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Be water!讓一代宗師李小龍成為香港抗爭者的思想裝備

Be water!讓一代宗師李小龍成為香港抗爭者的思想裝備

文:戈登探長

風和雨愉快地嬉戲
花園內的一片黃葉
絕望地依附在枝丫上
我摘下葉子
把它放在書本裡
給了它一個家
— — 李小龍〈落葉飄零〉

身土不二,拒絕飄零

6月9號至今,香港人為「反送中」抗爭盡了極大的努力,「見群龍無首,吉」,各司其職,政治光譜由和理非以至勇武抗暴皆見抗爭成果,正因如此,眾志成城才會超越昔日的「雨傘」。

自「雨傘」到「反送中」,李小龍Be water之句成為了香港抗爭者的核心思想,著實發揮相當關鍵的效用,像7月1號晚上短暫進佔立法會,開記招宣讀、重申抗爭訴求,在警察正式進攻之前,如水般全體退去。

Be water, my friend.「不受傷,不流血,不被捕」,貫徹了柔弱勝剛強的道家哲學,拒當西方式的悲劇英雄,正是我輩實踐的抗爭智慧。

李天命 — — Well,愈是危急時,愈不應以人廢言 — — 曾說過一句話,不論在抗爭在人生,都很值得借鏡:

「我主張『反煩瑣主義』。對於我來說,做人通常只需要幾條粗枝大葉的守則,甚至光是幾條『童子軍守則』,如果真能落實履行,就已是很好的了……哪裏需要先講一大套倫理學理論呢?」

大敵當前,難道還要寫幾首抒情小詩傷天悲秋,談些形而上玄又似玄的離地哲理?

Be water, my friend.

單是這句話,蔡子強說抗爭者做到能聚能散,有老子「上善若水」的智慧;曾志豪則以中共「遊擊戰」作解,主張打消耗戰;喬靖夫點出李小龍「以武入哲」之精神。其實李小龍Be water的哲理有不同層次,能化為抗爭實用之守則,同時也是面對人生困境的智慧。

讀現當代華人的抗爭歷史,自唐君毅「花果飄零」之後,彷彿已經注定了華人之無根,只得四處飄搖,終生不得回到所謂的家園。每一代人皆有他的成長歷程,建構了各種的身分認同,這或許是近年總有些「文化長輩」一再令我輩失望的原因,像李天命,像胡燕青,令昔日鍾愛其人者不勝感嘆。

於我,飄零時代還未來臨,因為香港的年輕人還在抗爭,爭的是身土不二,讓這一代、下一代的香港人不必像前人一樣,被迫離開可供安身立命,可以落葉歸根的家園。自英殖到中殖,飄零的威脅從未散去,幽魂不散,總在我們走到暗處現出鬼影,恐嚇我們:這終究是暫居之地,不宜久留。

香港人,我們不止面對政權時要Full gear,在街頭抗爭之外在槍林彈雨之後,失望、憤怒、焦慮各種負面情緒也在身心疲倦之際湧上,防不勝防,則要小心。

真正對生命的挑戰,往往在生活的恆常,要保持「正常」,持續抗爭,思想作為裝備,至為重要,請讓李小龍成為我們心靈的Full gear。

Be water:以柔克剛,保全性命

《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在這本李小龍親手所著的自述之書,揭示了他不單是一介武夫,李小龍大學留美專攻哲學,只為找出人生的意義。李小龍畢生對西方哲學、心理學、文學等都涉獵頗深,這一切都令他對中國道家哲學、禪學有更多的體悟,最終成為「截拳道」以武入哲的關鍵,也是Be water的精髓所在。

與日常人們所想的恰恰相反,「陰」是如此的柔軟、順從,更關乎於人的生命與存在。因為退讓,所以才能生存。與之相反的「陽」則由於表現得強硬和頑強,往往使一個人在壓力下崩潰,此即所謂「純剛易折」。 — — 李小龍

在患病之前,在發生意外之前,我們都不曾想過自己會生病,不曾預計自己會出事。

但各種消息告訴我們,我們很可能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而不自知,當我們經歷了某些創傷 — — 例如眼見同伴被Headshot — — 很容易受惡夢纏繞、失眠、焦慮等情況困擾,自殺念頭也隨之浮現。

出現這些症狀,最明智的是:萬萬不要逞強,承認自己需要協助,病向淺中醫,絕不可恥。

不聽我說,沒關係,但中國哲者老子講的話,得到千年歷史淘洗的認證,值得深思: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你一定有看過,在颱風來襲之後,街頭凝結了暴虐的情景,大樹折倒在地,垃圾桶也飛散解體,橫屍四野。唯獨不變者,竟是路邊不起眼的小草,依然隨風擺動,再橫行霸道的風雨也似對它無所影響。

面對壓力,面對創傷,剛硬則易折,堅強則易死。我們其實,其實再拼命有時也可以放鬆自己,承認自己需要擁抱,需要別人肩膀,需要放聲大哭。我們都不過是一介肉身肉心的凡夫。

容許自己軟弱,是很好的事。因為柔軟,我們才有彈性調整自己的生命;因為柔軟,我們才有遠比自己想像中更能持久的力量。

Be water:海納百川,開放自由

李小龍的強大,不在他的武藝有高強,而是他Be water的哲學,即使今天年輕人不再看他的電影,他的思想依然無孔不入,滲入了香港人的內心。他很愛引用Alan Watts《禪道》(Way of Zen)的一句:「就像河流一樣,萬物永無止息地流動著,不會休止,不會靜止。」

就此,李小龍則言:「水能夠運用它用之不竭的能量是因為水是自由的,而它能夠對任何事物採用開放態度乃因為水是虛空的。」

抗爭思想首要法則,隨機應變,簡單講:「執生」囉。已有的方法不見成效,不必執著,隨即轉用他法。老子言:「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失也,以其無以易之也。」Well,這句話睇落都好難明,看看李小龍的解說,易明好多:

水是如此纖細,以至於沒法捧住一把;打它,它不會疼痛;戮它,它也不會受傷;割它,它也不會分開。它沒有形態,它的形態是透過盛斡它的容器而塑造的。受熱變成蒸氣後,雖然無法看得見,但它有足夠的力量來使地球變得天崩地裂。冰凍時,它能結成巨大的冰山,最初像尼亞加拉大瀑布(Nigara Falls)一樣,洶湧澎湃,接著寧靜得如池塘一樣,又或可怕得如急流,最後像炎熱夏日裡的泉水那樣,令人心曠神怡,如飲甘泉。

開放面對一切可能,不以情感、道德主觀判斷先入為主——例如唔好得罪中共,衝擊係鬼衝擊好暴力失民心——自由地採取最恰當的方法,這大概是「群龍無首」而又「海納百川」,Everyone be water的最高境界吧。

正如李小龍說:「流動性像水一樣順其自然地、毫無阻礙地流動。車輪之所以能轉動,是因為它不會過緊地安在軸上。一旦心靈被羈絆,它想要前行每一步都困難重重,受到限制。」

有趣的是,若果李小龍泉下有知,看見香港「沒有大台」的抗爭,大概也會相當欣賞。中國武學界山頭各立,李小龍很顯然不喜歡「大台」,認為那些只懂固定套路、照版煮碗、歌頌傳統的人,都是「絕望的組織者」,令人看不見對前路的希望。

「記住,方法是人創造的,而不是方法創造人,所以不要把自己束縛及扭曲在別人預想模式之中。」李小龍之言,我們該要銘記於心。

Be water:自衛貼士,效率至上

《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有一節為「自衛貼士」,一代宗師李小龍俾貼士你,直頭係塞錢入你袋。自衛可以是對個人,也可以直指政治機械。此節不必多作解釋,摘錄分享:

自衛不是甚麼兒戲的事,你可能會拼命孤軍奮戰,保護自己免受重傷,如果這樣,還是會受傷。以下我將要闡述的自衛方法雖不能確保你不受傷,但是它能給你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你能夠取得勝利,而不會受到甚麼重創。你必須要接受的一點是,如果對手的攻擊勢如破竹,就有必要先忘卻疼痛 — — 至少這樣應該是這樣做。這可不是放棄,而是讓疼痛激勵自己,作出反擊,從而獲得勝利。(記住一點,被流氓惡棍襲擊的時候,惡棍只會思考一樣東西,那就是一心一意要擊垮你,打敗你,他無暇思考你能夠做出甚麼反應。如果你的行為出乎他的意料,那麼他就會喪失超過一半以上的自信,襲擊頓然變得軟弱無力,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會佔盡心理優勢。)

自衛只有一項基本原則,就是必須盡快運用最有效的武器,去攻擊敵人的致命弱點。
(一)甚麼是最有效的武器;
(二)速度;
(三)攻擊點或反擊點。

其實,實戰的方法本來是非常「簡單」、「直接」和「非經典」的。這些花哨的招式令習武者不再看重事物的本質,焦點轉移至一些花哨的套路和人為的技巧上(這是「具組織的絕望」)。於是他們每天按部就班地「頂禮膜拜」地演練,機械地模仿實戰中的情境。他們不是為實戰而練,而只是按照理想的模式,操練一些關於實戰的情境。更糟糕的是,有些人還一味地強調超級意念和精神上的虛無縹緲的秘笈,讓習武者無知地按照這套方法去做,結果是使習武者陷入茫然和詭秘的狀態。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

《孫子兵法》云:「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如火如風不難,但若要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以至「也無風雨也無晴」徐如林的境界,就難得多了。

以前的人會說要讀多些書多些修養,如今我則言,必須要自覺地戴上更多的思想裝備。前者是無意識地讀些怡情養性的「小擺設」,後者卻是像魯迅說的「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

就此種意義而言,《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尤其是前半部,由「功夫之道」到「習武者的心理素質」首三章,力薦大家細閱。

最有活力的及最有效動作所釋放的是一回事;但限制習武者,無生命力的經典套路又是另外一回事。「沒有形式」不等於「無形」,這兩者有微妙差別;前者意味著無知,而後者意味著卓越。 — — 李小龍

Be water, my friend.

抗爭在街頭,亦在街頭之外,因為在一切反抗之前,我們都先是反抗者。道家哲學看似玄又似玄,其實他們終極的關懷不過是告訴你:

「保全性命,斷不可中道夭折,放棄自己的人生。」

縱然我們一再說:一個,一個都不能少。但可悲的事實卻是,我們已經失去了許多人,那些我們可知的,可見的,以及其他埋藏於暗潮之中,不曾見於天日的。

也因為了他們 — — 正如梁天琦決意回港坐監 — — 更需要有人記得,有人要活著走下去。米蘭昆德拉言:「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希望之為虛妄,正與絕望相同。」悲劇英雄先假定了一切皆為悲劇,然後才令自己成為了英雄。但是,活在悲劇的人從來都不會勝利。

我體諒自殺者——就算政權謀殺 — — 但決定權還在我們手上,我反對自殺此一行為。自殺,從來不會單純是個體的事而已,它具有社會性的連鎖效應,像一顆恆星死亡最終變成黑洞,把其他星體把所有光亮吸走,什麼都沒有剩下。

Be water, my friend.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 — 老子

最後,送上李小龍的詩作,是為匕首和投槍,但願能給我輩中人殺出血路的動力。

李小龍 〈哪個是你?〉

懷疑的人說
人不能飛翔
實幹的人說 可能
但還得再試試
轉眼之間他直衝雲霄
溶入清晨的曙光中
半信半疑的人舉目
看著他從地面騰飛

懷疑的人說
世界是扁平的
航行的船隻會駛向危險的邊緣
事實就是這樣

一個嶄新的世界
被實幹的人發現
回來向世人證明
這個行星是圓的
懷疑的人僅知道
事實就是事實
任何發出聲響的小玩意
永遠不能代替真馬

然而實幹者的車
無馬之車
奔馳在原野上
駛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那些懷疑的人不停地說
沒有可能
他們從來不會嬴得勝利
或者把榮譽之冠戴上頭頂
而實幹的人寧願
相信自己能做成
而懷疑的人
遠遠從後面觀望

原文見於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