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一路走來:古洞實習社工 社區營造實踐

一路走來:古洞實習社工 社區營造實踐

星期日趁墟,是鄉村人的生活回憶。這傳統一方面隨時代變遷而消失,一方面卻有人極力去承傳。土盟兩位實習社工Joanne及阿仙,就將消失超過四份一世紀的假日墟市,重現古洞。墟市背後,這兩位社工同學卻而是迎著充滿艱辛的組織工作而上,在去年底開始在古洞進行社區營造(CD)工作,嘗試拉近村民彼此間的距離。

- 由記者到社工 -

港大社工系三年級的Joanne,在出實習時選擇了參與新界東北的組織工作,在古洞聯生區中通過舉辦小組會及活動,嘗試凝聚村民之餘,亦讓村民得知更多有關新界東北及展的資訊:「本以為CD只是出來遊行示威,但落手做才發現比校像中更貼近人。」

另一位港大社工碩士學生阿仙,亦在古洞另一小區煙寮區展開同樣工作。阿仙大學畢業於新聞系,當時她希望通過文字和報導,扭轉當時社會怨聲載道的氛圍,於是投身傳媒工作:「但現實是,文字很難關心社區、很難影響到一個人。機緣巧合下轉行入了社福界,後來更決定再次讀書。」

- 點滴在心頭 -

近年,愈來愈少社工願意投身CD工作,帶領被壓迫者抗爭,自己可能要承受更大後果如被炒或投訴。對Joanne而言,幾個月的CD經歷卻十分難忙和珍貴:「有時很遲才在港大走,趕去古洞開會,平嫂(村民)會煮定飯盒等我,很體貼。」

阿仙亦指,與村民接觸的經歷十分愉快,村民亦很樂於幫手搞活動,例如古洞墟獨家出售的古洞大吟釀米酒,便是由村民存叔親自釀造。

「這幾個月走過的路,開過的田,一點一滴對我來講都很重要。認識村民愈多,了解他們愈深,就愈對這條村有感情,明白他們心底裡的訴求。村民對我好,我也更有動力走下去。」也許這就叫做同理心。

- 她在哭,委員在笑 -

自言有淚不輕彈的Joanne在城規會申述時,想到村民、動物面臨迫遷,忍不住也哭了起來。偏偏在同一時間,席上的委員卻在吹水說笑。「城規會完全沒有考慮社區的需要,只顧在地圖上劃來劃去。由會議的時間、坐位安排,完全沒有考慮到村民的困難。

「有次聽到一位村民姚伯說:『人比高爾夫球還要低賤。』那時我感到,這個規劃是多麼的不近人情,完全漠視了人的價值。」

「香港很多事情都是算政府,而政府就只會由上而下地執行任務,從不以民為本。CD則是由下而上,將村民的想法放在最前。社工就是要走入社區,聆聽社區的需要,聆聽社區裡每一個人的需要。」

- 行動,然後帶來改變 -

碩士生阿仙則愈行愈前,不但在城規會對官員申述,更開始參與行動,「我認同行動的理念,因此我選擇參與其中。對自己來講,都算是一個突破。」

「教授說,社工有兩種:一種是維穩的,協助村民填表、上樓,只給予他們現實可及的東西;」阿仙續指:「另一種是改變的,由根源、政策入手,改變人心。不但連結起每一個人,甚至能將不同社區連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