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共產黨之性格——淺談殷海光的《共產國際概況》,兼論閱讀史書之好處

共產黨之性格——淺談殷海光的《共產國際概況》,兼論閱讀史書之好處

(本文為「民間電台」節目:<<閱微書齋。貳>>之延伸閱讀。)
民間電台: http://www.citizensradio.org/
* * *

共產黨之性格--淺談殷海光的<<共產國際概況>>,兼論閱讀史書之好處

對共產黨的印象
筆者在二零零八年加入社會民主連線,當時全是受前創黨主席黃毓民的政治魅力所感染。對社記(社民連之暱稱)所提倡之「濟弱扶傾,義無反顧」理念,只屬一知半解。但對「沒有抗爭,哪有改變!」卻深信不疑的。社會需要改變,需要進步,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
我是基層出身,住過板間房,拿過綜緩,而且身為長期病患者,經常進出醫院。完全體會到基層人士及弱勢社群的苦況。因此,我認同社會需要變革,政策應該扶助弱小。
可惜九七後,政策失衡,政府偏幫大財團,民怨積聚。舊式對抗方式,已不適用。社民連的出現,正好給予市民曙光。加上當年「社民連五子」(黃毓民,陳偉業,梁國雄,曾建成,陶君行)魅力非凡,有如電影明星。
在種種政治感召及吸引下,我決定加入社記,開始了我的社運生活。
由於我的健康問題,並非每次遊行都能參與,只能選擇較平靜的方式對抗。例如寫文章,加入民間電台做節目主持,爭取開放大氣電波等。
自從香港「被回歸」後,中央刻意透過不同方式和層面,對香港的政策和港人生活加以控制,可說是無孔不入。社會要改變,要爭取普選,港人的「對手」是中國共產黨。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要戰勝對手,必須清楚了解對方的強弱之處。避其強處,而攻其弱處,才能出奇制勝。
筆者雖非前線勇士,但反共之心熾熱。可惜對中國共產黨,甚至國際共產黨的歷史,特性等知識,極度缺乏。深感有必要認真學習。
我對中國共產黨的最早印象,是來自外公的一番話。我問他:「當年打日本仔時,情況是怎樣的?」他二話不說,只說一句:「日本仔,好殘忍架!」他說完這話,隨即補上一句:「共產黨,更殘忍!」
大家有所不知,我的外公起初是親共的,愛國愛黨。我的母親中學畢業後,原可繼續升學,但外公卻要她到國貨公司工作。現在看來,的確斷送了她的前途。
後來,或許是文革事蹟臭名遠播,又或許是他親眼所見。(這個我沒有深究追問)他變得非常反共,亦很少提及在大陸的生活。
長大後,我認識了一些朋友。他們在文革時期,正值在大陸生活,是第一身感受傷害的一群人。十年文革,令他們失去對其他人的信任。對任何政治議題或新聞事件,皆三緘其口,怕被人偷聽。可見文革對一個人的禍害極深,造成一代人的災難。
抵抗中國共產黨,對抗專制政權,是每一個有良知的人的義務。因為極權政府打壓人民,甚至殺害人民,破壞過多少家庭,拆散了多少有情人。若你擁護它,你也成了極權的一員,與人類為敵,不得善終。反之,抵抗它,此路既長遠亦艱辛,困難重重,危險處處,但方向是正確的。站在人民的一邊,最終必會勝利。
因此,我站在人民的一邊。無他,我也是人。對抗共產黨是天經地義的事。於是,我要學習它的來龍去脈。由歷史到人物,事件到影響,都有所要掌握。
奇怪的是,坊間有關這方面的中文書籍非常少。在大型書店,有關中國共產黨的書是有的,也很新。但對國際共產黨的起源及發展,卻找不到。關於「世界歷史」或「極權時代」的書,是有的,但沒有集中於國際共產黨。
至於公共圖書館就更可憐!連蘇聯歷史也極少!馬列傳記只得幾本,資料不足。是否又另一件「政治陰謀」?
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在某間較偏僻的書店,找到殷海光所譯的<<共產國際概況>>。此書填補我對這題目的空白,令我概括地了解國際共產黨的歷史及發展。

殷海光其人其事
未介紹這本書之前,先介紹譯者殷海光。
殷海光(1919年—1969年) ,原名殷福生,湖北黃岡團風縣人。他是著名的邏輯學家及哲學家。
於1919年12月5日生於黃岡迴龍山鎮(今黃岡市團風縣迴龍山鎮)殷家樓村。父親是當地農村傳教士。殷海光在七歲時,隨父母搬到上巴河鎮居住。 在十三歲那年,他隨其伯父、辛亥革命志士殷子衡到武昌,並入讀於武昌中學。 由於他熱愛自由,不受約束。在中學期時,對喜愛的課目特別用功,成績特別好; 反之,則常不及格。當牧師的父親常認為他「不堪造就」,決 定把他送到外面充當學徒。因此,殷海光被帶到漢口去,在一間食品店裡當學徒。
此時,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他的一生。
殷海光對學徒工作一直耿耿於懷,怕被舊同學碰見。可是,某日竟然成真!同學們結伴光顧了這家食品店,他感到無地自容。 歷經八個月學徒生涯後,他深知「自己不是走這條路的人」,於是決心離開。回到黃岡繼續學業。
十六歲那年,他在名氣甚大的<<東方>>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七歲念高中二年級時,就在正中書局出版了一部長達40萬字的譯著<<邏輯基本>>。高中畢業後,殷海光更隻身去到北平,親自向邏輯學家金岳霖(1859年-1984年)及哲學家熊十力(1885年-1968年)等人問學;直到1938年時考入西南聯大哲學系,正式師從金岳霖。
他第一次到金宅的書房時,殷海光相當詫訝。他想像學者藏書,必定堆積如山。但金的書架上只放著二,三十本書,他心想為何如此?後來兩人熟稔,他鼓起勇氣談起此事,金向他說:「時下流行的書,多是宣傳,我是不會去看的。」這段話對殷海光影響深遠,讀者貴精不貴多,濫讀只會浪費時間,要讀最精選的書。
四年後,他再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專攻西方哲學。繼續他的邏輯學研究。
1944年,他投身抗戰,曾去印度學習軍用汽車駕駛技術。
1945年轉業到重慶獨立出版社任編輯。
抗戰結束初期,殷先生開始在重慶謀職,同時被同鄉陶希聖拉入國民黨陣營。由於他的反共以言詞激烈,批評一針見血,深獲國民黨高層注意,後經哲學家徐復觀引薦,曾被蔣介石召見。
1946年,國民政府復員南京,殷海光亦隨之東下,並進入<<中央日報>>工作。由於表現良好,很快便升任為主筆,經歷過短暫的賣文生涯。1948年11月4日,他在<<中央日報>>上發表社論<<趕快收拾人心>>,猛烈抨擊國民黨的內外政策,受到蔣介石的怒斥,險些丟職。
不久,國共內戰爆發,國民政府節節敗退。在1949年3月,殷海光率領報社部分編撰人員撤退至台灣,出版了台版<<中央日報>>。殷海光在版<<中央日報>>,仍任主筆一職,並兼代總主筆,同時亦是<<民族報>>總主筆。
同年5月12日,殷海光在<<中央日報>>上發表社論<<設防的基礎在人心>>,指隨蔣介石逃台的軍政人員為「政治垃圾」。再一次觸怒蔣介石,受國民黨員圍攻批判,被迫離開<<中央日報>>,去台灣大學哲學系任教。自此,殷海光脫離國民黨陣營,轉成自由主義者。
1949年11月,他與胡適等人在台北創辦影響巨大的<<自由中國>>,任編委兼主筆。這份雜誌的發行人雖為胡適,但他不在台灣,而真正的靈魂人物卻是殷海光。他以言論思想給<<自由中國>>雜誌導航,使該雜誌發行量一直上升,海內外皆受歡迎。
1954年,殷海光以訪問學者名義赴哈佛大學講學一年。一年後回台,一面在台大任教,一面撰寫大量政論文章,堅持以筆尖爭取言論及思想自由。
殷海光極其關注政治和人民大眾,對蔣氏父子以極權手法統治台灣人民,大搞白色恐怖,亦相當痛恨。他以民主及科學兩面旗幟,與當局進行對抗。另外,他以學者身份,利用座談會、寫文章及出書等形式,積極引介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899年-1992年)及卡爾波柏(Sir Karl Raimund Popper,1902年-1994 年)等哲學新思潮,大力宣傳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1872年-1970年)哲學和“
「五四」精神,對廣大人民進行思想啟蒙。尤其是鼓動青年一代,要勇敢地與獨裁統治鬥爭。
晚年,他嘗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自由民主的精神傳統。盼望從不同層面,令人民及社會進步。1969年9月,殷海光因患末期胃癌,醫治無效辭世。
殷海光雖得五十年壽命,但桃梨滿門,更不乏知名人士。如李敖、林毓生、陳鼓應等。這些弟子中,最成功的要數李敖。另外,柏楊、顏元叔、龍應台等名作家,亦深受殷海光影響。
殷海光是一位思想敏銳的學問家,他以推廣邏輯哲學為己任,亦關懷自由民主正義。並且著作等身,文章尖銳深刻,語言流暢簡練,邏輯性強,論據有力。李敖指:「除了思想指向以外,殷海光的政論文章光芒萬丈,出色得使敵人和朋友都為之失色,而且至今無人超越。」殷海光提倡「獨立思想」。終生秉持科學民主自由的精神,是一位富有批判精神的自由主義者。
殷海光留下了800多萬字的著作。在大陸,台灣和香港都掀起過殷海光著作出版熱。以下為<<殷海光全集>>之目錄:
《中國共產黨之觀察》殷海光著
《共產國際概觀》隆爾威多(Massimo Salvadori)著 殷海光譯
《西方之未來》德貝吾(J. G. De Beus)著 殷海光譯
《邏輯新引》殷海光著
《怎樣研究蘇俄》熱希達(Reshetar, John Stephen)著 殷海光譯
《到奴役之路》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著 殷海光譯
《中國文化的展望 (上)》殷海光著
《中國文化的展望 (下)》殷海光著
《雜憶與隨筆》殷海光著
《殷海光書信集》殷海光著
《政治與社會 (上)》殷海光著
《政治與社會 (下)》殷海光著
《學術與思想 (一)》殷海光著
《學術與思想 (二)》殷海光著
《學術與思想 (三)》殷海光著
《書評與書序 (上)》殷海光著
《書評與書序 (下)》殷海光著

介紹完譯者殷海光,即介紹《共產國際概觀》的原作者隆爾威多。
隆爾威多(Massimo Salvadori,又譯馬西莫·薩爾瓦多)於1908年6月16日出生在英國倫敦。他在意大利長大,直到1924年在佛羅倫薩時,與同學發生衝突,導致他決定離開。他流亡瑞士居住了五年,於1929年在日內瓦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位。
隆爾威多的早期經歷,塑造了他對獨裁政權的仇恨。 1929年,他加入了一個地下反法西斯組織。然後,他回到意大利,表面上只是入讀羅馬大學,其實是為了對抗墨索里尼政權。 1930年,他獲得羅馬大學的政治學博士學位。然而,他的政治活動,引起了當局注意,從1931-1932年,他被逮捕並被判入獄。其後他越過邊界進入瑞士,並在國外居住十年之久。
在1943年,當時隆爾威多與他的英國妻子住在英格蘭。他加入了英國陸軍,曾幫助意大利鄉村組織人民起義。因而獲授予傑出獎章。
隆爾威多從1931年至1941年開始任教史密斯學院,紐約州聖勞倫斯大學,及本寧頓學院。在1948年至19​​49年,他採取了停薪留職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教科文組織)」擔任政治科學主任。而且在1952年至1953年,為北約秘書處擔任政治分析員。
隆爾威多著作甚豐,並廣泛地公開演講。 他的著作,包括政治,歷史,旅遊,個人回憶錄,小冊子,評論和文章,已被被翻譯成意大利語,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等十六種語言。
隆爾威多任歐洲歷史教授,直到1973年退休。他於1992年去世,享年84歲,遺下妻子,兒子和女兒。
以下是隆爾威多的部份著作:
-Karl Kautsky and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1880-1938 (Verso Modern Classics)
(筆者譯:<<卡爾·考茨基和社會主義革命1880-1938>>)
-Progress: Can We Do Without It?
(筆者譯:<<進展情況:我們能沒有它?>>)
-La sinistra nella storia italiana (Storia e societa) (Italian Edition)
(筆者譯:<<意大利的左派歷史>>)
-Liberalismo italiano. I dilemmi della libertà
(筆者譯:<<意大利的自由主義--自由的困境>>)
-Potere e liberta nel mondo moderno: John C. Calhoun : un genio imbarazzante (Storia e societa) (Italian Edition)
(筆者譯:<<現代世界中的權力和自由:約翰·卡爾霍恩:一個天才的尷尬>>)
-L'alternativa dell'Europa: Quarant'anni dopo Yalta (Saggi tascabili Laterza) (Italian Edition)
(筆者譯:<<歐洲:40年後的雅爾塔>>)

<<共產國際概況>>內容簡介
本書是有關共產國際的起源與發展。它概括了由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社會主義的興起,到一九四五年後,共產黨向全球擴散的歷史過程。
由於本書以概論形式介紹,所以只記錄重點事件。但從書中亦能知道共產黨的特點,對了解它的歷史極有幫助。
全書分為四章:
<<第一章:共產國際第一階段之始末>>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社會主義講起,到列寧的出現;社會民主工黨之成立;布爾希維克(Bolsheviki)的來源;共產主義之興起,到俄國共產黨的革命; 介由布爾希維克黨人哲興斯基所組織的政治警察「切卡」(Dzerhinsky); 在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三年間,共產國際的革命過程; 介紹不同國家的共產黨情況,例如德國,慕尼黑,匈牙利等;
<<第二章:自一九二三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末>>
--從一九二三年起,共產國際之內部衝突,進退情況;共產黨的組織結構; 共產黨的內部自由問題; 斯達林的思想源頭;共產黨的思想特色;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九年,法西斯的興起,與人民陣線的時期介紹; 共產黨在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所持的中立政策;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的國民陣線時期;
<<第三章:一九四五年來之共產國際>>
--關於二戰後,共產黨在國際所控制的區域及概況; 共產黨控制區域以外的狀況,它們對共產黨的態度;
<<第四章:未來的發展怎樣>>
--根據歷史經驗,總結共產黨的體系特點; 推測共產黨往後發展。

共產黨的思維
此書頁數雖少,只有一百三十五頁,但內容豐富,簡單易讀。由於本文字數所限,未能每章細論。但筆者認為書中有一個重點,值得與各位分享。
(一),共產黨之起源:
共產主義是衝著自由主義及資本主義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正值興起自由主義(Liberalism)。它是一種強調個人自由,脫離政治及知識桎梏的社會運動。
「政治上的自由主義表現於議會制度......於是議會制度隨之而建立於普選之上......在經濟的場合之中,自由主義注重財產私有,強調個人有權任意處理其財產。以及自由貿易。」(第16頁)
可是自由市場,或稱為資本主義(Capitalism),令部份人財產增加,同時令另一些人收入減少,形成財富不均。除此之外,資本主義與社會階級,政治制度,文化等產生了一連串矛盾。資本主義能為社會帶來巨大財富,令大部份人從中獲得厚利;但另一方面,以利益為先的思維中,大機構為了減省成本而剝削工人。利用低賤的薪金,逼使工人出賣勞動力。這種情況令國家主義(Statism)及種族主義(Racism)的支持者們提對反對。其中以社會主義者佔大多數。
社會主義者主張社會是屬於大眾的,應由大眾一同擁有和管治。通常他們希望所有公共政策,均以「民主方式」來作決定。「當時大眾要求真實的自由,要求突然的改革,大眾逐漸顯明地意識到社會上現存的罪惡.....」(第十八頁) 可惜歷史上很多打正社會主義旗號的政府,最終會變成另一個極權。中國政府就是好例子。
社會主義者認為資本主義會帶更多罪惡,於是以集體經濟代替之。
「他們主張,先由社會掌握並且管理某些基本工業,然後過渡到將一切經濟行為社會化的階段。」(第十七頁)
共產主義從初期理念上,是為人民謀福祉,走向自由。可惜幾位共產黨領導人興起,把整個理念推向獨裁,其中一位是列寧(Nicolai I Lenin),
列寧,全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本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在1870年生於西門伯斯克(Simbriski),是一名公務員的兒子。他的父親原本是貴族的後裔,但到了列寧時期開始窮困下來。
中學畢業後,他進入喀山大學學習法律。但是在大學一年級時,因參加學生運動被開除學籍,流放到喀山省的偏僻農村裡,被監視居住。後來因為其母親向政府申請,他被改為流放到薩馬拉省烏里揚諾夫,但仍繼續被警察監視。列寧在流放期間,仍用心學習。他自修大學的法律課程,還有鑽研馬克思著作。
他在1893年之前,已經非常積極參加革命宣傳,並加入了當地的馬克思主義組織。隨後在聖彼得堡創立了「聖彼得堡工人解放協會」。1894年,他更寫了《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論述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還有分析工人階級作為先進、革命階級的作用。
他是堅實的馬克斯主義者,亦是共產主義的實行者。在早年的革命生涯中,令他學會社會改革的手段。在此書中,作者總結了列寧對共產主義之貢獻,現簡述其重點:
1,列寧是從俄國革命分子中,學習到暴力觀念。「他認為暴力及實現社會主義的社會之不可少的手段。」(第二十五頁);
2,他反對所有以個人名義發動的恐怖手段,應該實行「群眾暴動」;
3,他認識必須「創造一個訓練良好的專門從事革命工作的職業革命家之單一而同質的團體,在這個團體之中,絕不容許有派別的紛歧和意上的歧異。」(第二十六頁);
4,他把群眾看成「不能自主的小孩」,他們絕不能領導自己,容易失控。所以必須加以管制;
5,他認為國家在社會主義之中,必定「萎謝而亡」。這想法是來自馬克斯的;
6,他肯定國家的作用,並以此實現社會主義。在其文章<<一九一七年之革命>>中,他指出「我們需要國家以便過渡到社會主義。」(<<列寧文集>>第一冊);
7,由共產黨全權領導無產階級,使其變成共產黨獨裁;
8,他認為議會制度只是壓迫人民。因此需要一個強大而獨裁管治的國家,來保護人民;
9,列寧是個固執的人,尤其是政治上。他絕不容忍任何妥協;
10,列寧視他領導的共產黨是精英團體,只有他能戰勝議會制度,資本主義和國家主義;
11,列寧受到馬克斯影響,反對唯名論。因此,他只關心團體,不是個人。例如他關注無產階級(Proletariat ),而非貧窮大眾(Proletarians)。這一點成了共產黨一直以來的思維,誰屬於反共團體,誰就是邪惡;
12,列寧要求黨員百份百聽從黨領導,並要不惜犧牲為黨工作。
以上十二點,是作者對列寧在二十世紀共產黨所作的小總結。要認識共產黨歷史,列寧與史太林傳記是不能不讀的。因兩人是把馬克斯主義實踐出來,並領導共產黨與資本主義抗爭。可惜從歷史上可知,列寧是暴君,為了推動共產黨和取得權力,犧牲了很多人,甚至是黨員。
史太林又如何呢?
他亦是獨裁者。「......他認為共產黨的主要功能就在使行獨裁權力。」(第六十五頁)
筆者特別提到這一點,是想提醒各位:共產黨是由極權暴君所興起。不論對內對外,都施以獨裁管治。他們影響了歷來共黨思維。共產黨發展至今,這些思維並無改變,可以總結為以下數點:
1,共產黨是善於引發人民的原始情緒刺激,尤其是恐懼。使人對政治,經濟,知識等生活層面產生恐懼,因而倚賴黨提供的一切。由黨給予是最好的,麻痺人民思想。因此,共產黨最怕人民理性和獨立思考。「共產黨人之使用語意學(Semantics),恢復中世紀許多反理性的士林方法,來幫助他們擊破那反對共產意理(Ideology)的理性的批評能力所構成的藩籬......正如在納粹所持的意理一樣,在一個反理性的思想體系之架構中,也有一個似乎嚴格的邏輯程序。這種體系之反理性的地方,往往被一種信仰所矇蔽......」(第六十九頁)利用「語言偽術」與「偽邏輯」去欺騙黨員及人民,再透過宗教式催眠與洗腦教育,令眾人深信黨的道理大於一切;
2,共產黨所說的「剝削」,只屬經濟方面。政治和人權的剝削並不包括在內。因此他們為了解決經濟剝削,會以政治和人權的獨裁方式作手段。正如實行獨裁管治,是為了解決自由市場上的貧富差距。這一點,共產黨認為非常合理;
3,為了謀求更大的幸福,從資本主義的囚禁中釋放出來,只能建立集體主義制度。而暴力是最重要的手段。以這個名義而使用的一切暴力,都是合法的。因為這是「高尚」的目標;
4,一旦共產黨取得政權後,「為了謀勞動大眾之福利,必須實行獨裁」,即極權統治。在極權政府的國度裡,政治經濟宗教將不再區分,皆集中在政府手裡。它有無上的解釋權,人民只能聽從,否則會審為反黨。
5,共產黨的宇宙觀相當怪異:它相信命定論,因此認為實行集主義是順天而行。人只是物質的一部人份,世上沒有所謂獨立思考和獨立意志的東西。個人自律簡直是自欺欺人。而「自由」根本不存在,「人只是受經濟力所強制他做的事......而自共不存在,所以道德的本身也不存在......道德本身之既不存在,引起共產黨否認有像道德原理這樣的法則存在。」(第一百一十九頁)
6,共產黨並不承認公民概念,認為公民是賦有權利和義務,而且公民是以個人為單位。它們只相信集體,消滅個人意識。所有人都是集體的一部份,是團體為上。組織大於個人;
7,「個人如不合個於其所屬的集體,那便?人一個毒瘤,是一個有病害的因素,所以必須予以毀滅。」(第一百二十頁),因此,共產消滅異見人士絕不手軟,手法之殘酷,令人驚訝。它們從認知上,把異見者和反對者視為非人看待。共產黨認為,人道是屬於抽象的概念。最重要是為無產階級謀福利,非為貧苦大眾。一切以階級觀念為基礎,「......不能了解基督教之愛的概念,以及對於個人的仁愛之懷。」(第一百二十一頁)

共產黨之特性
以上七點,是從共產黨組黨以來,一直存在著的思維。筆者在此特別提出來,是要解一個問題: 有人說共產黨已經愈來愈自由開明,很快會變為重視民主和人權的政黨。但歷史告訴我們,共產黨是以暴力和極權為主。縱使再過六十年,甚至一百年都不會變。因為這是它賴以取得政權的手段,並堅信這手段是可行。
共產黨是個崇尚暴力,消滅個人意識,反對人道,人權,理性的政黨。歷史已經說得很清楚,它為了取得政權,會不惜一切手段,既使是草菅人命,甚至殺傷自己黨員。因此,所有期望
共產黨會變好的人,都是不懂歷史,不了解共產黨思維的。
要社會走向民主,人民有真正的自由,必須如作者薩爾威多所說:「......我們必須努力,毫不妥協地反對共產主義,共產制度和共產黨。」(第一百三十五頁)

讀史書之好處
近年,愈來愈多香港學校參辦國內交流團,參觀毛澤東故居和主要的共產黨遺址。交流完後,大部份學生皆對中國共產黨存有好印象。說「毛澤東和藹」,「共產黨進步」。這全是極權政府的洗腦的方式,也是學生不懂歷史的結果。
試問中國共產黨由組成,奪取政權,直到現在,做過多少件有益人民的事!?只要讀一讀共產黨歷史,就會明白它是自私的政黨。一切以黨的利益為主,視人民如無物,是可以隨意犧牲的「東西」。
閱讀歷史的好處,就是讓我們能正確認識歷史,不會人云亦云,是白不分。尤其是活在現今的香港,被大陸的劣質文化入侵,而且被官員們透過不同途徑洗腦。我們更需要對中國共產黨有正確認識,拒絕被大陸同化。
但有人民說歷史太悶,往往提不起勁閱讀。在此,向各位介紹一篇文章:是羅素的<<怎樣閱讀和理解歷史>>。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和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1950年)。諾貝爾獎評審表彰他為「西歐思想,言論自由最勇敢的鬥士,卓越的活力, 勇氣,智慧與感受性,代表了諾貝爾獎的原意和精神」。
他在此文章中,不但說出讀歷史的好處,更能分享讀歷史的樂趣。而且能引導大家,怎樣讀歷史更有趣味,養成興趣。他把歷史分為「大歷史」和「小歷史」。大歷史是以宏觀式閱讀,了解世界大時代的形成與分裂。眾朝代之興衰; 小歷史是以個別事件為主線,能更深入認識每件事件的細節。羅素認為,不論在「大」「小」歷史裡,都能尋找到令你微笑的片段,也能學習到不少知識。
除此之外,他在文章中亦講出另一種讀歷史的好處:認識歷史的走向。
「......(讀歷史)它還具有一種更為普遍的功能,或許比以上任何一種都更為重要。我們的肉體生命是限定在一小部分的時間和空間之內的,但是我們的精神生命卻並不必受此限制......從歷史的透視來看我們的生活,把它當做是全人類生命中一個無限小的片段,就可以使得無可避免的個人災難不那麼難於忍受了。」
他進一步指出:
「盡管歷史充滿了盛衰浮沉,但是卻存在有一種總的趨勢,我們從中仍然可以感到某種滿意......暴力現在主要地是有組織的,政府的事,於是比起更原始的時代的突發性的,無計劃的暴力來,也就更容易想像出來結束它的各種辦法。」
閱讀歷史,能了解過去,認清真面,更能想像結束暴力的辦法。近來不繼提及的「公民抗命」,不正是從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King,Jr.,1929年-1968年)與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年-1948年)的歷史中學習而來嗎!?消滅共產黨,亦能從歷史中想出辦法,加上信念。
由於本文字數所限,未能仔細地研究個別事件,但盼望讀者能透過歷史,認清共產黨真相,看穿它的邪惡心腸。

27-10-2013,家中

參考書目:
1,<<共產國際概觀>>,薩爾威多著,殷海光譯,台大出版中心;
2,<<論歷史>>,羅素著,何兆武 肖巍 張文杰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3,<<略說資本主義的歷史與發展>>,沈宗瑞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4,<<列寧對社會主義的探索>>,邢廣程 主編,長春出版社;
5,<<資本主義的社會矛盾及其歷史走向>>,張雷聲著,安徽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