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CMP
特區政府與廣東省環境保護廳今天共同發佈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下稱監控網絡)2013年的監測結果。特區政府指「與2006年相比,監控網絡在2013年錄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均值分別下降62%、13%和15%」。
然而,與去年相比,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均值不跌反升,後者反升水平更接近2010年水平。雖然報告指出這或與二○一三年一月與十二月份日照較強和風勢較弱等氣象因素有關,但健康空氣行動(CAN)認為,這反映兩地的減排措施未夠進取。CAN質疑若此趨勢持續,兩地政府共同設立的2015年減排目標能否達成。
CAN分析環保署資料,發現NO2於2011年及2013年的路邊數值達紀錄(1996年)以來第一及二高位,同時,在一般數值錄得跌幅時,路邊數值卻大幅飆升,反映路邊空氣污染持續嚴重,市民健康備受威脅。
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鄺芯妍表示,「天氣不似預期,政府不應以日照風勢等做減排不跌反升的藉口。而應採取更進取的政策去改善污染。香港正討論泊岸轉油立法,但是兩地若要達成減排目標,其中一個立竿見影的措施是在整個珠三角海域成立低排放區,大幅減低船舶污染。」
她又指出香港在岸電措施方面嘆慢板,深圳政府去年九月已表示2015年底前會在深圳碼頭有不少於十五個泊位安裝岸電,但香港卻仍然停留在研究階段。
另外,是次報告再一次令香港的路邊廢氣問題無所遁形。路邊二氧化氮不跌反升,淘汰高污染的柴油車及巴士計劃遠水未能救近火,要加快改善步伐,交通管理是關鍵。最近規劃師學會提出的德輔道中改為電車及行人專區計劃,有助改善區內空氣,政府各部門應認真研究及付諸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