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性文化」學會《性文化快訊》

看過陳不染的文章,本人不禁想起幾日前收到的一封電郵。

甚麼性文化學會、甚麼維護家庭聯盟,根本就是同一夥人。唉!

-------------------------------------------------------------------------------

【簡介】
《性文化快訊》是「香港性文化學會」從2006年7月16日開始為社會人士提供的一個服務。

【宗旨】
為大家提供外地或本地的性文化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性教育、色情文化、同性戀運動、家庭價值等。

從健全的性文化和家庭價值的角度對這些發展作出簡短評論。

它每月兩次會用電郵方式發放,你若想定期收到這《性文化快訊》,可我們的網頁www.sexculture.org.hk 登記或電郵個人資料到 [email protected] 即可,費用全免。也歡迎你轉寄和介紹《性文化快訊》給朋友。

每期《快訊》的內容可在「香港性文化學會」的網頁上找到:www.sexculture.org.hk

【創刊號感言】
大家眼前的《性文化快訊》是「香港性文化學會」為大家提供的一個服務,這一期 2006年7月16日 是我們的創刊號,就讓我們說明一下我們的理念吧。性文化的消息從來很少是報章的頭條,所以很多人對性文化在西方和本地的急劇轉變未必覺察,但事實上性的議題在西方已成為文化角力的核心課題,不同的發展風起雲湧,性解放運動和同志運動等亦來勢洶洶,劇烈衝擊著我們的文化、道德理念和家庭制度。所有關心社會長遠發展和我們孩子的未來的人,都應對這些發展加以留意。

此外,無論西方或本地的主流媒體對性文化的報導也並非中立的,整體而言,因著傳媒追求新鮮的邏輯,激進的前衛言論(如性博士吳敏倫)永遠比耳熟能詳的傳統性觀念更有市場,所以也在媒體中更受重視。此外,傳媒工作者和文化人大多偏向自由思想,厭惡「道德佬」,特別在同性戀的議題上,政治正確的傳媒報導已蔚然成風,同情和支持同志運動的聲音比比皆是,但反對的異議聲音卻難見天日。

然而,傳統性觀念可能不大新鮮,但可能仍然比性解放思想更健全、更貼近人性和對社會更有利。同樣,政治正確的風氣不可長,這不單顯出傳媒的所課「公正持平」的虛偽,也不利於民主社會對爭議性課題的公共思量(public deliberation) ──這本就是公民社會的核心。因此,我們希望在主流傳媒壓抑傳統性觀點的大氣候下,透過這小小的工作努力突破。你會發現:當性解放論點已成為陳腔濫調之際,重申一些近乎常識的性價值,也可以是蠻有新意和大快人心之事。希望大家喜歡我們的報導,和繼續支持我們。

香港性文化學會

【性文化重點報導】

1. 《鏗鏘集》鼓吹同性婚姻,維護家庭聯盟作出回應

對港台《鏗鏘集》的「同性 戀人」的處理手法表示關注

《維護家庭聯盟》是由一些關心家庭價值的社會服務機構及教會領袖所組成,本聯盟非常欣賞港台一直為港人製作無數優質節目,其中《獅子山下系列》更是經典佳作,陪伴無數香港人成長,而《鏗鏘集》是港台另一個佳作,一直幫助港人認識各種社會問題,擴闊視野。然而我們對於2006年7月9日,星期日晚上7時35分於無線電視翡翠台播放的《鏗鏘集》「同性 戀人」卻深感失望,我們的意見如下:

1) 節目只集中報導兩名女同性戀者及一名男同性戀者的故事,用感性的包裝,單方面地誇大他們的要求,使人錯誤地以為同性婚姻在倫理和家庭方面完全沒有問題。至於同性戀者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不合理的「歧視」,亦是複雜和富爭議性的問題。然而節目完全沒有訪問一些持不同意見的學者或關注團體,讓不同意見的人作理性辯論。這種處理手法是否真箇『客觀、持平及公正』,實在令人懷疑。

2) 節目中提及一名男同性戀者的孖生哥哥,他宣稱最初是因為基督教信仰不接納他的弟弟,並用聖經經文譴責他。然而節目沒有訪問其他持守聖經立場但同時用溫和與合理態度對待同性戀者的神學院教授或牧師,也沒有提到一些關懷同性戀者的基督教組織(如「新造的人」)。這樣單方面地描繪基督徒對同性戀者的態度,並沒有代表性,也容易錯誤引導觀眾,把「基督徒」標籤為非理性人士,這種角色定型對基督教群體並不公平。

3) 香港特區政府近期就性傾向歧視條例應否立法進行的諮詢,顯明社會人士對這問題意見分歧。然而節目只單方面訪問同性戀者,讓他們在大眾媒體詳細提出他們的訴求,但持不同意見的人士卻沒有機會提出反駁或異議,這使我們不禁質疑:港台作為公營機構,沒有充分反映社會內的分歧意見,卻只是單方面為同志運動做勢,成為他們的喉舌。

4) 由於播放時間屬合家歡時段,同性婚姻這類極具爭議性的節目未必適宜於這段時間播放,若選擇於此時段播出,亦應讓市民從更多角度去認識和思考,而非一面倒為支持同性婚姻的人士作宣傳,而且這與很多家長的價值未必相符,這節目對他們子女的影響也未必是他們所願見的。

同性婚姻關乎社會的家庭制度,是眾人都有理由關注和表達意見的事情,這樣爭議性的議題在民主社會中應廣泛討論,讓正反的論據都被市民認識,幫助他們作成熟決定。我們相信節目製作人的動機是良好的,但我們對其處理手法卻不敢苟同。盼望港台於日後製作節目時能秉承一貫的嚴謹的態度,以不偏不倚的精神探討各類社會問題,繼續為香港人製作更多優質的節目,而不是成為性解放運動的推波助瀾者。

維護家庭聯盟

香港性文化學會呼籲各界人士,如欲對港台《鏗鏘集》的「同性 戀人」的處理手法有任何意見,

可致函以下單位:

1. 香港電台

郵寄:香港九龍廣播道30號

香港電台廣播處長 朱培慶先生;

傳真:2336 9314;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2. 廣播事務管理局秘書處

郵寄:香港灣仔告士打道5號稅務大樓39樓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

廣播事務管理局投訴委員會 黃冠文先生;

傳真:2507 2219;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3. 行政長官辦公室

郵寄:香港中環下亞厘畢道中區政府合署中座五樓

行政長官 曾蔭權先生;

傳真:2509 0577;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2. 同性婚姻的挫敗──美國紐約州和喬治亞州的法院判決

同志運動在美國的麻省(Massachusetts)已取得勝利:2004年5月,該州把同性結婚合法化,然而它在其他州的進展則沒那麼順利。2006年7月6日,紐約州上訴法院以4:2的結果裁定,紐約州的法律把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的結合,並不違反憲法。(兩年前,有44對同性伴侶申訴,認為政府不讓他們結婚是有違他們的憲法權利。)法官 Robert Smith說:任何這方面法律的改變,應由立法機關制訂,而不是由法院判決。判辭也說:立法者把婚姻規限於異性戀者結合,表達了對保護孩子的合理關注,這樣做沒有違反同性戀者的「基本權利」,因為同性婚姻本來就不是深深植根於國家的歷史和傳統。

同一天,在喬治亞州,該州最高法院重申了禁止同性結婚的禁令──這是在2004年的一次全州公投中,76%的選民同意通過的。 這推翻了早前一個法院的判決。

有份參與紐約州的訴訟的Alliance Defense Fund資深律師Chris Stovall說:「婚姻已成為一個感情用事的議題,因為一些法院只是照顧一些特殊的政治利益。但紐約州的高院法官顯示了司法權上的自我克制,今天的勝利會在美國的法院產生巨大的回響。…婚姻並不僅是兩個同意的成年人的『委身』,也不是一個為『相愛』的伴侶提供福利的財務系統。婚姆是一個屹立了幾千年的歷史性體制,為社會提供不可估計的好處。它把男人與女人結合於穩定的終身關係中,以致孩子能在大多數情況下被他們的父母撫養。」香港傳媒有把婚姻簡化為個人「權利」的趨勢,以上法官的判辭和Chris Stovall的評論值得我們深思。 http://www.christianpost.com/article/20060706/22757.htm

“Same-sex marriage rulings will 'echo' across U.S.” WorldNetDaily.com, July 7, 2006

喬治亞州的最高法院法官George H. Carley (左)和Carol W. Hunstein (右)在2006年6月27日

審理同性婚姻的訴訟。

3. 波士頓的天主教組織停辦孩子收養服務

波士頓的天主教慈善組織(CATHOLIC CHARITIES OF BOSTON) 在美國提供孩子收養服務組織中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也有很好的聲譽,然而在2006年3月10日,它宣佈停辦孩子收養服務, Marylou Sudders是Massachusetts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Children的主席,她說:「這對孩子而言是一個悲劇。」但這悲劇是如何發生的呢?

美國麻省(Massachusetts) 在十年前已立法禁止「性傾向歧視」,2003年11月,麻省的最高法院認為不容許同性婚姻是違憲的。但天主教卻清楚教導,把孩子放置於同性伴侶的家庭中是不對的,這就產生矛盾了。在麻省辦收養服務是需要在政府領牌照的,但這需要一個條件:機構不可違反「性傾向歧視法」,再加上同性婚姻的制度化,任何對同性配偶的「歧視」都是法例禁止的,所以天主教組織若要拿到牌照,就不得不違反天主教教義。

樞機主教O'Malley曾向州長Mitt Romney要求豁免,但他說他沒有這種權力,而麻省立法機關的領導人也不願意為宗教組織提供任何豁免。要注意的是,這與該組織有沒有接受政府資助無關,就算該天主教組織是完全私立的,仍要受「性傾向歧視法」規管,不可以拒絕為同性配偶提供服務。最後,CATHOLIC CHARITIES OF BOSTON只好停辦孩子收養服務。

家庭學者Maggie Gallagher指出,很多支持同性婚姻的人都說這不會對其他人產生影響,但這次事件顯示這說法是錯誤的,特別是宗教自由與同性婚姻的制度化是難免有衝突的,而且這些衝突也不一定是事前可想到的,就如今次的事件,很多有研究這課題的學者都說意料不及。

Maggie Gallagher, “Banned in Boston: The coming conflict between same-sex marriage and religious liberty.” Weekly Standard, May 15, 2006, Volume 011, Issue 33.

http://www.weeklystandard.com/Content/Public/Articles/000/000/012/191kgw...

4. 反同性戀人士David Parker的孩子在校被毆打

這是一個美國主流傳媒忽略的故事:2006年5月(麻省通過同性婚姻兩週年),在美國麻省Lexington鎮的小學(Estabrook Elementary School) 一個一年級生被拉到操場上毆打,他的罪行?他是David Parker的兒子,而Parker曾反對學校把同性戀意識形態強行灌輸給他的孩子。

2005年4月,Parker與小學的校長會面,要求若他的孩子的課堂要教授同性戀意識形態,那校方應通知他,好讓他可以把兒子帶走,校方不答應,他堅持不離開,結果校方報警把他拘捕,帶上手鐐,然後在監獄囚禁了一晚。自此以後,親同志運動的人士就對他和他家人發動污衊的行動,這一次是他的一年級兒子被八至十個同學圍毆:把他推撞到牆上,用拳頭打他的胸口、胃部和陰部,最後他跌倒在地上,一位同學說:「你們現在可把他了斷了!」幸好那時有一個女同學來幫他解圍。

Traditional Values Coalition的主席 Louis P. Sheldon不禁感歎:自由派的傳媒人不是很反對那些「仇恨罪行」(hate crime) 的嗎?但為何這次卻漠不關心呢?為何沒有人去訪問Parker呢?不會的,因為他們認為這不是基於甚麼仇恨,而是對一位有嚴重「恐同症」的人的兒子主持正義!Estabrook Elementary School很受Gay, Lesbian and Straight Education Network (GLSEN) 的影響,大力推動一些計劃,以確保同性戀學生在校是安全的,但那些不願意受同性戀意識形態洗腦的孩子的安全卻似乎沒有保障!Parker的兒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校方認為這只是孤立事件,並不重視,但Parker發表聲明指出,他知道一些活躍的女同性戀母親和其他憎恨他的父母不斷用惡毒的語言攻擊他,這些煽動性言辭很有可能被他們的孩子聽到。會否那些孩子只是把他們父母的憎恨化成行動而已?無論如何,假若這種事發生於同性戀家庭的孩子,校方肯定大為重視和強逼犯事的孩子接受「寬容」和「多元化」的教育。但發生於Parker的孩子身上呢?則不那麼重視了。我們不禁質疑:這都是反同性戀的人活該?

Louis P. Sheldon, “Where’s The Outrage Over The Beating Of David Parker’s Son?” June 20, 2006, website of Traditional Values Coalition

Tom Mountain, “It could happen here.” June 28, 2006,
http://www.townonline.com/newton/opinion/view.bg?articleid=525077&format...

5. 孌童黨在荷蘭成立 倡人獸交合法化

2006年6月,在荷蘭成立了一孌童癖黨,它會派人參加國會議員選舉,「務求震醒社會」。其訴求包括:

1) 把合法性行為年齡由現行的十六歲降低到十二歲,兒童色情合法化。

2) 人獸交合法化。

3) 開放電視在白天播放三級片,嬰幼兒就應該接受性教育。

4) 十六歲以上青少年可以賣淫,每個人都有隨處裸體的自由。

5) 所有毒品都應該開放合法。

這個黨的正式名稱是「愛、自由與多樣化黨」(The Charity, Freedom and Diversity, NVD),主要創黨人柏格(Ad van den Berg)這樣解釋他們的訴求:「每一個小孩都是不同的,好比不是每個十八歲的孩子都能夠進行性行為,這種年齡的限制根本就很難準確判定。」禁止只會讓兒童對性行為更好奇,「我們希望讓孌童成為大家公開討論的話題。」他投訴:「我們一直受到刻意忽視的待遇,政治人物提到孌童都是從負面角度來談,好像我們是罪犯。」 這即是說他們不應受到歧視。

即使荷蘭已經很前衛(開放部分毒品、賣淫和同性婚姻合法),該黨仍令多數民眾震驚。然而我們可以觀察到這黨的訴求就是一直性解放運動響往的自由性愛烏托邦,其邏輯與論據與同志運動的大同小異。也正如同性婚姻以前也是人們不能想像的,但今天已成事實。今天孌童黨的訴求令人不敢相信,但誰知道不會有一天也會成為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這一切在最早合法化同性婚姻的荷蘭發生,真的是偶然的嗎?很多人批評滑坡論證,但似乎這些滑坡發展已逐步呈現在我們眼前。http://www.singpao.com/20060601/international/845582.html

【性文化短訊】

Over 25,000 Bay Area Youth Engage Pop Culture War

The Christian Post 2006-03-27

美國學生發起抗衡流行文化的運動,

以抗衡過去傳媒中大量性隨便的資訊對青少年做成的傷害。

http://www.christianpost.com/article/ministries/1800/section/over.25000....

Gay 'Marriage' Numbers Continue to Decrease in Netherlands

The Christian Post 2006-03-29

在荷蘭,同性婚姻的個案有下跌的趨勢。相比01年2414宗下跌倒05年1166宗。

http://www.christianpost.com/article/europe/636/section/gay.marriage.num...

澳洲總理霍華德聲明堅決反對同性婚姻

基督新報 2006-04-01

「聯邦議會已經聲明了澳洲的關於婚姻的憲法,婚姻被定義為一男一女志願結合一起生活。」

據3月30日雪梨先鋒報訊,上月底澳洲總理霍華德聲明澳洲的婚姻法律不會因為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CT)省通過的民事結合法例而動搖澳洲現存的一夫一妻制…霍華德說他決不允許「以其他名義結合的婚姻」。他說:「我們會繼續除去有歧視同性戀的地方,但是澳洲社會為婚姻機構設立了一個特別的位置,用來維持歷史所能接受的婚姻,而決不試圖允許同性婚姻。」

http://www.gospelherald.com.hk/news/soc_598.htm

http://www.christianpost.com/article/asia/924/section/australia.national...

六成港男生﹕要比妻更有錢 兩岸4城男大學生看兩性 台北最開通

明報 2006-04-09

一項兩岸4城市的男大學生調查卻發現,香港男生還是較傾向傳統的性別觀念,逾六成人認為丈夫一定要比妻子有錢和地位,台北男生則對有違傳統的兩性思想最接納,而上海與北京卻一樣,較忠於傳統的中國父權框架。有機構指出,這男強女弱的婚姻匹配思想,是導致現時本港婚姻失衡的原因,建議政府在港推行性別教育。

http://hk.news.yahoo.com/060408/12/1msgy.html

香港禁止英國領館註冊同性婚姻 中國領土上不允許同性婚姻 

基督新報 2006-04-20

據英國和香港多家媒體報道,香港民政事務局向英國駐港總領事館發出通知,禁止領事館為持有英國護照、包括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人舉行同性戀婚禮。

http://www.gospelpost.com.hk/news/soc_605.htm

Court says Poway schools can enforce dress code against anti-gay T-shirt

ASSOCIATED PRESS 2006/4/20

美國聯邦法庭容許聖地牙哥一小學禁止學生穿著反同性戀的恤衫。

http://www.signonsandiego.com/news/metro/20060420-1304-ca-bannedt-shirt....

去年70萬國民染性病

文匯報 2006-04-23

全國性病發病率近十幾年來,每年以20%至30%速度增加,主要來自性工作者、同性戀者及嫖娼者。

http://slave.wwpnews.net/news.phtml?news_id=CH0604230039&cat=002CH&PHPSE...

一夫多妻 本世紀人權爭奪戰
文匯報 2006-04-28
美國電視上月中播放一套新劇集,講述猶他州一個信奉摩門教家庭,一夫三妻七孩同居於一屋簷下。早餐桌上,三妻商討夜晚侍夫時間表;丈夫求助於治陽痿藥「偉哥」。劇集收視率飆升,劇情的意識形態令國民吃驚,西方社會隨即對「多妻」議題展開爭論。
歐美婦解分子譴責故事內容歧視婦女;支持者則強調,既然同性戀都可以合法化,為甚麼多妻戀或多夫戀不可以?《新聞周刊》引述一支持者言論:爭取多妻權利,將是本世紀一場人權爭奪戰。

http://www.wenweipo.com/news.phtml?cat=$cat&news_id=OT0604280001

Concerned Parents Battle Gay Advocacy in Schools

The Christian Post 2006-05-06

美國肯德基州有家長不滿該子女的小學的課程閱讀同性戀故事。

http://www.christianpost.com/article/society/2490/section/concerned.pare...

談同性戀的牧養—「新造的人」康貴華醫生專訪

基督新報 2006-05-06

http://www.gospelpost.com.hk/news/min_891.htm

加州聖公會選主教 同志落選免進一步分裂

時代論壇 2006-05-15

加州聖公會早前舉行主教選舉,結果由一位異性戀候選人勝出,避免美國聖公會進一步分裂。但據了解當選者本身也是同性戀支持者。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349...

愛滋病毒感染大增37% 三分一感染途徑不詳惹關注

明報2006-05-24

本港愛滋病毒新增感染個案出現上升趨勢,衛生署今年首季接獲的呈報個案多達89宗,較去年首季的65宗增加37%,當中除了同性性接觸感染連續數季有上升趨勢外,更令人關注是感染途徑「不詳」個案也明顯增加,本季三分一個案便屬此類。 http://hk.news.yahoo.com/060523/12/1o3n5.html

「讓所有港人知道 我們是同志」
明報2006-05-22

數十名名同性戀者響應「國際不再恐同日」,昨日在銅鑼灣街頭冒著大雨高呼﹕「讓所有香港人知道我是同志﹗」他們和一批支持消除性傾向歧視的人士組成百人隊伍,在銅鑼灣舉行遊行集會宣揚性傾向平等,並促請政府加強保障同性戀者權益(圖)。

http://hk.news.yahoo.com/060521/12/1o15d.html

同志投保醫療租屋被拒 平權報告列31宗歧視個案
明報2006-05-26

香港基督徒學會、基恩之家、性權會及F'union昨日發表一份名為《看得見的真相》的香港同志平權報告,當中列舉了31個同志被歧視個案,包括校園歧視、僱傭歧視、公共空間歧視及與宗教組織有關的歧視等。

http://hk.news.yahoo.com/060525/12/1o66n.html

男男染HIV10年恐升10倍 超越異性感染 專家倡加強安全性行為宣傳

明報2006-06-01

香港出現「男男性接觸」集體感染愛滋情況,令人關注,國際愛滋病監測專家更估計,若男同志「不戴套」的高危性愛行為模式不改,本港未來10年的愛滋病毒(HIV)感染個案會升10倍,愛滋病顧問局主席陳佳鼐明言,透過男男性接觸染愛滋的個案,已開始出現超越異性性接觸感染的趨勢,加強在男同志圈子宣傳安全性行為,將成香港未來防控愛滋的重點工作,但最大難題是該圈子較「隱蔽」,必須靠民間組織介入。

http://hk.news.yahoo.com/060531/12/1oc0p.html

【香港性文化學會簡介】

【宗 旨】

促進市民對香港性文化的關注和討論,提倡健全性文化,關注青少年的成長,並向市民大眾、老師、社工及學生等推動整全性教育。

【異象使命】

香港性文化學會由一群基督徒組成,我們深感香港社會色情文化氾濫,香港家庭制度漸趨解體,瀰漫著性開放、性隨便的思想。本會以基督教價值觀為依歸,關注有關家庭、兩性、社會的問題,服務社會,喚醒社會人士關注家庭價值,重建兩性平等關係,消除性別歧視。

本會以基督教價值觀為本,持守以下原則:尊重事實;以研究為基礎;重視理性和經驗;用和平說理的態度溝通;尊重民主及基本人權。

【本會方向】

1. 提倡基督教理念的家庭觀、婚姻觀及兩性之價值觀。

2. 關注社會的性文化趨勢和危機,如家庭制度解體、性解放思潮的衝擊、有關同性戀的立法等。
3. 提倡健全及健康的性文化。
4. 關注青少年成長,推動生理,倫理和心靈並重的性教育。
5. 建構適切時代的性倫理、家庭價值、兩性角色等。
6. 提倡兩性平等,消除性別歧視。
7. 向市民大眾、老師、社工及學生等推動整全性教育。
8. 向有需要之人士(如青少年或婚姻出現問題之婦女)提供支援。
9. 推動研究及制訂注重家庭價值、生命倫理、民主發展及基本人權的公共政策。

【本會工作】

★ 學會研習組 (聚會大概每月一次,就著以下幾個性文化課題作資料搜集和探討。)

A組 性倫理/性神學組; B組 同性戀關注組; C組 色情文化/性教育組;

D組 婚姻與家庭組; E組 家庭及公共政策組。

★ 出版工作:

1) 報紙專欄:《基督教週報》的『真情真性』專欄;《文匯報》的『心靈廣場』等。

2) 書籍:將出版「評論同志運動」的普及書籍、有關性文化問題故事書。

3) 透過電郵及印刷通訊將最新的性文化消息知會會員。

★ 定期舉行祈禱會,守望香港性文化。

★ 課程、講座、研討會

「整全心性網絡」輔導課程

香港性文化學會「五週年感恩講座」

支援其他地區的華人教會面對性文化的衝擊

★ 主日學、講道、工作坊

主領「性解放社會中的基督教性倫理」主日學課程和崇拜講道、各類有關性文化的專題講座及工作坊。

★ 支持「性傾向歧視立法關注組」(SODOCG)的工作及行動。

【回應表】

本人願意支持或參與香港性文化學會的工作:

★ □ 收到香港性文化快訊及電子通訊。

★ □ 以禱告守望香港的性文化,及儘量出席香港性文化學會的祈禱會。

★ □ 參與研習小組

□ A. 性神學/性倫理組 □ B. 同性戀關注組 □ C. 色情文化/性教育組

□ D. 婚姻與家庭組 □ E. 家庭及公共政策組

★ □ 一次過奉獻港幣_________元

□ 每月定期奉獻 □ $100.- □ $200.- □ $300.- □ $500.- □ 其他:HK$_________

支持香港性文化學會

□ 經常費 □ 同工薪津 □ 事工拓展

□ 研討會 □ 出版事工

奉獻方法

□ 每月自動轉賬 (只適用於定期奉獻,「直接付款授權書」請於網頁下載,並寄連同回應表寄回本會)

□ 劃線支票,抬頭請寫「香港性文化學會」 (支票號碼:______________)

□ 直接存錢到匯豐銀行戶口534-378781-001 (請將收據連同個人資料傳真或寄回本會)

*本會現正申請為免稅團體,歡迎奉獻者致電 3165-1858查詢進展情況。

姓名: ( 中 ) 先生 / 女士 / 小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英 ) Mr. / Ms. / Mi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職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會/機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日間) _______________(夜間) _______________(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

傳真:____________________ 電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