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電子道路收費商榷之一:收費區及收費機制

電子道路收費商榷之一:收費區及收費機制

政府的電子道路收費計劃諮詢已於早前(2016年3月18日)結束。從這次政府的態度看,算是較為積極的,但當局提的方案和建議,卻似乎總是在顯示其對實際情況的無知。

簡略地說,中區道路長年擠塞的主因,是太多車輛在不允許車輛滯留的行車線上長期停泊或等候(這類車輛下稱違泊車輛),令可用行車線長期不足,致使車流無法暢順通過,而非單純因為路經中區的車輛過多所致。

而在這些違泊車輛當中,我們又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佔相當大的比例,是等候接載公司高層的車輛(俗稱「老闆車」),且情況已接近失控;第二類則是因區內上落客貨位不足而被迫違泊或停車上落客貨的商業車輛,主要為貨車及的士。

但實施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的目的,是透過經濟手段,以提高單位使用成本的方法,降低慣常路經繁忙地區的車輛進入該等地區的意欲,當中隱含的前提是這些車輛進入繁忙地區道路的主要目的為過路。惟正如前所提及,導致中區道路擠塞的車輛,其進入中區的主要目的為停留並進行上落客貨活動,換言之,它們幾乎必定要駛入中區,故此,當局期望以電子道路收費計劃來減少這類車輛進入中區,根本未能對症下藥。

在此情況下,若當局仍推行「中區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則很大可能會遇到下列兩種情況:

若收費水平訂得較低(此處的較低,大概為低於目前區內停車場收費的水平),基於上類車輛的使用模式,此收費僅為提高其每次進入該區域的成本,無法動搖其需求,亦即難以減少該類車輛進入區內的誘因,因此相關的駕駛者們仍然會把車開進區內。若收費水平訂得較高,固然能打擊「老闆車」,但對於僅作短暫停留或/及停泊在合法泊車位而沒有阻礙交通的車輛則顯不公。而不論採用區域為本或採用周界為本收費機制,情況亦相若,不同之處僅在周界為本收費可以分辨出短暫停留的車輛,但仍對使用合法泊車位的車輛不公平。

此外,假設為趕絕「老闆車」,當局決心訂下高昂的收費水平,即使不考慮對部份合法泊車車輛不公的問題,依然會有以下隱憂:此舉變相鼓勵車輛在收費周界外的鄰近地方停留,在需要上客時方駛入中環。由此引伸,收費區或需擴展至周邊地區,如上環和金鐘等路段。但是,這些地區的交通狀況其實並不如中環般惡劣,卻因要防止違泊車輛湧出而一併納入收費區,對本身只駛經周邊地區的車輛來說,可謂是「無妄之災」。

因此,我們認為,在研究是否推行電子道路收費的同時,應先馬上開始針對中環區的違例泊車及長時間停留路邊等候的情況,加強執法,並且重新檢視中環區內可供上落客貨的位置是否恰當,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根治中環的擠塞問題。

中環違泊問題嚴重包括高官車輛 - now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