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左膠,一個互相批鬥的萬能key

左膠,一個互相批鬥的萬能key

左膠,我原以為這個詞只是指部分社運人士,但今次運動我卻察覺到,它已經演變成十分鬆散的謾罵語。

話說佔領期間一次衝突中,竟然出現雙方互指對方是「左膠」的奇景。在應否佔據龍和道的爭執中,竟發生這樣的事:「衝」的一方被斥為「搞破壞」,是左膠,而阻止的另一方又被斥作「和理非非」,又是左膠。

左膠成了萬能key。

又一次,即黑社會暴力襲擊學生的首天,一位20歲不夠的少年義工在金鐘嗌咪,許是基於安全擔憂,他呼籲中學生盡快離開,突然間,他就給10個左右的激憤者圍堵指罵為「左膠」,少年甚為難過和無奈,黯然走了。

那時刻中學生應否撤離,絕對可以討論,但這種圍堵手法卻必須拒絕。

當然,「左膠」也泛指對某種集會形式的批評。例如,在反暴力集會那夜(熱心歌者和詞人更作了新歌出席支持),網上卻又一片聲討,說金鐘集會不過是唱K、「畀D掌聲自己」云云。

恰恰如出一轍,因聲討的人已不再願意了解,他人為什麼歌唱和鼓掌,而心底只剩下蔑視。這段期間,還有對「佔中三恥」、「學民學聯不代表我」的抗議聲。正如一張所謂「提防左膠」的宣傳單張所寫,看得人一頭霧水:不要大會,不要小組討論。

讓我翻譯一下,也就是:既不要由上而下的民主(所謂大會),也不要由下而上的民主(小組討論)。死未?至於,佔領運動該如何民主地整合或自我組織起來,在曠日持久的佔領中確立共同行動,單張並沒有告訴我們。

正如友人說:沒有大會,只有群眾,這更像是一種不信任。不止是對左膠,而是對像少年義工般的不信任。這是公民社會的解體。

重點在於,左膠這個字所散發的批鬥氣息。狂熱的批鬥,正如它的另一極,即冷漠或包容一切,都是以放棄對話、聆聽和真誠批評為前提,兩者同樣使共同生活成為不可能,而民主也將瓦解於批鬥或冷漠之中。

文章刊於今天《明報》觀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