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家輝
(按﹕已獲作者授權,本文刊於2007-05-01《明報》「筆陣」)
這是本系列的第三篇文章,順理成章,有責任針對前兩篇所提出的兩個問號道明答案。
前兩篇文章的兩個問號是﹕ 香港電台是否值得「撐」?香港電台是否值得「救」?
而我的答案都是,是的,都值得;但必須注意的是,撐歸撐,我們有必要先明白自己在撐些什麼;救歸救,我們沒理由不先確認自己想救些什麼。
所謂「撐」台、所謂「救」台,其實都是相對於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報告所設定的「殺」台立場而說,正因「公廣七君子」建議殺台,才會引發民間團體呼籲撐台和救台,但在同一條「撐」與「救」的主戰線下,我們或該考慮、探索不一樣的戰鬥策略,以期催生一個真正符合理想的公共廣播空間。
讓我們先掏出一點耐性,重看檢討報告如何處理 RTHK在新公共廣播機構組建過程上的角色;簡單地說,檢討報告認為,RTHK沒有角色。
檢討報告的第90至97段已把這立場說得清清楚楚。
包含了高齡傳媒教父、藝人宣傳經理、前八卦周刊社長等在內的「七君子」認為,「港台有根深蒂固的架構、詳盡的內部守則及濃厚的機構文化」,加上「所有現職員工均屬政府僱員」,所以,「大幅度改變港台的現狀,必將造成許多實而在難以克服的問題,委員會認為把港台轉變成為公共廣播機構並非良策,而應組建新的公共廣播機構」;政府唯一應做的事是,在組建過程裏,「理應吸納具備豐富才幹、經驗與專長的港台員工」。
這個殺台立場在附錄23的流程列表裏亦展露無遺; 在附錄圖內,港台員工只被劃定為未來新機構的吸納對象,但跟對新機構的組建決策,毫無關連。
我不厭其煩地引述報告,只是為了指出,正是這幾段簡單的文字和一張虛幻的圖表從開始即把大家推進了「殺台Vs.救台」的二元對立陷阱,由之引爆許許多多無謂的猜疑和廝拼,自我消耗,非常不利於探尋實踐未來的公共廣播理想。對此景,沒盡檢討全責的「七君子」難辭其咎。
為什麼是沒盡全責?理由有二。
首先,若真認為讓港台轉型「必將造成許多實在而難以克服的問題」,檢討報告應該具體地、詳細地指明問題所在,而非籠統地、含糊地用一句什麼濃厚的機構文化之類來總結一切。
民間智慧不是說「捉賊要拿贓、抓姦須在」嗎?要殺一個具有79年歷史的機構,豈可如斯敷衍了事?若真要殺台,何不在內文——至少亦要在附錄——詳列港台管理層在人力分配、組織結構、工作流程等層面上如何混亂荒唐,以至根本無能於轉型為新機構,甚至無能於主導新機構的組建。這關乎傳媒機器的管治能力(governing capacity),是殺與不殺的關鍵所在,絕對敷衍不得,一敷衍,即生猜疑,即難服眾。正如最近一份名為「愛香港,救港台」的聯署聲明首段所指,檢討報告「在沒有提出充分理據的情下」殺台,是「極其草率」的行為;倒過來解讀,如果「七君子」最初能夠善盡檢討之責,拿出港台十大罪狀之類的「充分理據」,要殺便殺,誰都沒理由質疑反對。
其次,檢討報告只是一面倒地唱衰港台,完全沒有肯定港台前線製作人員的堅持努力與具體成績、沒有認可港台招牌的無形商譽與有形資產,這不僅對港台不公道,更令未來的新機構必須一切由零開始,欠缺根基,欠缺歷史,由之令人欠缺信心。
這兩個有意或無意的疏忽是公共廣播檢討的致命傷,它們不僅將令特區政府浪費了好不容易累積了79年的港台資源,更即時令特區政府對於言論自由的保障決心令人生疑,於是,如前所述,民間團體針對檢討報告提出「殺」台而反彈「救」台,並堅持讓港台轉型為新公共廣播機構。
是時候回到本文重點了﹕既然檢討報告無理殺台,民間團體的救台行動當然值得支持,而救台的實質方向亦不妨如聯署聲明所說,讓港台「轉化成為真正獨立的法定公共廣播機構」。可是,轉化歸轉化,到底由誰主導轉化、如何進行轉化、怎樣監督轉化,皆應從長計議,慎防因為從開始即有「殺台Vs.救台」的二元對立,終而被人延伸操弄成為「沒有港台角色Vs.由港台主導領航」的另一種二元對立。
聯署聲明用與人為善的態度指出,「港台近年在強大的政治 壓力下,有個別的自我審查現象,但我們相信一個脫離政府後的港台可以成為理想的公共廣播機構」。真的嗎?攤看聯署和發起名單,其中有不少是前港台中人或現港台之友,甚至有替港台主持了幾十年不變的節目的資深傳媒人,口問心,心問口,你們確實認為自我審查是「個別現象」而非源起於管治混亂的一種系統失誤嗎?你們真的相信這種混亂的根由只因港台尚未「脫離政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你們又有何理由信任一個混亂的港台足以規劃自身的所謂轉化而成為所謂「理想的公共廣播機構」?如果它連自身的小江湖亦管理得混亂如斯,又怎有能力主導領航組建一個更具規模的大平台?
說這些話,很傷感情。但不能不說。因為公共廣播服務有如電腦世界的web 2.0,是全新的遊戲,而港台或許只是一組很有公信力的PC,仍可以用、仍值得用,但必須由外而內予以改組、擴充、連結,始足應付新時代的新局面。
由於只願做不負責任的「偽君子」,檢討報告弄出了一個雙輸局面,港台將被殺,未來的新機構又從誕生之前已遭質疑,沒有人是贏家,結局是,「七君子」變成了「真小人」。其實,檢討報告若肯做真君子,應該清楚指明香港電台與新機構是合則雙利、離則兩傷,後者沒有前者,必然欠缺公信力;前者被排除於後者,必是集體浪費。在組建新機構的漫長過程裏,港台應被容許、鼓勵高度參與,而結果,必能出現實質的「轉化」,但若讓港台主導領航箇中「轉化」,卻又很可能只得出一個擴大版的RTHK,它累積了79年的各式管理混亂將被繼承、延續、全盤過渡、借屍還魂。
這不是和稀泥的說話。這只是既尊重現實也寄望理想。若能依此前行,不陷於「沒有港台角色Vs.由港台主導領航」的二元對立,所有人都應該義無反顧地,像朱培慶和一些意見領袖一樣,有如演唱大戲《六國大封相》,重複狂喊撐撐撐撐撐撐撐撐撐。
港台是生是死?事在人為,希望我們撐之以道、使之以生。朱培慶日前借用魯迅之言抒發感受,「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我建議他也想想魯迅另一名句,「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