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浸會大學的學生因表達訴求而被勒令停學,自治八樓認為浸大校長的懲罰並不合理。學生在校園內表達訴求,是實踐作為校園持份者的權責,即使校方不同意學生的手法,亦沒有理由剝奪學生上學的最基本權利。
自治八樓在此呼籲其他社會運動裡的團體及行動者聲援兩位被停學的學生。對於學生在語言中心的行動,媒體極力渲染學生「講粗口」的部份,指責學生「暴力」,卻極少提及學生的行動訴求。有媒體以「港獨」來形容行動,意圖簡化扭曲事件以製造對立。事實上,觀乎浸大學生會在佔領行動前幾日發出的〈就普通話畢業要求致語文中心之聯署信〉,並沒見到港獨二字,內容主要為指出普通話考試合格作為畢業要求的不合理之處,與及普通話豁免試的問題,我們也應該首先聚焦在這兩點上,而不是被媒體拉著走。
參與聯署及行動的學生眾多,總會有各種想法,假如當中真的有人因中港矛盾而反對普通話考試,我們也應該思考,面對學校、政權由上而下的打壓,我們這些持不同立場的無權無勢者該如何抵抗。
自治八樓一直致力連結學生運動及社會運動,兩者並非總是同步,而八樓成員對於立場不同的人或行動抱持的態度是:盡量在運動中摸索對話和連結的可能。在語言問題方面,不是沒有展開對話的可能。事實上,學校裡面設什麼語言科目、哪種語言是選修哪種語言是必修,都有其目的。當中,英語和普通話都有霸權地位。學習其他語言本來是為了溝通,那麼,香港有三十多萬印尼移工、菲律賓移工,為什麼大學卻不開授印尼語或菲律賓語課程?要是真的想打造國際化多元化的學府,為什麼又強制要求學生修讀某種特定的語言?為什麼考試會側重於語言?語言背後的權力操作值得更多的討論,要是異議者被滅聲,就會連討論空間也失去。
從上年的民主牆事件,到現在的反對普通話考試事件,別有用心的媒體都只顧著批判大學生、挑起中港矛盾的仇恨情緒、乘機搞政治鬥爭,令真正的重點失去關注,變相是幫助學校轉移視線逃避問題。自治八樓成員曾與兩位同學在物資支援及反外判抗爭上有合作,即使交往不深,但也看到兩位同學是願意溝通的人,而非媒體抹黑所說的暴力、不講理。
由於媒體大力渲染引起了國族仇恨情緒,其中一位參與行動的學生、同時也是這次被停學的學生陳樂行受到恐嚇,人身安全成危,同學惟有選擇停止在內地的實習,返回香港。自治八樓對這些媒體予以強烈遣責。校方的責任在此時應是了解學生狀況,作出恰當的支援與保護,令學生能夠繼續學業。然而,浸大校長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學生停學。我們認為,停學之舉實屬政治打壓。
浸大校方早有打壓學生的前科。在上年浸大清潔保安外判商轉約引起的工潮中,幾位學生由轉約前就開始介入事件(包括此次被停學的劉子頎),積極組織工友,向他們解釋勞工權益。校方人員在事件中經常偏幫外判商,曾企圖誤導工人放棄遣散費的選擇。在工潮後期,幾位核心參與的學生都無法進入活動室,懷疑是校方察覺到學生的重要角色,因此減少學生在籌備支援工作時可使用的空間,藉此打壓工潮。浸會大學校方今次就佔領語言中心一事作出如誇張的懲罰,志在殺雞儆猴,而這不只是單一院校的偶然事件。在過往的支援工作中,我們發現各院校的學生自治權、參與社會及校政的空間不斷被收窄。我們再次呼籲所有學生、社會人士一同努力阻止事件惡化,惟有廣泛的橫向連結才可對上抵抗強權。
在此,自治八樓向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提出以下要求:
1. 立即撤回停學決定
2. 停止迴避學生訴求,就著普通話考試及轄免試的存廢進行平等開放的對話
3. 停止一切打壓,尊重校內所有持份者,在所有校政議題上確保學生、工人的參與權利,實踐員生共治
二零一八年一月二十五日
學聯社會運動資源中心(自治八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