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下午,我出席「全校參與 無人負責」融合教育研討會,看到很多出席者,有殘疾學生、殘疾學童家長們、教師、一位前校長、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先生、平等機員委員會主席林煥光先生、兩位立法會議員、手語翻譯員、記者、聾人、盲人、輪椅者……
殘疾學生、家長們和張超雄先生異口同聲說融合教育有很多問題和漏洞,投訴政府和學校沒有做好融合教育的工作、殘疾學童讀書時常常受到排擠、給人欺負、遭歧視和不公平、融合教育的教材和資源不足夠和不適合、政府浪費龐大的七億元資金、政府只「做足功課」就自滿等等,有名無實,怨聲載道。大家希望林煥光先生和兩位立法會議員幫助他們,向政府出聲,並要求政府盡快解決問題。
我也有份兒出聲,是使用香港手語說的。我緊張又生氣地說,其實現時的聾人教育有很多問題,不能一次把全部說出來,只好說一些問題。(一)聾人教育的資源和支援不足夠和不適合,例如﹕教育電視(俗稱ETV)一直沒有中文字幕。(二)聾人和弱聽學生有不同配合的資源,例如﹕香港手語、口形、口語、助聽機、直接接收老師講話訊號的無線調頻系統(俗稱FM機)等等。(三)要給聾人和弱聽學生更多教學模式的選擇(口語教學、手語教學和口語及手語雙語教學)。(四)聾健共融教育不是聾人學生的最好選擇。
(一) 由於聾人和弱聽學生的學習一般比健聽學生困難,尤其是那些要求學生透過聆聽去學習的學習活動,人人皆知。但是,教育電視的節目也沒有附加中文字幕和老師講課時說得很快,聾人學生仍要繼續瞪着眼睛去看影片裏主角和老師的口形,還要極力猜想他們在說甚麽,不難想像聾人學生在主流學校裏學習是何等吃力。健聽學生要學習新知識,即使沒有語言或溝通上的障礙,亦未必容易,而聾人學生更要先經過一輪極費神、不甚準確、帶着猜度成分的唇讀去猜想片段中人物的對話,然後才透過這樣的猜想去「學習」新知識,這無疑是大大的加重他們的學習壓力。
我以前曾經在聾人學校和主流專業學院讀書,很明白聾人在主流學校讀書是不容易的事情。眼前的聾人學生都很努力地融入社會,他們亦很積極地利用眼睛去了解多些,但是他們身處的環境偏偏不利於他們有效學習。
教育電視沒有加中文字幕或手語翻譯,已經二十幾年了,漠視聾人學生的需要,沒有幫助他們有效學習,窒息他們的學習進度。
香港政府2008年5月1日已經簽署《殘疾人權利公約》,公約清楚地寫下要確保殘疾人士學習時沒有障礙,保障他們在普通教育系統中獲得必要的支援。但是,事隔三年,仍然沒有顯著的進展和改善。
我想引用我朋友的文章給大家看。
《需要教育的教育局特殊教育部官員》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0150218859317462
對於政府人員這種不知所謂的態度,我如何可以忍氣吞聲?聾人學生是人,為什麽他們可以沒有良知?現在有聾人是納稅人,為什麼政府沒有為我們聾人設想?
(二) 聾人和弱聽學生真的有不同的需求。上堂時,聾人學生很需要香港手語和口形;弱聽學生很需要數碼助聽機、FM機、口形和口語,有可能需要香港手語。不能把聾人和弱聽學生的需求統一,因為會不利他們有效學習,對他們不公平,一定要看他們的聽力程度才決定安排配合他們的需求。雖然程序手續複雜,但是始終這是聾人和弱聽學生學習機會的必要條件。
(三) 由於香港只有一間聾人學校、聾人教育腐敗,所以現時的聾人和弱聽學生大部份都被逼去主流學校就讀,主流學校多數以口語教學為主,但是對聾人學生不是很好的選擇。聾人學生常常說要有手語幫助他們學習。無錯,我和他們一樣不是只要口語,還要手語。
家長卻擔心手語會影響聾童口語的進度,老師也擔心手語教學會影響上課的進度。我希望聾人教育有口語、手語、口語及手語雙語教學模式,讓聾童家長有更多和更好的選擇,給聾童適合的教學模式,絕不漠視聾童的需求。
加拿大溫哥華的第二十一屆世界聾人教育會議2010年8月正式為1880年米蘭的第二屆會議禁止手語教學的決定公開承認錯誤,已經通過使用「手語教學」,讓聾人學生可以選擇「口語教學」、「手語教學」和「口語及手語教學」。但是,事隔一年,聾人教育仍然沒有明顯的進展和改善。
怪不得很多香港聾人寧願去外國升學,不願在香港繼續讀書。所以,香港只有寥寥無幾的「原產」聾人學士,卻沒有一位「原產」聾人碩士或聾人博士。
(四) 我是聾人,深度失聰,以前在聾人學校生活了十四年,雖然聾人學校的教育程度很低,但是我有很多聾人同學,有一樣的母語(即是香港手語),我們的校園生活很開心,沒有歧視和不公平的感覺,我們好像一家人,尊重對方。不過,聾人學校愈來愈少,現在只有一間。很多聾童被逼去主流學校就讀。由於聾童學習口語困難,常常受到健聽同學的排擠、歧視和欺負,還要看人家的臉色,只好忍氣吞聲地讀書,沒有像在聾人學校隨時和同學暢談,沒有覺得自己是「異種」的感覺,沒有給人尊重的感覺。可惜,由於現時的環境不給聾童選擇更好的,還要聾童努力在主流學校裏苟且偷生。為什麼我常常聽到健聽人說「聾人很麻煩」和「和聾人溝通不方便」,誰會想到他們的努力嘗試在健聽世界生存?
如果你現在給我兩個選擇,一是聾人學校,另一是主流學校,我毫不考慮選擇前者,雖然在聾人學校讀書,長時間沒有認識健聽同學,但是這是對「聾人的生存尊嚴」作出的選擇。我知道現時的家長們不認同我的選擇,因為他們想讓聾童早些認識健聽同學,努力學口語,目的是消除溝通障礙。我尊重家長們的決定,不過我希望他們要先問清楚聾童真正的需求,才決定給他們甚麽,不是因為家長們的想法、家長們的擔心、健聽世界的生存環境條件才決定,因為聾童的想法和需求不是和家長們的一樣。
想起我好朋友幫我說過一句話,「我是聾人,我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是甚麽。健聽的你們,憑甚麽說我們聾人不要學手語? 」
很想再為聾人澄清一件事,我們聾人的立場一直是「雖然我們仍然很支持香港手語,但是不等於我們完全不支持口語和不學口語。」聾人一直有努力嘗試學習口語,目的和出發點是方便與健人士溝通,融入社會。
健聽的你們呢?會不會為「聾人的存在」而學習手語及唇語、用紙筆溝通?如果你們不會嘗試的話,我可以說你們很自私,沒有為「傷健共融」的世界付出一分力,好像「有名無實」的融合教育。
最後,我很生氣,但是不想再說。我強烈希望政府遵守《殘疾人權利公約》的條款,盡快處理「共融教育」的漏洞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保障香港聾人和弱聽學生的學習機會。還有,不要忘記聾人和弱聽的生存尊嚴。
還是一句話,「聾人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公平的機會。」
一位不想再憤怒的聾人導師
Da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