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ringeBacker FactWire集資網頁
說的就是最近集資得如火如荼、由資深記者吳曉東發起的調查報道通訊社FactWire,目標為300萬元,招聘7位編採人員,試行營運一年。而距離截數日子不足一個月,集資金額現時僅約150萬元,如在8月28日前無法籌得300萬元,所有金額將歸零,全數退回給捐款人士。
為甚麼要發起這個集資行動?吳曉東表示,他希望能成立一個屬於香港人的通訊社,主力做調查報道。為確保報道中立,通訊社拒絕廣告資助,亦不會有財團在背後支持,營運資金及員工薪酬全由民間集資而成,換言之,所有曾捐款的人士,都是FactWire的股東。
現時社會分裂,資訊爆炸,主流傳媒和新興網媒的幕後金主,未必為人熟識,傳媒有時也立場含糊,叫讀者難以分析報道的可信性。如不希望在獲取新聞時「飲鉛水」,荼毒腦袋,花費$300(當然可捐款更多)買一條「乾淨的喉」,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一個無所顧慮的平台去調查事件,是必須且值得的。
對香港市民而言,這可能是個很創新、也天方夜譚的構思,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互聯網的興起、免費報紙雜誌的盛行,市民普遍沒有「要付錢來獲得資訊」的概念。但資訊亦有優劣之分,在外國不乏由民間集資成立傳媒的例子,西班牙的El Español由被解僱的《西班牙世界報》編輯Pedro J. Ramírez創辦,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已集資310萬歐元,眾籌人包括Spainmedia(即《Forbes》及《Esquire》位於西班牙的公司)、私立大學及當地連鎖酒店,El Español現時總資產及資金儲備高達1,820萬歐元,預計今年9月上線,是新聞眾籌活動的奇蹟。
而在7月出版的《Breakazine》,題為「逆行首爾」,走訪當地抵住主流價值衝擊的人和機構,其中提到《韓民族日報》早在27年前已創造傳奇,200多個被主流傳媒革職的傳媒工作者,同樣以集資方式,一年內成功籌到1,600萬美元創報(辦公大樓刻下67,000位股東的名字)。員工秉持像辦公大樓前那枝尖筆一樣(箭嘴示),毋懼政治打壓,不向商界低頭,結果《韓民族》除被譽為公信力第一外,更是南韓第四大暢銷的報紙。6萬多名集資人士,都有權力監察公司,在股東大會通過重要政策,連總編輯的任命都可參與,絕對強調balance of power。《韓民族》更向編採人員提供終身僱用的承諾,除非犯下致命錯誤,否則連總編輯都無權辭退任何一人,令《韓民族》成了新聞工作者的天堂。
集資成立傳媒公司看似遙不可及,但香港在今年5月便有居港英國記者Tom Grundy創辦非牟利英文媒體平台Hong Kong Free Press(HKFP),目標在30日內籌集15萬港幣,而這個目標竟在48小時內達成,HKFP已在6月啟用。市民可能疑惑:為甚麼HKFP只需集資15萬元,而FactWire需要高達300萬?原因是HKFP像立場新聞及香港獨立媒體般,一方面發放本地及國際新聞,一方面接受博客投稿,團隊暫時只有4人;FactWire則聘請7人作編採人員,集中火力做調查報道,所花人力物力巨大,也是一般傳媒老闆不肯投放資源的原因。FactWire編採人員的offer絕對吸引,一個年資1年的見習調查記者薪金約$18,000,而一名年資7至10年的調查主任月薪達$60,000,人工看似優厚,但工作量和要求絕不會少,這份薪金是對新聞工作者的一份尊重(納稅養月薪13萬的劉江華都能接受,為甚麼不能用6萬元保障自己得到真相?),也是在紙媒寒冬中向有能力者提供另一條出路。
「有怎樣的讀者,就有怎樣的傳媒。」在傳媒被讀者口味牽著走的年代,這是人人都掛在嘴邊的控訴,現在有機會讓我們合力製造一個更好的傳媒生態,但奇蹟一天未實現,就永遠只是個夢想。他日若有更多傳媒被迫歸邊,請回想自己今天有沒有為這亂世盡過綿力。只剩下20多日,你還選擇袖手旁觀嗎?
資料來源:吳曉東facebook、《蘋果日報》果籽專題、《星島日報》人物誌、《JET》、《Breakazine》、香港獨立媒體、立場新聞、搜狐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