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正步入萬劫不復境地

有些讀友問為甚麼要設一個土共司令部的專欄?原因好簡單,因為好多人都唔會花費買土共報紙。久而久之,好容易麻痺大意。

你咪話劉迺強d 推論好神經,所以唔睇。但其實當年希特勒出來行的時候,個個都話佢癲,咕唔咕到佢過左幾年就係偉大領袖?今日,好多正人君子都話劉迺強shortshort地,不過呢兩日睇下,香港係唔係多左好多個劉迺強呢?.............佢同希特勒一樣,最殺食一招係 "危言聳聽" ,佢自己唔係唔知架.........睇睇........

........

---------------------------

  這絕非危言聳聽。

  自去年「七一」開始,「民主派」以○七、○八雙普選為議題,在市民中間進行第一回撕裂。這一次撕裂十分慘烈,不但在傳媒中天天造勢,更經歷了「一一二三」區議會和「九一二」立法會兩次選舉,「民主派」和「保皇黨」各自全面動員,兩場大戰,互有勝負。而九月之後,在新立法會中,「民主派」繼續進攻,發起公投,咬住不放,繼續撕裂。

政府威信蕩然

  這次撕裂,主要是削弱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威信。「民主派」的論點是,因為沒有直選,特區政府不是民主產生,沒有廣大市民的認受,做什麼都是不對的。連天主教主教都多次鼓吹「公民抗命」,鼓勵市民與政府抗爭。連帶所及,政府的管治機器重要構成部分,出面維持社會秩序的警察、也因而威信下降,黑社會聲稱午夜十二點鐘之後是他們的世界,甚至連青少年朋黨也不把警察放在眼內。

  兩次「七一」大遊行當中,各種利益團體都借機會參與抗議,失業、貧窮、貧窮懸殊等問題陸續浮現。但特區政府對此視而不見,而公務員更不顧大局,拒絕減薪。兩個公務員使用司法程序,要求司法覆核,高調的開了刁民告官的先例。但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不顧議員反對,一意堅持進一步削減老弱傷殘的綜援金額。做官的自己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卻為了節省不夠幾個高官年薪的小額金錢,在眾目睽睽之下,欺凌老弱傷殘這些社會上最弱勢、最沒有自助能力的一群。高級公務員一連串自私自利、肥上瘦下、殘民自肥、剛退休便到大財團「搵真銀」,但不論做什麼事情都一塌糊塗,不知所謂,而又不肯負責,文過飾非的醜行,市民看在眼裏,普遍都持一種不屑的態度,並且不會信任他們會為市民謀福祉。官民之間,在另一角度進行撕裂。

  經兩次不同角度撕裂之後,特區政府已經成了一個沒手沒腳,不能動彈的肉團。但它依然不自覺,對政治仍舊不敏感。西九龍在反對聲中進行單一招標,招來更大的反對聲音,但從多個有關官員撰文回應,答非所問當中,我們清楚見到政府根本不知道人家反對什麼,或者不肯正面面對反對的意見。現在連各第一輪中標的財團都已經放軟態度,願意改變地積比率,甚至接受非單一招標,最後曾蔭權才不得不再堅持單一招標。

  紅灣半島事件,在外界公開討論發展商會把整個項目拆卸重建當中,十多個每個月薪十萬以上的高官一起與地產商談判,對方要求刪除和修改多條條款,竟然沒有一個人意識到發展商會有可能拆建。到外邊鬧得天怒人怨之際,孫明揚只委婉地告訴記者,他已去信發展商,但人家不覆他,好像一籌莫展似的,更絕口不敢提依總綱發展藍圖,政府有權拒絕對方拆建。到最後,還是發展商更具政治智慧、更識大體,自行退讓不作拆建。

  經過以上兩次一起發生的事件,市民眼見政府不惜代價托高樓價,聯想到數碼港變成貝沙灣,更眼見鍾麗幗剛退休便加入財團行列推銷西九龍項目,「官商勾結」「輸送利益」之說,不脛而走。這兩次事件,形成了一股市民鬥爭資本家的氣氛,使陳啟宗要出來說「香港比大陸更共產主義」的氣話。無可否認,一股「厭商」、「反商」的情緒已經被引發,「無良商人」、「無良業主」、「無良僱主」的說法無日無之,而陳啟宗則表達了一些商界和中產心裏的憂慮。從階級矛盾這一角度,貧鬥富,香港又出現了第三個撕裂。

  第二和第三個撕裂跟第一個撕裂不同之處,在於它不以政治取向劃線,因而民建聯、工聯會經常與「民主派」合流、合作,這樣下來,反而只有自由黨和一些泛聯盟議員才是最後「保皇黨」。換句話說,一個反董建華政府的統一戰線,已在不經不覺之間形成。

市民各走極端

  領匯事件,更突出了司法的撕裂。兩個住公屋、受綜援的公公婆婆,在政客和社工的鼓動之下,依法行使其權利,申請司法覆核。法院一方面不能不接受他們故意放在最後一分鐘才遞交的申請,但卻因事關超過五十萬股民的利益,被鎖五千多億資金,和金融中心的地位等重大公眾利益,而接受政府申請縮短上訴期,引起盧少蘭婆婆的不滿,缺席法庭作抗議。周五晚終審法院拒絕政府再次申請縮短二十八天上訴期限,以保護其法律權益。因為反對者不講情、理、法,只一味濫用司法程序,以達致其政治目標,損害了起碼五十萬股民利益,網上反應十分強烈,正在組織示威。市民各走極端,將來不論上市結果如何,司法系統都會被敗訴一方所詬病。近年來法院被多次用作解決政治紛爭的工具,加上特區法院人才本來有限,更不善於處理政治問題,弄到多次同一案件,初審庭與上訴庭結果一百八十度反覆。

  領匯一役,司法的超然性和權威性被撕裂,經過輪番蹂躪之後,不再神聖不可侵犯,社會上最後一個有公信力的權威都會被破壞。

  今後,香港社會還剩下什麼能使人信服的權威?主流傳媒中有人說:「政府無能、商人無良、政客無恥、文人無行、市民無奈。」根本沒有一個好人;也有人驚呼要制止「法官治港」。至此,經過多頻次、多角度的粗暴撕裂之後,肉團政府內部嚴重出血,奄奄一息,香港整個社會已經徹徹底底的陷入名副其實的無政府主義狀態。我們如果讓這一內傷狀態延續,放手讓這肉團出血失醫下去,再有任何少許震盪,整個社會很容易就會失控、騷亂、崩潰……到最後,大概只有解放軍出營才能使局面平復。

誰管治香港?

  立竿見影的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已受到嚴重衝擊。許多論者都已指出,今後特區政府如要進行私有化行動,投資者第一個問題就是:會不會有人最後一分鐘會申請司法覆核?只要申訴者的目標不在乎能否贏得官司,而只在於破壞上市,一定能成功,這個政治風險是無法評估的。

  更重要,但較少人提到的,是今後外界看香港,第一個問題是:誰在管治?是董建華?還是盧少蘭?很明顯,兩個答案都不會使投資者興奮。而香港連金融中心的地位都削弱之後,還有什麼優勢呢?

劉迺強  信報財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