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你們說我們軟弱時,當記住,你們沒碰上黑暗時代。」
布萊希特
* * *
《莊梅岩劇本集》幾已收錄莊先生所有作品,唯欠近作《野豬》。
讀後何其震撼,尤數《教授》、《聖荷西謀殺案》等名篇。殆無疑問,莊梅岩是香港近代最偉大的作家。
但筆者的評價尚未完滿,因為未看《野豬》。看過必須補上一筆:《野豬》是莊先生最偉大的作品。
* * *
晚近同流劇團為《野豬》開設讀白劇場,筆者夙願終於得償。
在劇後座談,筆者情不自禁,道出以上感想。劇團成員多有同感,飾演阮文山的鄧偉傑則很難捨割:「鍾意哂(所有作品)都得啫。」
惟筆者終究有一點疑問。既調教出 Johnny,又為言論自由創辦獨立媒體的阮文山,轉向是否有點突兀,伏筆是否足夠?
所有人都不同意。
觀眾說《野豬》的苦心,就是要我們自問:「堅持原則不動搖,能夠走到幾遠?」
年輕的觀眾提到梁天琦,聽到他在外國演說,想法有變,自己亦覺迷失。「係咪因為我後生,所以企喺 Johnny 嘅角度;會唔會大啲就會變阮文山,最緊要大家都好?無嘢絕對啱絕對錯,好辛苦。」
年長的觀眾語重心長:「十年前我會做 Johnny;但今日嘅我,會受 Karrie 感觸,改變立場。」
劇中 Karrie 本來有子相依為命,但不敵窮困,兒子夭亡。她投向建制,渴求穩定,聲嘶力竭向阮文山控訴,成為劇中最轟烈一幕。
飾演 Karrie 的施淑婷說,初時未能代入角色,念著對白畢竟難受;但反覆再念,漸漸理解她感受。
另一觀眾提到布萊希特的《伽利略》。阮文山和伽利略,都面對死亡威脅,他們表面上轉軚,但暗地裡仍然堅持。
鄧偉傑亦覺得,阮文山到最後仍未放棄理想,然而妥協其實也是犧牲。
「我地以為妥協可以相安無事,但到頭來犧牲一樣咁大。」(《野豬》對白)
是非對錯,他亦難遽下判斷。
* * *
衝突和張力,從來是莊梅岩作品的特色。
一女生感慨,好多人不喜「中立撚」,但社會從來由不同的人組成,沒有「絕對嘅啱絕對嘅錯」。我們應放下先入為主,不宜非黑即白,動輒歸邊。
但筆者忍不住起身,很認同女生的結論,卻不盡認同其論述。
筆者續談布萊希特。反抗希特拉的他,晚年定居東德,歌頌史太林可謂晚節不保,留下污點。然而他在東德上演《伽利略》,意在言外,句句有骨,似在妥協之下仍抱不甘。
布萊希特早負盛名,名篇都寫在反抗納粹的抗爭年代。但到東德失去夢筆,至老死再無名作。
我們大可有不同聲音,但眾聲之可以成全,仍有賴於共同立基。莊梅岩在《劇本集》的序言,便強調創作必須有自由環境。
後世學者形容,漢娜.鄂蘭的「公共領域」是「劇場理論」。我們必須要一個空間,一個領域,像一個劇場讓所有人都可公平發聲。人的思想方可推陳出新,不受桎梏。
我們應該虛心聆聽,不應動輒歸邊,但正需要立於一貫的原則就事論事。那就是保護公共領域,讓大家都共享自由的正義*。
(註:筆者是毒撚,現。。。場。。。的。。。說。。。話。。。其。。。實。。。口。。。窒。。。窒。上為掩飾並潤色過的版本。)
鄧偉傑解釋《野豬》神來之筆,結尾不再遁時間先後的線性敘事,將結局揭曉前的一幕放到最後。
結幕時 Johnny 未知阮文山選擇妥協。看到負傷頑抗的野豬,他心懷不忍,亦觸發靈感,滿腔熱情地撰寫講辭。
鄧說莊先生特意將此幕放到最後,是想在肅殺之下,仍然保存希望。
「對錯係要我地自己追尋。」
* * *
後記
928 前我一直在金鐘,大局初定,才有空去中環,當晚一生永誌難忘。
是街壘,是小時候讀《孤星淚》,巴黎的街壘。鐵馬堆起層層街壘,在中環內外佈防。發夢都沒想過,可以在中環重現《孤星淚》的景象。
昨晚看到文章,才知 14 年底,蜷川幸雄生前拖著老朽病軀來港,是來聲援我們。
原來我們都浪漫過,但浪漫過後是無盡的悲傷。
我和好多人都成了過街老鼠,「和理非非」、「無限商討」、「永續社運」、「葉公好龍」。。。太多了不贅。分裂再分裂,抗爭的人愈來愈少。
面對分裂,自己確有動搖。我永遠相信進步主義,這點不會變,但我永遠愧疚,尤其對在獄的人,是不是做得太少,境況才會落得如斯。
我必須面對自己,有一半是懦弱和自私,所以才會踟躕不前;但請相信我另一半靈魂。革命終須火與劍,未到最後關頭,實在不忍雙手沾血。
盡可鄙夷我一半的無能,但請勿鄙夷我另一半的良心。因此看到 Karrie 控訴一幕,不能自己,不住泫然。
觀眾看過此劇,自會明白野豬的喻意。還有幾多人不願馴服,堅持作一頭野豬?
但願我們終能履行在傘運許過的誓言。
* * *
最後要提醒投降和變節的人,別以為可拿布萊希特自況苟免。人家可是寫出《伽利略》,你們不能也不配。
謹以布萊希特的詩作結:
「頌揚暴君的人同樣擁有美好的聲音,
然而唯有垂死的天鵝之歌最美,
因為他的歌中沒有恐懼。」
獻給 Johnny,劉曉波,和所有不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