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Frank O Gehry 的望遠鏡

十九世紀末工藝美術運動 (Arts & Crafts Movement) 與新藝術運動 (Art Nouveau) 以至二十世紀初裝飾藝術學派(Art Deco)的引爆者、英國的藝術評論家John Ruskin曾說:“No person who is not a great sculptor or painter can be an architect.” 如果你不是畫家或雕塑家,你注定只能夠成為承建者,而非建築師。所以,建築設計在建築學院裡就順理成章地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念設計者,除了從生活找尋靈感外,找同行的作品來參考亦是最直接的方法。

互聯網還未盛行時,建築系的同學們總愛泡在院系內的參考圖書館裡翻雜誌,找尋臨摹的對象。當中現代主義大師如Le Corbusier、Mies van der Roche;高科技學派如Norman Foster、Richard Rogers 與Renzo Piano;以及八十年代盛極一時的後現代主義者如Charles Jenck、Michael Graves 及 Aldo Rossi 等都不乏追隨者。今天憑藉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將解構主義推向高峰而聲名大噪的法蘭‧蓋瑞 (Frank Owen Gehry),他當年的作品總是得不到同學們的青睞。原因是他當時總愛找尋一些心儀的主題物件像真地放大,作為Megafeature,如神户魚躍餐廳(Kobe Fish Dance Restaurant)的大魚及洛杉機Chiat/Day/Mojo總部大樓的巨型望遠鏡等。同學們看不明白,要學也學不來,然而對它們抱譏笑者亦有之,常常引為笑柄。

可是兩個年代過去了,蓋瑞巧妙地把這些從前人們訕笑的元素,抽象地轉化及提昇了,蛻變到今天我們看見的古根漢美術館和洛杉機迪士尼音樂廳。而當年被認為是稚嫩的作品,現在反倒過來成為這些經典建築的註腳。它們彷彿就是躱在天才背面的基石,現在才被掀起神祕的面紗,正式為建築的新紀元進行著奠基儀式。今天,誰會再去取笑蓋瑞呢?大家趕著來吹捧倒來不及了。

面對別人的作品,人皆有喜惡,對作者缺乏透徹了解者可以選擇一笑置之,然作者夲身其實最明白自己的執迷。只有相信自己的感覺,亦要相信造物者賦與自己這種獨特的感覺,才可以繼續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能夠把持這方向而貫徹始終的人,往往就是時代的先行者。如魯迅所言:「世界上夲來就沒有路,路是人行出來的。」

好像大器晚成的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Bela Tarr),如果你光看他早期的記實式電影,準沒有可能預計他可以在九十年代把震驚歐洲影壇的「匈牙利平原三部曲」拍出來。

看來,在這個跟紅頂白的世界之當中,我們只需要把活自己出來。“The message I hope to have sent is just the example of being yourself.”Frank Gehry 如是說。不錯,性格是抄不來的。

透過法蘭.蓋瑞的望遠鏡,我們應當看到自己的未來。

(删改的版本刋登於2006.03.23《明報》副刊生活版:設計人語)

http://born-born.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