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
晚上預備的是一個叫模擬社會(soci-game)的遊戲。遊戲的設計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會分到一張身分證,上面記錄了學歷、身家、工作歷程、收入和支出。場內有不同功能的攤檔,包括學校、勞工處、製衣廠、地產公司、賭場等,玩者可以在學校交學費考試提升學歷,又可以在勞工處等地方做工賺錢,或者在賭場試試運氣等。遊戲會隨著時間轉變,初時勞工處(代表政府)會代理全個社會的職位,然後政府開放市場,私營機構出現而且出手比政府闊綽,於是很快所有玩者都投向私營機構的懷抱,而政府亦名正言順取消了公營的職位。公退私進的結果,就是只剩下私營企業的社會,於是老闆們紛紛降低工資、要求更高學歷、更高質量。最後市民紛紛選擇到賭場賭運氣、挺而走險賣翻版CD、或向政府領取綜援。
Soci-game 的有趣之處是參加者可以和遊戲本身互動進行,同學們的一些反應也十分值得細味。有一個攤檔是要請人做苦力(搬椅子走兩個圈),公退私進之後工資由二百元逐漸跌至二十元(附送老闆偽善嘴臉),甚至要求當苦力的要懂得英文普通話,同學們依然願意排著隊求職,甚至自動減人工希望獲聘。另一個建築公司的攤檔(用報紙造一個塔),老闆借故挑剔製成品的質素而將報酬打折,甚至揚言『不幫我打工,你走得去邊?』,但仍有不少同學勤勤懇懇繼續工作。也有幾個同學寫了一張『抗議書』,向『政府』抗議各大公司歧視低學歷人士,使他們陷入低收入低學歷的惡性偱環。
遊戲完結之後,大家坐在一起做debriefing。問到同學們對遊戲感受如何,有些同學說那些老闆很可惡,老是在減人工,又常對同學冷言冷語;有些則表示遊戲當中只想到要努力工作,所以即使被壓搾,也沒有想到反抗。也有人提議這個遊戲可以加入工會(雖然在香港的現實社會中,工會實在軟弱無力),讓同學可以知道有反抗的可能性。
整個遊戲其實希望讓同學更了解貧窮與整個社會的關係。貧窮是個社會問題,不是純粹靠個人進修、努力就能解決的社會問題,正如他們安分守己,卻不代表就能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貧窮源自不公平,能察覺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公義,是了解貧窮問題的先決條件。
(待續)
貧窮.社會.教育--貧窮營中,反思貧窮(一)
貧窮.社會.教育--貧窮營中,反思貧窮(二)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或這個網站辦得不錯,請捐款支持我們吧!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