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重構西九計劃書第一稿

Inmedia 編輯按: 這是由西九聯席提供的計劃書第一稿, 希望關心西九發展的朋友能就其內容給意見.

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席會議         第一稿

《重構西九》計劃書

1          背景

1.1       無論是回歸前或後,香港從未有機會詳細整理、分析、檢討、研究和開拓文化政策,以制訂宏觀的文化藍圖,釐定香港的文化定位。有的只是分散、零碎的研究。

1.2       1996年和1997年,一向大力興建文娛設施和舉辦表演活動的兩個市政局,首次提出了就表演藝術、博物館和圖書館政策的五年計劃。奈何,兩市政局在千禧前夕被解散。

1.3       1998年,規劃署委約顧問進行《文化設施需求及制訂規劃標準與準則之研究》,確定香港需要一個新的演藝場地。

1.4       同年,香港旅遊協會聘請何弢博士進行可行性研究,評估文化設施的需求。何排除了天馬艦、舊啟德機場等地,選擇在西九龍填海區興建一座地標式的國際級表演場地。

1.5       2000年5月,文化委員會 (下稱文委會) 成立,是「高層次的諮詢組織」,負責就文化政策及資源分配的優先次序,向政府提出建議。

1.6       同年,規劃地政局(現為房屋及規劃地政局)主催在西九龍填海區進行設計比賽。文委會認同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下稱西九區) 的發展,可是,計劃由規劃當局主導,文委會角色被動,只能從旁就香港文化發展的角度,跟進設計比賽的進程。

1.7       文委會分別在2001及2002年提出諮詢文件,並就制訂文化藍圖在社會各界進行廣泛諮詢。

1.8       2001年4月,規劃地政局舉辦西九龍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2002年2月,當局公佈比賽結果,由Foster & Partners所領導的小組的作品獲得冠軍。同年9月,政府成立西九區發展計劃督導委員會,由政務司長曾蔭權親任主席。


1.9       在2002年,康文署委約了三份顧問研究,分別是《有關在香港提供區域/地區文化及表演設施的顧問研究報告》,以及就博物館和圖書館的發展進行的研究報告。三分研究經過公眾諮詢,於2003年內完成。民政局並沒有公開報告內容。

1.10    文委會經過近三年的工作,在2003年3月31日向特首提交了《文化委員會政策建議報告》,並在同日解散。

1.11   2003年初,西九督導委員會同意西九區設施的核心文藝設施應包括:一座劇院綜合大樓、一個大型室內表演場地、博物館群,以及多個舉行文娛活動的廣場。

1.12   2003年9月,政府公布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建議邀請書 (下稱邀請書),對象是在發展、銷售及管理大型混合用途物業發展方面具經驗的財團。建議書列明西九區佔地40公頃,其中三分一用作發展文娛設施,三分二則用作商業投資,商業投資的收益將用以補貼文化設施的興建和營運三十年。

1.13    2004年2月,民政事務局終於回應文委會在2003年提交的政策報告,但回應沒有訂明行動綱領和具體執行政策建議的時間表,只承諾「逐步落實報告內的政策建議,亦會竭力促進政府跨部門的合作,引動和結合民間力量,創造一個可以讓文化藝術蓬勃發展的環境」。

1.14    邀請書發出後,在2004年6月截止之日,共有五個聯合財團及獨立人士遞交建議書。政府於同年11月宣佈入圍的三家財團,分別是香港薈萃有限公司、藝林國際有限公司以及活力星國際有限公司。

1.15    政府安排三家入圍財團在兩個地點舉行公開展覽,以便收集市民的意見。第一輪展覽在2004年12月日開始在科學館舉行;第二輪展覽在2005年2月5日至3月底在香港大會堂舉行。

1.16    在3月底諮詢期完結後,政府將以「單一發展」方式與最後入選的發展財團再協商,預定用一年時間討價還價,最後決定發展藍圖,交由立法會和城市規劃委員會考慮。


2         「西九聯席」提出《重構西九》的建議

2.1       2004年11月11日,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席會議 (下稱西九聯席) 成立,西九聯席期望能以最客觀、公開、公平及具最高透明度方式去負起民間審議西九區的任務。長遠而言,西九聯席期盼建立一個具持續性、前瞻性及有生命力且扎根於香港,面向國際的文化智囊。

2.2       西九聯席認同政府促使香港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文化都會的決定。我們認為,投資發展西九區是重要的里程。

2.3       西九聯席的立場是:「暫停三揀一、全民全速再規劃」。西九聯席至今共舉行三次公開論壇和會議,與民同搜集、研習、討論、分析有關西九龍的資訊,並協助進行公眾諮詢及教育。

2.4       從第一段「背景」可見,西九聯席認為,西九發展計劃是跳過了文化政策制訂的很多步驟,有很多需要改善之處:

2.4.1                香港銳意發展成為世界文化都會,西九在當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是,香港仍缺乏發展世界文化都會的願景。

2.4.2                過去七年所做的文化政策「研究」,過份零碎,範圍狹窄,缺乏串連和橫向聯繫,亦無機制容許公民社會全面參與。

2.4.3                這些「研究」在不同時期由不同部門或諮詢委員會牽頭進行,沒有資源的整合,也沒有利用研究的結論進行跟進、繼續開發和拓展的工作。

2.4.4                多項研究提議,民政事務局和康文署的角色與功能必須重整。可是,政府的文化架構至今未有「拆牆鬆綁」,康文署仍主導文化設施的管理和文化公共資源的分配。

2.4.5                西九發展由規劃地政局主導,邀請書內祗有強制性的硬件,至於文化願景、都會規劃策略等全部從缺。西九計劃與同期進行的文委會政策報告是雙線並排進行,但沒有充分的協調和溝通。


2.4.6                西九計劃將按三部分進行評分:(1) 技術建議 (總體概念設計、天蓬設計及技術評估、項目管理);(2) 財務安排;(3) 營運、維修及管理建議。文化願景的制訂,並不在西九計劃當中佔任何位置及分數。

2.5       西九聯席認為,要建設香港邁向世界文化都會,需要一個有公民社會意識,懂得建設工作程序,有世界觀,明白城市規劃和文化發展的文化智囊組織。

2.6       我們倡議成立這個文化智囊組織 (暫名「文化都會智庫」),負責制訂香港的文化願景和城規願景,重視研發、調查、全面參與和諮詢,落實硬件設計,而每個階段都要充分反映公民社會的參與和發展,以及三方 (政府、商界、公民社會)合作的理念。「文化都會智庫」是「複合型、跨政策」的智囊,我們建議由政務司長辦公室親自統領。

2.7       我們期望文化都會智庫不單是為了西九發展,更是為了文化都會的可持續發展。例如,智庫可在香港與世界文化組織交流合作上擔當主導角色。智庫運作數年後,可考慮邁向法定組織。

2.8       經過初步的研究和分析,並與文化、財務和公共管治的專家學者討論後,我們從「文化願景」、「城規願景」至「西九願景」出發,提出《重構西九》的建議。


3         文化願景

3.1       西九聯席認為,香港的文化願景應從「與世界文化接軌,同時發展本土文化」開始。我們建議,成立一個有三方(政府、商界、公民社會)參與的智囊組織「文化都會智庫」專責文化願景和城規願景的研發、制訂和諮詢工作。

3.2      回應「文化全球化」問題

要與「世界文化接軌」,香港必需先處理「文化全球化」以及文化從屬經濟化的趨勢,例如社會對流行全球的強勢文化產品或價值觀盲目接受,令自我身份變得模糊。世界各地處理文化「全球化」問題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自我保護」、「完全隔離」、「互動發展」。

u        以「自我保護」式處理全球化的國家,以日本為表表者。日本對保存自我身份及文化下了很大功夫,他們認為,日本的文化和藝術是日本人獨有的,是外國人不可侵犯的。

u        古巴對全球化就採取「完全隔離」政策,拒絕國人使用外國(尤其是美國)製造的貨品,排他性很強。

u        第三種,「互動發展」的意思是,對外來的文化採取靈活、理性、開放、前瞻、磨合、包容、有機的共同發展,有著對世界文化的一份承擔。

3.3       分析香港的現有條件,我們認為第三種方式較適合香港。推動「互動發展」的文化發展,首先要在全面知識基礎上策劃,作出專業研究,因此極需有世界文化視野的專業工作者參予和支援。

3.4      「互動發展」由文化願景為基礎,超越從經濟、政治和社會角度去考慮文化發展 (如文化消費、文化旅遊、宣傳教育等),應包含以上經濟、政治、社會及以外的各種功能之間的多元互動、辯證,提昇公民文化水平,以致社會有更好推動公共空間和公民社會的條件。


「文化願景」的規劃

目標

文化願景

城規願景

西九願景 

西九建設

3.5       我們建議,可從五個層次探討文化願景:世界文化、亞洲文化、中華文化、珠三文化、香港文化:

世界文化

亞洲文化

中華文化

珠三文化

香港文化

承擔文化使命-公民社會

 

回應全球化策略對策

 

 

推展評論發展實驗

 

 

 

文化經濟互動

世界文化交流合作

強化地區文化網絡

傳統當代藝術跨越

珠三地區創意龍頭

社區文化推動發展

文化交流合作計劃

實驗藝術/理論研究

創意產業教育服務

文化策略研發計劃

3.6         文化願景的討論,是個有機的過程和策略,應包括以下的元素:

l          研究與策劃:文化政策策略研究的方向和策劃

l          交流與合作:本土、地區與國際文化交流、互動的方向和合作的研究及策劃

l          服務與教育:教育、創意產業等如何提升香港人的文化素質及經濟競爭力的計劃

l          理論與實驗:藝術、文化工作者在香港的角色和發展方向的研究及策劃

3.7          西九聯席建議的「文化都會智庫」,專責研發具國際視野的香港文化願景、城規願景,推動有機藍圖的策劃工作,當中的內容可包括:

l          本土、地區與世界,在經濟、政治、社會、環境生態、科技和文化之間如何互動;

l          香港在處理政治主導強勢文化全球化的策略;

l          香港如何處理經濟主導消費文化全球化的滲透問題;

l          香港在創意產業的策略;

l          香港如何承擔世界文化領導的位置;

l          香港發展世界文化智庫的方案

3.8       文化都會智庫應廣納三方合作的人才,政府方面應由政務司司長辦公室親自統領,可考慮包括民政事務局、房屋規劃地政局、工商科技局、教育統籌局及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的代表;參與制訂文化願景的群體應包括關注全球文化發展的前線藝術工作者和理論者(理論與實驗)、文化服務、創意產業和教育工作者(服務與教育)、管理支援者(交流與合作),決策者和推動者(研究與策劃)等;商界亦應有持份者代表參與。

3.9       文化都會智庫亦應包括城規的持份者參與,讓智庫有了文化願景的大綱後,讓城規願景的設計可同步進行,從文化角度思考和重新審視城規政策,並就西九區應扮演的角色進行詳細研究,發展「西九願景」。要發展香港成為世界文化都會的文化願景,是健全地發展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大前提。有了這個目標,西九區就不只是一些只具空殼的文化硬件,可以與世界文化接軌,又能呼應本土文化蛻變。

3.10   西九的發展應該是一個有機 (Organic) 的過程 ── 西九區應被視為一個生命體,在它的成長過程中,有關的決策、政策、運作方式等會因應時代的轉變而作出諮詢、檢討和修改;而文化願景是將西九區注入「生命」的重要元素,讓西九的有機大藍圖可靈活回應時代的轉變。


4         城規願景

4.1       城市規劃必須由文化願景和城市文化研究開始。城規策略、公共空間的營造,城市建設的文化內涵,均與有機的文化願景息息相關。

4.2       一個城市的「品牌」策略,可包括地標的建設,然而,更重要的是城市規劃能展現的文化內涵。城市「品牌」有著向內和對外的功能。向內,品牌能夠凝聚民心,促進人民的文化向心力和認同感;對外,品牌為城市塑造形象,建立國際文化定位。沒有文化的城市,建設不了城市品牌。

4.3       城市文化不斷地有機發展,因此,城規策略首要的考慮,是要從文化角度出發以形塑城市文化的氛圍,而不單是城市文化硬件的建設。西九聯席認為,一個有文化願景的城規策略,應有三方面的功能:

l          培育市民的文化觸覺和了解

l          提昇香港以及香港市民的文化水平

l          擴大市民對世界文化的認識,並建立世界視野

l          營造公共空間,以達到公民社會理念

4.4       舉例說,若「發展世界文化都會」是香港的文化願景,城市規劃就應當側重有利於智庫建立和創意拓展的叢集效應(clustering effect) 而不是只為服務社區而建的分散設施;公共空間的規劃,也要留意對象的擴大,需要服務來自全球不同角落的文化工作者。因此,一個有「文化願景」的規劃方案,就應包括為短期互訪交流而建的居住設施,而微觀至指示牌的語文等,也要注意。

4.5       現時的西九發展模式有一定的叢集效應,可是缺乏世界文化都會的願景,只是就文化設施/硬件進行規劃,發展商並無文化策劃的經驗。這都是邀請書的先天缺陷。

4.6       西九聯席建議,由「文化都會智庫」負責文化願景和城規願景的研發和討論,再制訂「西九願景」的城規大綱。現時的城規和城巿發展缺乏文化內涵,我們希望文化都會智庫能夠填補現時政府架構的不足,為未來的城巿規劃注入文化願景的元素。

4.7      我們認為,香港的城市規劃,應是一個具靈活彈性,因時制宜,設計符合多元服務對象,又可迅速回應環境及社會文化變遷,在城規願景和文化願景結合下,能夠自我完善的「有機」機制。為此,我們為西九策劃、建設一份「有機大藍圖」。

5         西九願景

5.1  西九的規劃是個有機的大藍圖,我們建議其策劃過程必須有公民社會的全面參與,其持份者、議程和工作內容如下:

議程 \ 目標

文化願景

城規願景

西九願景

持份者

公民社會參與工作

公民社會參與文化願景工作

 

公民社會參與城規願景工作

公民社會參與西九願景工作

公民

+政府

研發工作

專家+政府推動文化願景研究和發展工作

專家+政府推動城規願景研究和發展工作

專家+政府推動西九願景研究和發展工作

專家

+政府

有機大藍圖策劃工作

公民專家發展商政府共同策劃文化願景有機藍圖

公民專家發展商政府共同策劃城規願景有機藍圖

公民專家發展商政府共同策劃文化西九願景有機藍圖

公民+專家+政府+發展商

建設

公民專家政府進行文化願景的軟硬件管治財務建設工作

公民專家政府進行城規願景的軟硬件管治財務建設工作

公民專家政府進行西九願景的軟硬件管治財務建設工作

公民+專家+政府

5.2  西九聯席有下述七點的「西九願景」,期望能成為有機大藍圖的考慮原則。

5.2.1         西九應是「文化都會智庫」的基地

我們認為,西九最重要的是一個「大腦」,推動研發、專業討論和公民參與。新成立的「文化都會智庫」應該設在西九區,發揮叢集效應,負責「研究與策劃」、「交流與合作」、「服務與教育」及「理論與實驗」,成為西九營運的大腦。

5.2.2         西九本身就是一個地標

政府邀請書中表明西九區必須以天篷作為地標,引來社會的爭議。西九聯席認同「地標」作為城市品牌的策略,但地標不能沒有文化願景的內涵,必須符合發展世界文化都會的願景。

我們認為,西九整體已是一個展現都會文化的地標,但我們不反對在建造西九文化和公共設施的預算中,撥出約百分之五,作為建設硬件式地標的投資上限,平衡處理西九規劃軟硬件的預算和投資效益。

5.2.3         西九規劃應與海港發展呼應

西九龍地區為維多利亞港的一重要部份,西九的發展大藍圖應被視為海岸資源的一部分。西九願景應與海港發展呼應,思考如何利用維港製造兩岸文化設施的叢集效應。

5.2.4         西九規劃總綱應與鄰近地區呼應

西九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西九區的文化含量必須覆蓋西九附近的地方,特別是油尖旺和深水步區;西九發展要顧及全港的文化分佈。現時的西九發展,未有考慮整個九龍區的城市空間規劃。《重構西九》必須先有一個規劃總綱,並與附近區域的融合作整體考慮,不能割裂。

5.2.5       西九可分階段發展

既然「西九願景」具有機性,需要回應時代的轉變,西九也制訂了規劃總綱,其發展就可分階段進行。我們的建議,是在每個階段透過招標,由不同的發展商競投發展權,而全盤計劃則由「西九管理局」統籌,擔任橋樑角色,讓西九區的規劃在每個階段間得到承接 (Interface between different phases)。

5.2.6       西九應設獨立基金

無論西九採用怎樣的發展模式,我們建議政府為西九龍的發展成立基金,由西九管理局負責營運和管理。基金可有四方面的用途:(a) 文化研究及發展 (b) 制訂西九大藍圖 (包括諮詢和公民參與) (c) 文化軟件的發展及營運 (d) 文化硬件的建造,管理及保養。經初步研究,我們建議四個用途所需資源的比例,可參考下表:

文化願景研究及發展

制訂西九大藍圖

文化軟件發展及營運

文化硬件建造,管理及保養

基建藍圖

公民社會

軟件發展

軟件營運

硬件建造

管理保養

整體

天蓬

5%

5%

5%

5%

40%

25%

5%

10%

5%

10%

45%

40%

這個5:10:45:40 的比例,反映了西九聯席對文化願景研發和制訂有機藍圖的重視。在文化發展問題上,政府向來重硬件不重軟件,按上述的比例,研發、公民社會參與,以至文化軟件的營運,將可獲得較多的資源。

5.2.7       西九應有三方合作的管治模式

我們認為,除了「文化都會智庫」這個「大腦」要以三方合作模式運作外,西九的策劃、統籌,至落實規劃和興建等過程,也必須有一個三方合作的管治模式,以充份顯示由下而上,由公民社會推展的政策制定過程。三方合作模式與現時政府的模式相比,更能公平地下放權力。

我們認為整個管治模式理應由文化都會智庫制定,但鑑於政府和社會各界均期望西九盡快上馬,西九聯席的構思,是在文化都會智庫制定文化願景和城規願景後,設立「臨時西九管理局」。

「臨時西九管理局」是一個以三方合作為本的機構,主要職責是根據文化都會智庫所提出的文化願景和城規願景,負責策劃、統籌西九的規劃和興建。西九管理局成員包括文化策劃專業人士、工商界人士、公民社會組織代表、政府各相關政策局(工商及科技局、民政事務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教育統籌局及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的代表。

我們認為在西九發展第一階段展開後,臨時西九管理局應過渡至西九管理局法定組織,繼續其工作,不過細節仍然應該依照有機發展的原則,隨著社會文化的變化,以公民社會由下而上的原則提出,並在適當時候作出改變。

5.3 《重構西九》的議程和時間表

西九聯席支持在西九龍發展文化區,發揮叢集效應。我們強調,《重構西九》並不會無限期拖延西九的發展。

政府建議的時間表,是在2007/08年開展西九工程。本計劃書提出的方案,包括成立「文化都會智庫」和「臨時西九管理局」,可在本年下旬及明年初開展。研發和公民參與工作同步進行,約一年時間制訂「西九有機大藍圖」,然後開始分階段的執行,所需時間大致與政府提出的時間表相約,不會拖延西九的發展。然而,我們也意識到三方合作和公民社會參與的模式,也許需要更長的磨合期。西九聯席認為,只要公眾明白和能夠參與整個過程,社會可以接受西九建設時間表的順延。

時間表

2005

2006

2007

2008

議程/

機制

公民社會全面參與

 

成立「文化都會智庫」,制訂「西九願景」負責研發和諮詢

 

 

成立「臨時西九管理局」,統籌西九的硬件軟件建設

法定組織

 

 

 

 

「文化都會智庫」策劃「西九願景」有機大藍圖工作

 

 

 

 

建設


6         6. 《重構西九》的諮詢工作方向

西九聯席是公民社會組織,我們推動《重構西九》,是個有機的過程。本計劃書是《重構西九》的第一稿,是策劃西九有機大藍圖的起步。一如西九的規劃,《重構西九》也要不斷回應香港社會政經情況的改變,大藍圖需要具彈性,經過集思廣益,接納意見,作出修訂,自我完善。

西九聯席將就《重構西九》的第一稿作廣泛諮詢,對象包括政府、發展商、立法會、政黨、專業團體、文化及創意產業界人士、公民社會組織等。

我們期望計劃書能得到各持份者的熱烈討論,並計劃在政府的西九諮詢期完結前,即3月底,再發表《重構西九》的第二稿。

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席會議

200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