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致良@香港進步社會工作網絡成員
上週末參加由台灣社區實踐協會承辦(感謝他們悉心安排)的兩岸四地進步社會工作研討會,獲益良多。這兩天腦間醞釀幾點不成熟的想法,寫出來不過拋磚引玉。
【社會工作與社會運動的關係】
這是會上其中一個關注重點。台灣社工學生燕茹說自己參與社運是「在前線實踐人性」,不一定需要標榜社工的身份,甚至覺得社工與社運兩者沒有很密切的關係,但她後來參與反服貿期間與員警衝突,得到原先服務使用者的慰問,令她既覺得很溫暖,又重拾自己對社會工作的確認。有社工學生以反服貿社工名義參與三月學運,並從中認識社工價值。這些都不是純理念演繹,而是帶著生命體會和感情投注。
討論時段,莫慶聯老師問了個很有意義的問題(大意):為什麼叫自己做反服貿社工(學生)?社工與反服貿一類體制外社會運動的關係是什麼?社工工作場景往往在體制內,社會運動卻是體制外運動,兩者的矛盾怎樣處理?
問題提得好,卻不容易回答。
社福同工往往覺得,談社會改革、社運甚至進步社會工作,都是搞社區工作的人才去關心;有的覺得,有心搞社運的同工乾脆投身社運更好,社工身份對參與社運幫助不大,甚至有時是種妨礙。
我初步的意見是:是時候打破社會工作與社會運動(改革)的二分法了。首先,社會改革(運動)根本是社會工作傳統的組成部分,社工員本來就是社會改革推動者之一。西方社會工作從睦鄰運動開始,就包含推動社會改革的面向,拒絕把社會問題個人化、把個人問題病理化,只是社會工作這種基進的內核近二十年慢慢給淡忘了;
其次,同工工作場景往往在體制內,只能做個人或小組工作,再考慮到服務機構的背景,要推動進步實踐談何容易。但是,即使是個人輔導或小組工作,也可以有不一樣實踐,不是非要勸慰服務使用者接受(不合理的)現狀,更不是非要隨大流美化「正向思考(正向心理學)」不可。聽說有所謂「基進個案工作實務」,具體內容我不清楚,但至少說明可以不一樣。
另外,近年自助組織(服務使用者運動)累積了一些經驗和創新實踐,例如殘疾人士運動提倡有別於醫療模式的社會模式,精神復康者運動的會所模式,都很值得參考。至於如何實踐,需要集體智慧,而且恐怕要首先學會在夾縫中生存和走位。
【尋求同共點】
四地的福利體制和社工建制各有特點,但相同處在那裡?換一個問法:有沒有一條主線能夠貫穿四地的處境?Iain Ferguson 和Steve Rogowski 等西方批判社工學者提出新自由主義(它在社福界的具體政策就是市場化和管理主義)作為分析近三十年各地福利體制的理論框架,是否也適用於四地?在多大程度上適用?
這裡不是為求同而求同,而是尋找一個可以共享的參考點,讓我們更清楚看到彼此共同的抵抗對象,以及探討共同的抵抗方法。
舉一個我還在理解的例子:中國社福界近年興起的購買服務的模式,是否可以理解為像台灣的外包政府專案和香港的競投服務同類的模式?在香港,競投服務推行了十多年,一直被前線同工詬病,價低者得競投社會服務,既損害同工工資待遇,又損害服務質素。但是在中國內地,好像(我只能說好像,因我還不太了解)購買服務是釋放民間力量、打破過去官僚部門壟斷公共服務的局面的政策。部份同工認為,購買服務是好東西,不是壞東西,至少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壞。如是,則購買服務的模式在三地同工眼中可以引起很不同的想像和評議。
當然,假如中國內地這種服務模式需要改革,也不是要回到過去政府包攬一切的舊路。良好的社會服務模式,既不是「大市場」,也不應該是「大政府」。
【進步社會工作?進步的社會工作!】
進步社會工作,在我看來不過換個稱謂,其實是1970年代(可以追溯更早)的基變(激進、基進)社會工作、80-90年代的批判社會工作、結構社會工作、女性主義社會工作、反壓迫與反歧視實務一脈下來的知識傳統。用進步社會工作字眼,既可以概括這些內部不盡一致的思潮,也可以適應華語地區社福界的語境。
當然,源自西方的知識傳統需要本土化。恰如第二天王增勇老師作總結時說,即使是進步精神復康服務的會所模式,台灣的實踐也慢慢本土化了,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子。但是,我又想,如何能夠在推動實務手法和理論本土化的同時,不流於價值相對主義呢?有些人總想淡化社會工作促進人權和社會公義的核心價值,以為社會工作僅僅是社會和諧的工具(在第一天會上,媚姐姐介紹澳門社工註冊制度爭議就是鮮活例子),甚至希望社會服務變成「維穩服務」。他們胡說,人權公義不過是打著「普世價值」幌子的西方價值,不適用於華人社會。東亞地區各國統治者標榜「亞洲價值觀」,合理化威權體制。這些都是我們要面對的處境。
但是,環顧四地,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中,台灣三月學運激勵青年同工學生關心社會未來,港澳兩地社福界的管理主義和服務外判制令有價值的服務窒礙難行,復興社會工作之聲開始傳播,這些都刺激更多同工反省,拒絕社會工作的異化,尋求新的進步社會工作實踐。盡管這條新路漫漫不見輪廓,但魯迅先生不是說過嗎: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圖:電影《千言萬語》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