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2019年來臨前,必須做好的一件事

2019年來臨前,必須做好的一件事

曾經有位朋友跟我說過一個相當有趣的現代「三無」:無WiFi會死,無電話會周身唔聚財,無Facebook就無朋友。

朋友這個「三無」是否切合大家心意,我不得而知,但對於Facebook 的一個,可真是說到我心坎;但我卻是一個「逆向操作」 — — 苦惱於Facebook的太多「朋友」。

我在2008年註冊Facebook戶口,正好橫跨中學和大學時期,所以就一如所有將Facebook當成卡片的人一樣,認識的加為朋友,稍有印象的也加,覺得自己將來有可能要認識的人,照加,結果一輪「濫交」後,Facebook朋友數目達四位數字,當時不會有太大感覺,反而會視之為認識世界的窗口,但說穿了,這個「世界」不外乎自己身邊的朋友,或那些介乎於認識與不認識之間的點頭之交。

Facebook 令我變成了「偷窺狂」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大學畢業,然而,隨著投身社會的時間越長,脫離了那個將大家聚集在同一場景的校園之後,令我困擾的情況就越見明顯,那就是︰看著一些你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不會再有機會見面的「朋友」不斷在更新生活近況,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就好像一個變態的偷窺狂。

不知有多少次,我在Facebook上看著主頁不同貼文的相片,縱使把照片中的人物都看過一遍後,仍然無法得知哪一位相中人才是我的「朋友」;又不知有多少次,我看著「朋友」的名字而思忖自已在甚麼時間、場合認識了這位仁兄;更有不知多少次,我的主頁被「朋友」們參加「+1」留言而出現的貼文而洗板……如此紛亂的訊息,加之大家對不同大事的極速表態和極速遺忘,令我在9月初時將自己電話上的Facebook app刪走,以求能換取自己在交通時間時的心靜,不過三個多月後,我發現情況雖然有所改善,但紛亂和「偷窺」的罪惡感依然會在我使用桌面版的時間浮現,遑論要真正做到以Facebook作為認識世界的窗口。

減法計劃

我慢慢意識到,假如不下決心去行動,這樣的糟糕情況只會一直繼續,而思索了一輪後,我為自己定下了一個「減法計劃」,因為Facebook的出現,令我們認識到「加法」的厲害︰「加」朋友、「加」專頁、「加」群組,然後這些由我們「加」起來的東西就組合成我們的資訊來源,繼而活在一個無限循環的迴聲牆當中,所以我決定反其道而行,行「減法」。

一. 「減」朋友

Facebook的出現為「朋友」賦予了新意義,但說實在,我們的人生實在不必擁有四位數字的朋友,更不需要每時每刻都浸淫在這些「朋友」的生活資訊當中。

有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其實Facebook上的虛擬交流比水來得更淡,既然如此,何必強求那虛妄的「朋友」數目和不太需要的資訊?對於那些十年沒有見面而見面了也不會有半句話說的「朋友」、那些已經用行動投票,在他/她的人生大事時也沒有邀請閣下出席的「朋友」、那些朋友的朋友,就在心裏感謝一下對方曾為你帶來過的美好回憶,然後按下unfriend鍵吧,同時,也不必為著自己沒有得知朋友近況而覺得惶恐,對於真正重要的人,我們大可約見面或者發過短訊的。

有時候,可以各不相欠,兩忘煙水裏,其實也是一種福氣,至今淡淡交會過後,沒有留下仇恨或一堆蘇州屎。

二. 「減」專頁

那些參與遊戲、為求取得答案、應人所邀而加的專頁,也是時候清理一下了,那些因為對方名氣之大,不看似乎講不過去的專頁,也沒有留下的必要,而對於那些大是大非前會現形或變臉的專頁,其實清走了也沒有太大問題的。

三. 「減」心癮

這是三件步驟當中最難實踐的一件,只因前兩者有確實的行動和數字指標,令你自覺有成果,但其實這步驟才是最重要。

Facebook的出現,改變了我們對於資訊吸引的想法,會有「看完Facebook等於看了新聞」、「沒有出現在我Facebook的就不是大事」,對此,我不絕對認同也不會盡然反對,只因我不會忘記在佔領運動當時,Facebook曾經有過的龐大力量,能牽住傳統媒體的鼻子走;但正因為這時候種下的迷信,也令我在過去一段不短的時間裏被困在自製的資訊漩渦中,所以,放下對Facebook的癮,探索一下,外面的世界其實相當寬廣和偉大。

看Facebook不是問題,但過分擁抱Facebook 為自己營造的「世界」,後果可大可小,希望在2019年來臨前,我能好好練習和實踐以上三件事,放下那些Facebook加諸在我身上的幻覺和束縛,然後用這些行動換取回來的時間,好好認識一下真實的世界,多涉獵不同的資訊、多看有益的書,寄望終有一日,我能完全跟Facebook說再見。

最後,只想真心說一句︰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人的一生也只有短短數十載,全部花在Facebook上,不值得啊!

作者 Medium
作者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