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持十字架猶如手裏拿着利劍。」這是媒體對新教皇本篤十六世的形象說法。
天主教今天面臨的根本問題是如何面對現代生活的挑戰:是做自我調整,以適應現代生活世俗化的環境?還是堅持僵硬的教條,同現代化對着幹?人們擔心新教皇大概會選擇後者。
本篤十六世當選教皇以後,表示他要團結教會;同其他宗教對話。但是他作為紅衣主教約瑟夫.拉青格曾經負責監督教義正統性(正式職位是Prefect of the Congregation for the Doctrine of the Faith)長達二十四年之久。在此期間,他發表文告,譴責持異議的自由派神學家,譴責對教會禮拜儀式的現代解釋,否認一切宗教在真理面前具同等地位。他一再譴責「宗教多元論」和相對主義,聲稱只有天主教是真理;其他宗教都有「嚴重的缺陷」。所有這一切,表明他幹的是分裂,不是團結。所謂的監督教義正統性,其實就是陀斯妥也夫斯基所描寫的宗教法庭庭長(Grand Inquisitor),中世紀的宗教法庭在現代條件下的再現。
他打擊的主要目標,一是北美自由派如在性和性別問題上持異見的神學家恰爾斯.科蘭;一是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早在二十年前,一九八四年九月,我就寫過一篇社論「教廷向解放神學開刀」。那年九月三日,拉青格代表教廷發表文告,抨擊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學說的解放神學對天主教義構成根本性的威脅。文告發表四天之後,教廷對巴西教士列奧納多.博甫(Leonardo Boff)進行了「訊問」。拉青格說,不是「審訊」,而是「對話」。但是博甫是奉召而來,並非自願。教廷並且勒令他不得宣傳解放神學。這個禁令(所謂的「懺悔性緘默」)到一九八六年三月才解除。
解放神學在拉丁美洲興起絕非偶然。它是天主教會內部的一個抗議運動,是對社會上的不公平、非正義現象,以及對只講各人精神生活而不接觸社會現實的西方傳統神學的抗議。解放神學主張根本改變社會結構。這一主張並未立即同教廷發生對抗,六十年代的第二次梵蒂岡會議提出,教會應該站在窮人一邊。教廷指責解放神學把教義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但是新近過世的教皇若望.保錄二世一九八三年訪問尼加拉瓜,要求在左翼桑地諾政府中任職的四名教士辭職,其實也是政治干預。
志同道合反馬克思
在一九七七年的主教會議上,波蘭紅衣主教卡羅爾.沃日蒂拉和來自德國巴伐利亞的約瑟夫.拉青格因反對馬克思主義志同道合而結合了起來。後來,沃日蒂拉成為教皇,拉青格就成為他的親信和最重要的助手。他們整肅異己除上述科蘭案和解放神學案之外,還有一九八五年取消瑞士著名自由派神學家漢斯.庫恩以天主教會名義,宣講教義的資格。庫恩說:拉青格「害怕自由,勝過一切。」
本篤十六世將同世俗化最明顯的歐美撞車,特別是加劇美國國內關於社會道德問題,諸如墮胎、避孕、同性戀、死刑,等等一系列問題的爭論。自由派民主黨人對於教皇剝奪主張墮胎權的天主教徒去年的總統候選人克里的領聖餐權利,極其不滿。民主黨籍前紐約州長庫歐莫提出,教廷介入美國的爭論,不應具選擇性。他指出,天主教廷不僅反對墮胎、避孕和同性戀,也反對死刑、伊拉克戰爭,主張為窮人獲取社會正義。
不寬容的世俗主義
新教皇強烈反對持異議的神學家,對幼童進行性侵犯的教士,不顧人工避孕禁令的「自助餐廳天主教徒」和「第三世界」獨身教士養情婦的行為。他要把(特別是)歐洲和北美教徒「從進取性的世俗主義」和「相對主義」挽救出來。請看他的有關言行:「我們已經從基督教文化轉向進取性的有時是不寬容的世俗主義。」
拉青格起草的文件Dominus Jesus把天主教以外的其他信仰貶為尋求真理的次等信仰。
他起草的二○○四年八月教會聲明再次重申禁止婦女任教職,指責女權運動忽視生理差別。
他是教會中,反對同性戀、婚外性行為、人工避孕的主要人物,甚至反對為防傳染愛滋病而使用避孕工具。
他反對墮胎、安樂死、幹細胞和克隆研究。
布殊盛讚新教皇的「智慧」。《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莫琳.陶德則提醒人們,他曾經是「希特拉青年團」成員,現代宗教法庭庭長。這倒不是有意醜化拉青格。他曾經讚揚法西斯教派Opus Dei,支持追認該教派創始人何賽瑪利.艾斯克里伐為聖者。而此人是曾在西班牙佛朗哥政權任職的公開法西斯分子。
有人說,一百一十五位紅衣主教把七十八歲的拉青格選為第二百六十五位教皇是「過渡性」的。幾年後,將再選新教皇。而且,從宗教法庭庭長登上教皇寶座,他不得不作出某種程度的調整。
自由派能夠從中得到安慰嗎?
趙景倫
信報財經新聞 200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