化傳媒及大學助教)
「藝術與麵包」是老掉牙的詰問。在很多人眼中,它們之間的關係通常是緊張、充滿張力的。一方面,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往往把藝術視為一種有閒階級的玩意,是精英、高雅及炫富生活的一部份;而麵包則是日常不甚起眼的食糧,它便宜且基層。另一方面,「藝術與麵包」的緊張關係又來自社會上的刻板想像。相對於其他專門行業,大眾常把藝術視為次等(收入)職業,除非藝術家的作品能衝出本土、面向國際,或被冠上了具投資潛力的光環,否則做藝術家就等於與麵包作伴,沒辦法出人頭地。然而,對於本地藝術家而言,「藝術與麵包」又豈止是對立或相剋。就著港台《好想藝術》第三輯的播放,由本地作家及文化人鄧小樺策劃的「好想藝術是麵包/草地.文藝.咬一口」剛在本月中於「油街實現」舉辦。該結合了視藝展覽、表演及麵包共享的活動,正正以藝術與麵包的詰問作為出發點,透過本地藝術家們多元媒介的切入,開啟了「藝術與麵包」的各種論述可能。
藝術是麵包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