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致癌物質污染泥卸置坑上的海岸公園-大小磨刀洲(系列一)

致癌物質污染泥卸置坑上的海岸公園-大小磨刀洲(系列一)

圖一)香港西部水域發展及大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特別鳴謝Dickson Wong借出底圖

(獨媒特約報導)全港現時共有五個海岸公園,包括海下、印洲塘、鶴咀、東平洲、沙洲及龍鼓洲,而大小磨刀洲將因為港珠澳工程補償計劃下,被規劃為第六個海岸公園。這個小島位於大嶼山以北,未來十年,正正被各項填海及大型基建工程所包圍,包括機場第三跑道、東涌新發展填海工程、小蠔灣填海工程、欣澳填海工程。

在建議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範圍內,其實包括了一條香港最長海底隧道,連接屯門至赤鱲角,還有新的污染泥卸置設施也在興建當中,它只是位於大小磨刀洲以南兩公里。在重重圍困下,這個補償計劃下的海岸公園,真的可以達到保育嗎?還是一場數字遊戲,「湊夠」補償數字?這很可能會好像新界東北發展一樣,保育十年的塱原濕地再度被開發,被規劃成商業性質生態旅遊地,興建16層高地標酒店。

新的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原來建在污染泥卸置坑上,被各項填海及大型基建工程所包圍,島上生態或海床早早被徹底破壞,其實這是一個「湊夠」補償數字的環保概念,起初我們滿心歡喜下看見一個新的海岸公園誕生,原來又是一場騙局,我們一廂情願下被欺騙了。

島上生態或海床早被徹底破壞,何時恢復島上生態

大小磨刀是指大嶼山以北的三個小島:大磨刀、小磨刀和匙羹洲,也是一個石墨礦場「五福礦場」的所在地。90年代,因為興建赤鱲角新機場,大小磨刀被削平以避免影響飛機升降,島上沙石岩土已用作填海,成赤鱲角新機場地基一部分。現時島上已經無人居住,只餘下公共直升機坪和小型氣象站等設施。而2007年3月,食物環境衞生署建議大小磨刀以東為指定的海葬區,但受到屯門區議會以未經諮詢為理由強烈反對,故此環運局暫時擱置此地點作為海葬場,等待重新選擇地點。

當年因基建被削平的小島,又再次成為保育地點之一,雖稱為海岸公園,但政府還未就島上沙石岩土損失而對症下藥,未有落實方案恢復島上生態,植樹種林,物種遷徙,反而將焦點落在海岸公園界線制定、海岸公園管理、巡邏/執法、宣傳教育、科研項目、生態旅遊及康樂活動等。這遍荒島上的海岸公園,還有人去嗎?

一位足跡遍及香港各處的業餘地質學家C.M. Heanley,也曾經記錄了大磨刀洲上的石墨層,大小磨刀洲曾是香港地層和古生物研究最重要地點。早於1920及1930年代期間,幼細的沙粒多從香港的海灘抽取。由於過度開採,以致政府於1935年制定「沙粒條例」以規管自然沙粒的搬運。在1950 年代,香港首次利用海沙進行工程項目。在1960年代,政府展開一項海沙的調查,並紀錄了約三千萬立方米可用於工程項目的海沙蘊存。而大小磨刀洲以北的海床就是其中一個挖海沙熱點,海床早已被徹底破壞。

圖二)1952年地貌

致癌物質污染泥卸置坑上的海岸公園

由於赤鱲角機場以北污染泥卸置坑已達飽和階段,還要預留位置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政府在2013年制定《2013年海上傾倒物料(豁免)(修訂)令》(修訂令),把位處大小磨刀以南面的指定海床納入規管。環境保護署發言人說:「任何人士如有意於該新污染泥卸置坑傾倒物料,必須事先向環境保護署署長申領許可證。」揚言修訂是符合《海上傾倒物料條例》的立法原意,即透過規管海上的傾倒作業,以達致保護海洋環境的目的。但原來這個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以南,距離兩公里興建新建污染泥卸置坑,屬於草擬中海岸公園範圍內。

在2005年一份環境評估報告中[註一],顧問公司建議這個新污染泥卸置區應採取「水中覆蓋卸置設施」,簡單來說是在特定範圍內挖掘一系列海床坑,填滿污染泥後再用未受污染泥填回。根據這份環評,這個研究範圍海洋生態價值只屬中等,只發現唯一一種生物物種中華白海豚,沿岸發展亦破壞其生態環境。

環評報告特別為這個卸置區做了一個危害商數的研究報告(Hazard Quotient-HQ),根據US EPA標準,雖然未超出致癌物質危險水平,但多項非致癌物污染物也超出RfD標準,包括砷、鉻、鉛等等,我們整個海岸公園原來在有致癌物質污染泥卸置坑上。

跨過海岸公園條例

按照《海岸公園條例》第10條,海岸公園範圍內新發展工程一定要嚴謹審批,如無特別需要,一律禁止新工程進行。因為新污染泥卸置坑工程比成立海岸公園較早,所以可避過審批,肆無忌憚地在海岸公園廿十四小時傾倒污染泥。若今次大小磨刀海岸公園第一輪諮詢,將新污染泥卸置坑納入海岸公園範圍內,一定成為笑話。

若今次諮詢將新污染泥卸置坑剔除在海岸公園範圍內,面積縮小了,不能符合港珠澳工程補償計劃的條款,未能「湊夠」補償數字,政府又再另闢新海岸範圍作補償,下一篇文章我們會深入探討這個「未湊夠數」的大嶼山附近環境規劃。三月中進行會進行大小磨刀海岸公園第一輪諮詢,大家要密切留意諮詢計劃書。

註-)機場東部及沙洲東部擬建污染卸置設施的選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