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Bowie回顧:來自星星的Ziggy Stardust](/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搖滾音樂向來充滿雄性的激素,但David Bowie的出現顛覆了人們對這一貫的認為。他穿起絲緞長裙又玩著硬搖滾的《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掀起了其雌雄同體的Glam Rock序幕;到那嫵媚古怪亦有向Dylan、Lou Reed和Syd Barrett致敬的《Hunky Dory》,標誌著更女性化的Bowie已經誕生!年輕上進又俱才華的人,自然會較容易取得成功,David Bowie驚世的《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開創了搖滾專輯表現虛擬人物之人生起落的先河,而他借鑒美國歌手Vince Taylor的形象和事跡來打造出的Ziggy Stardust一角(Ziggy這個名字,原是來自一間同名的裁縫店),也是影響深遠,為很多人都想被Starman帶離開的沉悶世界,留下了超越性別的美麗身影。
在冷戰、越戰等陰影覆蓋的60-70年代,瀰漫著恐懼或憂慮,轟轟烈烈的Woodstock音樂節送走迷幻青春的最後高潮,使年輕人忽然地像沒有了精神寄託般變得彷徨。David Bowie的此專輯,從末世氣氛籠罩的《Five Years》中,便切合著當時之群眾的失魂落魄,或看不到美好將來的心情,其前段「舉」不起來的伴奏,成為了這疲軟時代的寫照,但隨著歌的「畫風」漸變,編曲顯得更加地「有力」之後(尾聲還傳來了像黑森林的怪聲),David Bowie那堅定、明亮的vocal,也開始走調、失控,悲痛地仿佛發出了對此失落的社會之鳴叫。
David Bowie的《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主要圍繞虛構的Ziggy Stardust——這個來自太空的搖滾明星之故事來展開。第二首旋律令人春心蕩漾的《Soul Love》,是稍作緩衝的Story arc;第三首用上saxophone和長笛來合奏出精彩過門的《Moonage Daydream》(從1分54秒開始),才是塑造出主角Ziggy其浪漫、自由、反叛和激情之個性的專輯重要段落。人類首次登月在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發表之同一個月宣告成功,這迎來了太空研究的新紀元,所以70年代初雖被集體性的失落情緒困擾,但又同時碰到了太空時代的新機遇。靈感源自「基督再臨」的《Starman》,講述Ziggy Stardust通過信使"Starman"(可指「外星人」、另一位「搖滾明星」、或是「救星」),為就快到末日的世界帶來希望的信息(這跟Space Age一樣,人類只能重點往太空,去尋找希望),它動聽的Chorus部分,讓我們想起Judy Garland的《Over the Rainbow》,兩首共同都有在絕境中發放積極的鼓勵,也可能透過此暗示真正的主角Ziggy Stardust,有著類似Judy Garland的中性氣質。
要變做很俱爭議性的搖滾英雄從不容易,翻唱Ron Davies《It Ain't Easy》的用意之一,也許就是要指出這點。在經歷搖滾音樂向著男性崇拜或者說是向著陽具崇拜的階段(Rocker手上之電結他猶如堅挺勃起的陽具),七零年代的Glam Rock更追求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影射華麗搖滾始祖Marc Bolan的《Lady Stardust》,於唱出打扮怪異的Ziggy Stardust從難被俗世理解和被嘲弄,到最後得到部分人認同的轉變之外,也唱出了一個新搖滾朝代的崛起。David Bowie以鋼琴伴奏的《Lady Stardust》,製造了一個類似夢境般的場景,它放炮要摧毀社會傳統、保守的價值觀,亦讓現實中被束缚的年輕人,可以到夢中來,去重新做回自我。
至於緊接《Lady Stardust》的《Star》,是Ziggy Stardust成名後的故事,連歌曲的音樂和演繹,都透出一種意氣風發的感覺。而結他/主唱riff返回映照如Eddie Cochran年代之光彩,以及又帶有未來崩樂影子的《Hang On to Yourself》,也像介乎於傳統搖滾和Punk之間的Glam Rock角色,起到交代Ziggy由瀟灑的天外救星,「落地」變為神經繃緊之凡人的過渡作用。Chorus表現得傲慢的同名歌《Ziggy Stardust》,終來到主角和他的樂隊"The Spiders From Mars"就快「解散」的邊緣,大家仿似都對Ziggy Stardust的抱怨愈來愈大,而這位曾經令人滿懷希望的「救世主」,也因太過以自我為中心,亦逐漸地遠離了眾人。
為David Bowie之專輯貢獻良多的Mick Ronson,完美地用他陽剛氣概互補了Ziggy的陰柔外表,他在《Moonage Daydream》中聽到人能高潮的著名Solo,或是《Suffragette City》內好比鋼筋般支撐著歌曲的結他連復段,都是此專輯不可忽略的精彩點。而已經無法返到從前狀態的Ziggy Stardust,於《Suffragette City》的那一刻像落為塵泥、內心腐化(唱片後段作品的色調,確實也是普遍比前面更暗沉);這位獲得人間護照的Ziggy,卻被凡塵的獸籠所困,一如Anthony Burgess或是Kubrick的《發條橙》,專輯將個體「墮落」之觀照,變成了對普世的反思。
來自太空的搖滾明星就快自己「殺死」自己,但一氣呵成般的《Rock 'n' Roll Suicide》,卻並沒有完全絕望,它開始時12/8拍的acoustic結他伴奏,奏出了清晨時分空蕩長街上的荒涼之感,跟著sax和弦樂編排的「參與」,又令歌像旭日初昇後的街角,有回了光明;頗具莎士比亞式戲劇味的《Rock 'n' Roll Suicide》,可能是受到Jacques Brel的《Jef》和《Amsterdam》等作品之啟發,而大膽將"rock ‘n’ roll"搬到劇場內的Bowie,亦很有畫面感地把一個不願接受命運屠刀的重生過程,演繹得入木三分。
David Bowie的《Rock 'n' Roll Suicide》,預告著曾完全代入到Ziggy Stardust一角的他,將會因厭倦和疲倦而槍決舊的自己(Ziggy Stardust),並「生出」新的角色。但無論怎說都好,留名搖滾史的「Ziggy Stardust」,的確壯大了Glam Rock之聲勢,且如人類成功登月後激發大家飛出地球(母體)到其它星體之幻想那樣,為當時已厭倦嬉皮頹廢的大洋兩岸樂迷,提供了一個可以脫離開這被壓制之「自我」的投射對象,或者說是能暫時得到解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