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佔領現場。
在佔領區舉辦雨傘民意日的原意,不是統計數據,不是分析民意,更不是變相公投,只是想聽聽原由、聽聽意見,提供平台,激發討論和思考,以便計劃前面的路。
當大家知道民意日收集到的意見書沒有實際分析,只有公告展示,就紛紛指出沒有做的必要。
別忘了,統計數據只是結果,了解原由以及背後動機是過程。
更不要說什麼結果重要,過程不重要。
不然,你我跟本不用走上街頭,因為我們根本沒有把握,看不到最終的局面。
難道就因著結果就足以否定這一個半月以來,所有的經歷和學習嗎?
活動因為缺乏物資和人手,的確造成很多不足。
主辦活動的同學已經連連道歉,就請別多加一句「讀咩書啊你?」、「有無用腦諗過?」。
一味只顧問人讀什麼大學,什麼來歷,怎麼就不多問問人家的理念?
很多想表達意見的市民最後只能用一句「文化差異」解釋活動在不同佔領地區的執行差異。
不能接納意見,容不下的又豈只是一個雨傘民意日,更可能是我們正在爭取的民主。
這場運動,是一場持久戰,需要熱情理性並存。要進可攻,退可守。
即使涉及退場與否的敏感問題也必須勇敢面對,因為那些也是民意,也是實際存在的問題。
更何況,當大家投入批評,一句「左膠」,一句「熱狗」,不斷指責分化的時候,也請看看就在二十步之內,有這樣一班冷嘲熱諷伺機執行清場的人。
即使面對圍政和批評,主辦活動的同學仍然堅持在所有佔領地區舉辦民意日,因為他深信溝通和團結總比一意孤行好。
「你不能夠因為有人提議要退場就不去商討,這場運動沒有大會,就必須透過討論去定下一步。」
這就是主辦活動同學的理念,聽一聽,好不好?
辛苦了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