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獨媒記者 Gundam
源起
在佔領運動初期,我為流動民主教室講了一課「從六六騷亂到雨傘革命——政治醒覺與公民行動」。兩個事件雖然在很多地方上有莫大差別,但一脈相承之處在於兩者都由青少年人自發,並且或多或少灌注了「反殖」意識。六六騷動後,港府第一次成立了獨立調查委員會,並發表了詳盡的報告書,忠告政府要推動改革,為沸騰的民怨降溫。從歷史角度回望,報告書其中一項重大價值,是對十幾位參與騷亂的青少年,做了不同程度的側寫(profiling),好讓我們今天能了解,在那個殖民政權相繼倒下,革命遍地開花的六十年代,香港的年青人究竟是怎樣一個面貌。
正是這原因,驅使我決定要為2014年「雨傘人類」做基本的側寫調查。根據公民社會聯合行動統計,今年9至11月期間,已至少有36個和佔領運動有關的民意調查;因此,我不想再重複詢問雨傘人類的意見。相反,我最有興趣是他/她們是誰?為何參與佔領?在佔領運動中的角色位置、最大收穫,以及將來可以怎樣在日常生活中「遍地開遮」?
女文青佔多的側寫
在11月初完成問卷設計之後,我主要在Facebook,和透過一些經常到佔領區的朋友以滾雪球的方式宣傳,並在九龍城書節設立問卷攤位。在這樣有限的情況下,我收約380份回覆,當中35歲以下的受訪者佔了七成,學生的比例高達30%,女性又比男性多一倍。當中大部分人較多到金鐘佔領區,而絕大部分受訪者的家人都抱支持或不置可否的態度。
有趣是,受訪者在佔領區最主要的活動,是hea坐、拍照、交朋友,和溫習。參與佔領的主要原因,除了爭取民主和真普選之外,排第三位的是「我是香港人」。同樣,受訪者認為自己在雨傘運動中最大的收穫是「公民醒覺」,但「互助、分享和協作精神」以及「肯定自己香港人的身分/更愛香港」也差不多獲得六成人認同。最後,我為受訪者預備了十個「遍地開遮」的方法;除了「回去就完了」,每一種方法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認同。我在每項問題之下都設有「其他」的文字欄;受訪者基本上在每一項問題的文字欄中,都寫上了不少心聲,唯獨在「遍地開遮」的想像上較為冷清。
呼籲雨傘人類填問卷
我相信,由於宣傳渠道所限,sampling size太細,受訪者又傾斜於女性文青和學生,故暫時很難描繪出雨傘人類較為全面的樣貌。另一方面,雖然這張問卷不是一個意見調查,理論上並無空間,甚至是時間上的限制;但在實體運動已到達尾聲、大部分參與者熱情開始冷卻的時候,我必須呼籲雨傘人類能協助及早填寫問卷,好為未來的歷史研究者留下面貌和心蹟。
問卷結果是即時公開的。我認為,填寫問卷其實也是一個討論和反思的過程,故問卷結果亦可以是一幅訴心聲和互相溝通的連儂牆。問卷網址。Facebook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