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圖片說明:為何港英政府在戰後大建水塘?為何特區政府轉靠東江水?圖為船灣淡水湖。

我們經常聽說,開發新界鄉郊甚至郊野公園的爭議,是「發展與保育」之爭:一邊是政府打「房屋牌」,指市民要住屋就要將鄉郊城市化,一邊是環保界打「後花園牌」,認為市民需要郊野抖抖氣舒展筋骨。

這種已變成陳腔濫調的討論框架,遮蔽了一個重要的面向——新界鄉郊是作為維持香港自治的戰略地帶,被港英政府刻意保存下來的。如果我們今天還是認真落實高度自治,泛民主派還要和市民一起爭取民主政制,就有需要回頭檢視港英殖民政府的城市發展佈局,認識哪些是落實民主自治的本土戰略條件。

殖民政府於1898年租借新界時,主要是利用其廣闊幅員作為防止其他列強進犯維港兩岸(維多利亞城)的軍事緩衝區。到共產黨於1949年上台,地緣政治形勢劇變,再加上數以百萬難民湧入,殖民政府確立新界鄉郊對維持港九城市運作的關鍵地位,形成歷經數十年的城鄉共生格局。

進入立法會大堂為追求公義

決定政府政策的是香港政府背後的真正政府──四大地產商。新界東北發展在他們力主之下幾成定局。更有甚者,他們連半點異議聲音都不願聽到,想要扼殺所有反對者發言的機會。財委會主席吳亮星對拉布議員提出任何有關他的質疑和指控都充耳不聞,只欲馬上剪布將撥款付諸表決。

受計劃影響的村民和支援的行動者用盡了各種方法,希望當局收回成命,撤回新界東北發展。村民曾經向官員陳情請願;到地政署示威抗議;收集五萬份反對規劃的意見書等等。甚至有將受迫遷的石仔嶺安老院長者在立法會旁聽席跪下,可是,當權者始終不為所動。

今天,恐怕要讓吳亮星和其他權貴買辦議員失望了,因為我們從今再不會甘於只陳情請願,坐待「父母官」的恩賜;或只在門外觀看直播,看著別人去決定自己的命運。一眾行動者共同決定攻入立法會大堂,在大堂靜坐以示對這個排斥人民和與民為敵的政權機構的抗議。因為這些遊戲規則,都是他們制定以確保他們的利益。既然立法會和政府不會懸崖勒馬、改過自新,回心轉意站到人民一方,我們只好以行動告訴其他同受地產霸權剝削壓迫的人,呼籲他們加入我們的鬥爭。

利益集團盤踞立法會瓜分新界東北

《澳視早晨》主持六四著黑衣被「照肺」
主持經常黑或深色衫出鏡喎
傳協:若主持被清算 將是澳門新聞界涉及六四最荒謬的事

【愛瞞評聞】今日《蘋果日報》報道,澳廣視早晨節目《澳視早晨》兩名主持在「六・四」當日,身穿黑衫出鏡,被高層「照肺」,更可能會被無限期雪藏不讓出鏡,更威嚇稱在電視台主管的年度員工表現評核時,兩人「兩年唔使旨意升職」及「一毫子人工都冇得加」,其中新婚的女主持姚巧琪更因此情緒低落。而由原旅遊局副局長白文浩在今年擔任澳廣視執委主席後,新聞自由及相關打壓未見改善,消息指高層害怕觸怒政府和中央。

對於他們當日著黑衫是否為了悼念六四死難者則不得而知,但本報發現近期該節目主持人均較常穿著黑色或深色衫出鏡,比較「六・四」主持的衣著來看,並沒有任何特別。看來澳門傳媒高層對此的「敏感」程度已經與大陸「看齊」。如果連主持衣著的顏色都可以被視為「政治不正確」,這樣的電視台,還旨意會有具公信力的報道嗎?這個電視台一向被人批評干預編採,被指是政府及建制「喉舌」,一般市民都知這台足夠「河蟹」。《蘋果動新聞》則諷刺「查實西裝套裝梗係黑色㗎啦,唔通要著紅色咩!」有網民甚至諷刺說「膠(高)層不如索性叫主持人著泳衣出鏡啦!」

《竊聽風雲3》一石激起千重浪,借丁屋這特權,深刻刻劃土豪的嘴臉,入木三分。對盲目發展,破壞自然和鄉村生態,大家深痛惡絶,遠至台灣也有網民形容「地產開發索賄,檢調監聽偵查」,天下烏鴉一樣黑?看似虛構的荒謬故事,弱肉強食的劇本,但真實的世界又如何呢?現實的會否更赤裸,還是更複雜,這裏試從現實與故事作對比。

賄賂

戲中涉及賄賂,送錢給官員買下發展的方便。現實世界,新界沒有「賄賂」,「賄賂」太看輕官員和新界。一切更複雜,盡在不言中。傅老榕家族的後人傅厚澤自六十年代持有南生圍大部份的土地,夢想發展成商住項目,一直受城規會阻撓不得成功。後來,恒基聘請曾在政府負責元朗用地前高級測量師溫文儀為顧問,作「拉綫人」,撮合傅厚澤和恒基共同發展南生圍,為項目「牽頭」,向城規會申請發展,而1994年終於獲批准,但後來因換地問題而停滯不前。現實當然沒有金錢的「賄賂」,而官員和發展商也可以私交甚篤。傅厚澤在訪問中形容, 70年代初次遇見為官的溫文儀,已經「好好傾」。

換地

香港新聞自由概況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人權》雜誌夏季號 Issue 10 〈新聞自由〉
圖文版按此

問: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
答:杜耀明(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問:無國界記者於二〇一一至一二年世界新聞自由報告提到「香港記者遭逮捕、毆打和騷擾,其工作條件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惡化」。你有甚麼評論?

答:無國界記者按其既定準則評分排名,其中一項重要原則是政府政策,政府政策或態度轉變直接影響新聞自由空間,因此是表現新聞自由受侵害的指標,由香港免費電視發牌、延遲發放或扣起突發消息以至限制示威及採訪等,均與政府有關。根據無國界記者標準,若政府倒退,新聞自由亦會大幅倒退,所以香港排名連續四年下跌,由二〇一〇年第三十四位跌至今年六十一位。

問:一九九七年主權移交後,中國大陸領導人多次訪港,但政府和警方限制記者採訪愈見收緊,如二〇一一年李克強訪港,警員阻擋記者拍攝,二〇一二年向胡錦濤提問六四的記者遭扣查,你認為為何會有如此變化?

新聞自由概談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人權》雜誌夏季號 Issue 10 〈新聞自由〉
圖文版按此

甲、前言
今年二月,《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前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及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罕有指香港言論及新聞自由正受威脅,呼籲公眾捍衛法治,並以此保障言論及新聞自由。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包致金在其退休感言提及,新聞自由是法治基石;傳媒是法治重要捍衛者。到底新聞自由是甚麼?我們不妨先循其本,重溫新聞自由的國際標準。

乙、言論自由國際人權標準
《世界人權宣言》、《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合稱國際人權憲章,是國際人權法的基礎。其中,《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下稱《公約》)第十九條訂明保障言論表達自由,為該權利的國際人權標準。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是公約機構,由獨立人權專家擔任委員,專責監察各締約國實施《公約》的情況,包括定期審議各締約國報告、審議後制訂審議結論、訂明關注事項及改善建議、制訂《一般性意見》,權威解釋《公約》。

丙、聯合國具體解釋表達自由

七一遊行誓爭公民提名

(獨媒特約報導)民間人權陣線昨日宣佈七一遊行安排,今年的主題是「公民直接提名、廢除功能組別、梁振英下台」,起步時間比過往推遲了一小時,於下午四時出發。遊行路線則一如以往,由維多利亞公園出發,到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預計下午六時在那裡舉行集會,演練非暴力抗爭。民陣呼籲市民除了參與遊行,亦於六二二投票表態,讓政府看到民意所向。如政府依然無視,學聯將會發起千人預先佔領中環。

改下午四時出發 警拒開放六條行車線

遊行以「自己政府自己揀」為目標,帶頭的人士由不同階層組成,當中包括前商台節目主持李慧玲、威普顧問公司亞洲區前總監伍佩瑩、跨性別、同志、殘障人士和老中青三代人。

民陣預計今年有十萬人參與遊行,較去年多一倍,出發時間由往年下午三時改為四時,民陣召集人楊政賢解釋因為下午三時的天氣較炎熱,推遲開始時間以免參加者曝曬,讓更多人參與終點的集會。民陣希望警方於遊行當天開放六條行車線,但警方以強硬態度拒絕,稍後會再與警方開會商討。

被問到今年七一以爭取公民提名為主題,會否影響溫和派的參與,他回應指不應再分溫和派或激進派,大家最後都是「坐同一條船」,若然六二二很少人投票,七一很少人上街,隨時會被中央政府演繹為香港人不需要真正普選。

泛民呼籲六二二投票

六四單車遊行穿越港九  重現學運情境

(獨媒特約報導)活化廳昨日下午舉辦「來往廣場的單車2014」單車遊行,紀念八九年北京民運期間一度發起單車遊行爭取新聞自由的新聞工作者,以及騎著單車來往天安門廣場互通消息和物資的學生。活動吸引了約四十人參與,當中更包括中學生和內地青年。大部份參與者積極響應主辦團體的呼籲,身穿白色上衣、手繫黑絲帶,模仿當年學生參與民運的情況。單車隊伍從油麻地出發,途經尖沙咀文化中心廣場,於「自由戰士」雕塑下進行默哀、獻花和分享,最後前往維園。

batch_Photo 2
圖: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黃國才。

民運學生服飾成象徵 提醒毋忘歷史

圖:張世軍

完成兩名戒嚴部隊軍人的訪問,在now新聞台以短故的形式播出,由於篇幅所限,一些見證及口述歷史,未能在報道中播出,現在在這裡作出補充。

張世軍是54軍的快速應變部隊,54軍是濟南軍區一支皇牌的部隊,戰力在解放軍名列前茅。張世軍憶述,當時54軍主要帶同輕武器到北京執行戒嚴任務,亦無出動重型武器,包括裝甲車及坦克。

張世軍5月底接到命令後,部隊從河南出發,一直駐紮在北京南面的大興縣。最初,軍隊的命令是不能向人民開槍,要視「人民如父母」。直到六月三日,張世軍表示部隊在接到命令出發後,在木樨園橋被群眾阻攔,軍隊在這個時候獲發子彈。當時是由直升機空投子彈,士兵即場裝上子彈,然後向天安門廣場進發。54軍士兵下車,由於多個路口被民眾的路障阻攔,部隊只能在胡同裡左穿右插,跑了大半天。當時,有民眾向他們扔磚頭,士兵將槍指向百姓,有婦孺痛哭,求軍人不要開槍。凌晨三點,部隊到達天安門廣場,較戒嚴司令部的命令晚了三個小時。他形容整個過程中,部隊不斷開槍,甚至「子彈都差不多打光」。他表示,一般軍人的訓練需預留一半的子彈在撤退時使用,但在整過入城的過程中,士兵的子彈都差不多打光。

港鐵又宣布加價了!據說管理層為了「回饋」市民推出了各項優惠,而「支出」總額為數約五億港元,與加價所得相當。同時這一波優惠更有「新猶」,說的是「都會票」以及「早晨折扣優惠」。市民及各政黨對港鐵票價及有關優惠措施持有不同的意見,有團體組織了反對加價的示威活動,以下本會將對港鐵現行提供的新舊優惠以及個別的意見作出分析供各界參考。

以「都會票」取代典型月票的原理

我們先從新項目談起,第一項就是售價$400的「都會票」,可於30天內在限定的市區範圍內搭乘港鐵40次,平均每程$10。其實我們可以把這一項視為「市區版月票」,對象鎖定為需要「過海」的上班族,因為就市區範圍而言,只有「過海」路線的單程收費超過$10。這一點不難理解的,正如現有單一價格月票當中最能夠受惠的,也是居於新界而在市區上班的長途乘客的情況一樣。

較耐人尋味的是,為何「都會票」優惠不以典型月票形式提供而限定乘車次數呢?我們判斷存在兩個主要的原因,第一是速遞業的工友需要每天在市區往返多次,第二是市區鐵路網比較便利,市區居民除了上下班以外,因個人需要而造成的短途旅程會較多,如果以月票形式提供優惠的話港鐵就會喪失以上兩類乘客短途旅程的收入。

「早晨折扣優惠」不設實際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643
  •  2644
  •  2645
  •  2646
  • 2647
  •  2648
  •  2649
  •  2650
  •  2651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