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23歲裝修工人涉在2021年7月1日警員在SOGO外被刺傷事件當晚,於「連登討論區」留言稱「插撚死佢老豆老母」及「下次應該插身體中間小腸嘅部位」。被告否認一項煽惑他人蓄意傷人罪,今(4日)於西九法院(暫代區域法院)被裁定罪成。暫委法官陳慧敏拒絕接納被告證供,並批評其「食花生」說法屬大謊話。陳官強調,被告是思想正常的人,卻選擇在高風險的敏感日子留言,反映其心態是煽惑他人傷害警務人員;而當時社會彌漫仇警氛圍,不能抹煞有人被煽動犯案的潛在風險。案件押後至11月1日求情及判刑,期間被告還柙。
容昌明(23歲,裝修工人)否認一項「煽惑他人有意圖而傷人罪」。
控方案情指,2021年7月1日晚上,男子梁健輝用匕首刺傷在銅鑼灣SOGO外執勤的軍裝警員,使他嚴重受傷,梁之後用同一把匕首自插胸膛死亡。當晚有人在「連登討論區」發文討論,被告以帳戶「要食自己整」在帖文下方留言,包括「插撚死佢老豆老母」、「插中後膊,下次應該插身體中間小腸嘅部位,插穿左小腸想唔死都難」。有網民批評被告是「冷氣軍師」,被告回應「教人下次點做都唔得?屌你老母」。
被告被捕後,在錄影會面承認留言由他發布,因當時貪玩,亦因社會氣氛比較仇警,見有警員受傷後便有些「幸災樂禍」。
【獨媒報導】機場旅客捷運系統去年底起有3宗事件,其中一名小童身體跌入列車與月台之間的空隙。機管局昨日表示,指沒有乘客報稱曾跌入空隙,僅稱有鞋物掉入。局方又稱近日「據稱」是事件發生過程的片段,但指「畫面未能肯定小童的部分身體曾掉進列車與月台之間空隙」。
機管局:涉事路段空隙距離為7.1cm至10.1cm
三宗事件早於今年1月有傳媒查詢,包括女童跌入列車與月台之間的空隙,局方當時稱沒有相關通報。近日相關事故片段流出,引起隱瞞事件的質疑。
機管局昨日發新聞稿回應,其中去年11月懷疑有女童跌入空隙的事故,機管局稱在1月收到機電工程署查詢後,隨即進行調查,包括向管理系將的員工查詢和翻查紀錄,沒有發現相關紀錄,而相關閉路電視紀錄只會保存一個月,接獲查詢時已經刪除。
不過機管局指,去年11月曾有當值員工報告有乘客的鞋物掉進空隙,而「據稱」是事件發生過程的片段,但指「畫面未能肯定小童的部分身體曾掉進列車與月台之間空隙」。機管局指,涉事月台為一號客運大樓前往海天中轉大樓的列車月台,空隙距離為7.1cm至10.1cm,而其他路段的月台空隙則為2.5cm至5cm。
【獨媒報導】今年本港零售業市道慘淡,政府統計處公布今年8月零售業銷貨價值,臨時估值為292億,比去年同期大跌一成。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今早在電台節目表示,零售市道由4月開始一路向下,今年亦再無淡、旺季而有分別,認為與港人長假期外遊和北上有關。至於十一黃金周,她形容平日人流情況如「一般周末」,不過因為內地旅客消費降級,整體零售市道「同上年真係無得比」。她認為政府要想辦法增加內地旅客訪港次數,並爭取調高旅客免稅額等。
政府統計處公布的8月零售業銷貨價值,臨時估值為292億,比上年同期的324億跌10.1%,雖然比對7月的11.7%跌幅有所收窄,但比市場預期為差。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今早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零售市道由4月起一直下跌,多次跌穿300億大關。
市道不景,亦再無淡旺季之別。她指6月為傳統淡季,踏入7月則為旺季,惟今年7月的零售總值比6月微跌2%。她形容今年市道「無咩季節性嘅上落」,長假期雖有旅客訪港,但同時被港人外遊、北上所抵銷,旺季對零售市道不再有明顯影響力。
指煙酒銷量升因加稅
(獨媒報導)2019年10月4日,政府以「先訂立後審議」方法,正式宣布《禁蒙面法》於翌日零時起生效。時任特首林鄭月娥稱,立法是為了有效阻嚇激進行為,「挽救香港的現在、香港的未來」。
「長洲覆核王」郭卓堅及學聯前副秘書長岑敖暉即日入稟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指法例有違言論及集會自由;惟高院晚上緊急開庭後,拒絕頒下臨時禁制令。
坊間有人發起「全民口罩日」及即日示威活動,以示反對立法。在中環,中午有逾千人戴上口罩及穿黑衣參與遊行,入夜後衝突升溫,屯門、沙田、銅鑼灣等多區都有示威者聚集堵路、縱火、破壞港鐵站設施等。
(編按:2019年,港府欲修訂《逃犯條例》,移交在中國內地、澳門和台灣犯罪的疑犯到當地接受調查和審訊,引發「反修例運動」(又稱「反送中運動」)及隨後的《港區國安法》實施。時隔五年,社會巨變,《獨媒》以一日一圖形式,與讀者回顧當年今日,重看這場本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社會運動的經過與影響。)
【獨媒報導】行政長官李家超即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民協向當局提出32項建議,包括和議新思維立法會議員狄志遠重啟政改,建議增加10席直選。民協主席廖成利稱,欣賞狄志遠勇敢發聲,重申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但本港卻在政制上停滯不前,顯然未能符合該決定,要求現屆政府在任內制定行政長官、立法會的雙普選時間表。
民協昨日與傳媒茶聚講述《施政報告》建議,除了廖成利,秘書長李庭豐及總幹事郭偉誠出席,建議以「打造宜居城市,振興地區經濟,為香港更好明天而努力」為主題,涉及五大範疇包括房屋、經濟、醫療、勞工及政制。
廖成利:我要echo 吓狄志遠 稱由治及興避不了政改
GRPan HK兼職員工Jason(圖左)與創辦人之一林翔行(圖右)老友鬼鬼,兩人對投身環保行業滿懷熱誠。
(獨媒報導)不少香港行業面臨式微或淘汰,其中之一「補鑊業」專門幫人修補爛煲鐵鑊,穿了洞、裂兩邊,也可以補,尤其昔日物質匱乏,任何東西壞了便修理,又可以用個十年。不少俚語亦出自當時的修補行業,比如「媒人多大話,補鑊用泥搽」便源自補鑊師傅會在鐵鑊上塗一層耐火泥,用以保護焊口。時至今日,「補鑊」一詞則形容人們做錯事、說錯話後的補救行動。
無限復活
去年,「補鑊師」綠惜廚重出江湖,接軌現代帶來易潔廚具翻新服務,為煲鑊重新噴上不黏塗層,延長廚具壽命,減少堆填區負荷。創辦人之一林翊行(Jason)形容:「香港將近200萬個家庭,假設每個家庭至少有一隻易潔鑊,當鑊上的塗層一損耗就直接丟掉,打個七折預計每年便大約有150萬隻易潔鑊被棄置,還未計算餐廳、酒店等。大多本地回收廠不收棄置煲鑊,因涉及龐大的成本,包括空間、人手、物流,因此棄置煲鑊的下場就是堆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