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為何港英政府在戰後大建水塘?為何特區政府轉靠東江水?圖為船灣淡水湖。
我們經常聽說,開發新界鄉郊甚至郊野公園的爭議,是「發展與保育」之爭:一邊是政府打「房屋牌」,指市民要住屋就要將鄉郊城市化,一邊是環保界打「後花園牌」,認為市民需要郊野抖抖氣舒展筋骨。
這種已變成陳腔濫調的討論框架,遮蔽了一個重要的面向——新界鄉郊是作為維持香港自治的戰略地帶,被港英政府刻意保存下來的。如果我們今天還是認真落實高度自治,泛民主派還要和市民一起爭取民主政制,就有需要回頭檢視港英殖民政府的城市發展佈局,認識哪些是落實民主自治的本土戰略條件。
殖民政府於1898年租借新界時,主要是利用其廣闊幅員作為防止其他列強進犯維港兩岸(維多利亞城)的軍事緩衝區。到共產黨於1949年上台,地緣政治形勢劇變,再加上數以百萬難民湧入,殖民政府確立新界鄉郊對維持港九城市運作的關鍵地位,形成歷經數十年的城鄉共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