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電台的經驗
民間電台台長曾健成(阿牛)首先分享台灣的經驗,台灣地下電台是以政治意識為主,當時國民黨長期執政,主流媒體滿足不了部分聽眾,而地下電台和聽眾的理念較接近亦有多些機會讓聽眾參與節目內的討論,相反主流傳媒因政治考慮導致較多避諱,民台出現的主因是怕回歸會令言論自由收窄,曾經正式向電訊管理局申請牌照,但遭到拒絕,再申請時, 電訊管理局說要品格高尚,但民台主要成員是被法官判為品格高尚的人,最遺憾是周融同李慧玲覺得民台是競爭者。
如果想香港開放大氣電波,可以派人出選十八區的區議員,十八區總共有四百多個議席,一個月人工二萬四千元,現在民台請一名兼職加上其他雜費一個月的開支只是一萬多元,所以只要區議會出資,十八區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社區電台,正如之前只有民間電台,現在也有FM101。
FM101藝術,非主流音樂和Cult片
接著發言的是FM101主持梁穎禮 (阿禮),當時只有民間電台在衝擊條例,因而最初構思是想在天水圍做一個社區電台,但很現實的問題是沒有人熟識天水圍,因此進駐相對認識的觀塘區,節目主要談藝術,非主流音樂和Cult片,成立時只有三人,往後有對電台感興趣的網友加入。最初FM101的口頭是用派對嘅心去公民抗命,因為FM101像比較多行動。
冷戰下的廣播條例
獨立媒體編輯葉蔭聰說廣播條例在誕生時已出現問題,香港傳媒業是二戰後才發展,殖民政府在冷戰的歷史背景下,害怕傳媒的威力,因為二戰時納粹德國經常用媒體來宣傳理念,共產國家宣傳力也很強,像子彈一樣可以日日可向"敵人"攻擊,因此監管很嚴謹,何佐芝最初成立商業電台時發牌也很嚴謹,而新城能成功發牌,主因是背景在中國有很強大的影響力。未來將會推行的數碼廣播也令廣播的門檻提高,充滿冷戰時期特徵,現在民間電台的行為就是把傳媒業推出冷戰殘留下來的影響。
民間電台公民抗命
阿牛說,民台剛開始時已說明廣播是公民抗命的一部分,觀察最近發生的社會事件,如菜園村和高鐵,如非出現衝突主流媒體也不會主動報道,同時很多媒體也避免討論民間電台的事。
台灣地下電台的成功主要是得到民眾支持,當知悉地下電台將會被查封,支持者會把道路封鎖讓電台職員可以走,如不幸被補,也能快速集資購買新的廣播器材,如市民支持民台,也能成功,民間電台是有能力發動一場社運。
怎樣和主流媒體對抗
葉蔭聰指出,香港政府要求媒體能覆蓋全港是有政治考慮,地下電台要做的是和社區進行多些連結,但往往要在社區發動群眾運動是比較難,阿牛回應,地下電台其實也可以傳播至全港,只要能在國金二期安裝發射器,過往在六四時會派人上獅子山,進行全港廣播,同時節目質數要有保證,就像巴士阿叔般,能吸引過百萬的人看,因此要先有好的節目,才能令更多的人聽。
葉蔭聰說,現在民間電台比較像一個連結點,能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阿牛則說,香港的電台九十年代開始走下坡,但一個節目,龍門陣令電台起死回生,最高峰一天有十多萬人收聽,而現在網上有太多免費資訊,令收聽電台的人數下降,同時新聞記者亦有更多掣肘,不能說真心話,報導角度由老闆決定,令記者身份不如往昔。
FM101主持年華說,觀塘像一個工作的地方,比較難接觸基層民眾,現在FM101拉攏了一班藝術家,比較像一個社群。梁穎禮補充,最初的計劃是想廣播時間是下午三時至晚上九時,希望主要聽眾是工友,但沒有時間和人手,如真的做,就需要一個全職的員工。葉蔭聰提出,小型媒體需要了解聽眾群主要是什麼人。梁穎禮回應,主要是外國華人,經常上網聽。
大氣電波和行動
曾健成說,民台曾經試過因更換發射器,影響了其他FM頻道 ,廣管局只是打電話叫民間電台重新設定,就如正式的電台般。梁穎禮,現在FM101像小眾電台,FM101主要成員是行動者,結構比較像公社,希望做一個資源中心,例如可以借出音響等。
葉蔭聰認為,現在也有同時是傳播和行動者的媒體如Independent Media Center,他們直接影響了1999年西雅圖的WTO事件,媒體需經營和維生,同時保持行動,行動面向也可以比較多。在觀塘推廣令人明白是比較難,可能需要做更多其他工作,如出書,地區報等... ...,可能可以突圍,讓電台更多人識。年華答說,有想過做地區報,但人手不足。阿牛再回應,營運一份地區報有很多負擔。不如直接用大聲公在街上播電台的節目,效果會更直接。
曾健成分享,民台目的只是要衝擊廣播條例,最初請嘉賓到電台做節目時,有些嘉賓害怕會因而被捕,但最後會愛上做節目的感覺。剛開始時是無音樂節目,後來讓青年人做一些非主流節目,一方面吸引青年人入電台,一方面衝擊法例在只要香港人覺得民台重要時,民台才最有最大力量。
以上內容為筆錄,如有誤請知會
是次講座相關文章
從香港地下電台運動想像公共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