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為今年六月五日的《明報》,右為今年九月號的《中大校友》校園神像專輯。
中大校友一直以來,都會收到一本由校友事務處的官方刊物《中大校友》,在今期九月號中,《中大校友》的專題是關於新民主女神像。今年五月中,新民主女神像曾在時代廣場展覽時被食環署及警方聯合行動沒收,後來中大學生會表示會接收女神,中大校方以「政治中立」為由,拒絕新民主女神像入中大,引起市民震動。中大學生會召開記者會 ( 梁文道亦出席發言回應「政治中立」論 ),表示一定會將女神運入中大。六月四日晚,逾2000名市民到中大護送民主女神像。
在《中大校友》這個專題中,對於敏感之處自然輕輕帶過。編輯採取的方針,是「你有你道理,我有我道理」的犬儒式的通識方法。其中一位接受訪問的校友張耀良大律師 ( 79祟基哲學 ),其批評的意見因為被編輯刪減「河蟹」掉,憤而要求《中大校友》刪去全段訪問。(較有質素的討論,可見《何慶基:要擺民主女神,但不是這個》)
筆者以電話訪問張耀良校友,他指出,在五月初中大學生會公開表示希望將新民女搬入中大時,校方在六月二日發表「政治中立」論,拒絕新民女進校,張校友當時感到十分反感,認為這個中立是虛假的,而是「政治正確」、「政治自保」及「政治自律」。張校友於是電郵校友會及校方表達意見。他一直沒有收到回應,直至近來收到來電,說《中大校友》希望訪問他的看法,張校友樂意接受。後來收到初稿,卻刪去很多他認為重要的批評意見。張校友於是自行動筆修改,再傳回編輯部,結果在收到終訂稿時,其反對意見依然全被刪去。編輯一方說已沒有時間修改,張校友憤而要求《中大校友》不要刊登其訪問,因此今期《中大校友》第14頁,明顯是預留了一格作為刊登訪問,在張校友拒絕刊登後,排版方面將原來第15頁沈祖堯校長的信件作跨頁處理。
張校友收到初稿後動筆修改後的版本 ( 第一、二段 ):「中大行政與計劃委員會於本年6月初,以中大「必須堅守政治中立的原則」, 反對學生會將民主女神像放置於中大校園內,校友張耀良(79崇基哲學)認為:中大校方「政治中立」的說法是虛假的,校方要的是「政治正確、政治自律、政治自保」。他認為,中大校方連「政治中立」的意義也弄錯;中大學生並沒有利用大學的地方替某些政黨作宣傳,例如選舉拉票,或公開打擊某些政治團體等,何來損害到大學的政治中立?中大學生的活動,純是對六四這歷史重大事件的獨立反思而已。
1919年,北京大學的學生遊行要求維護國家主權,北洋軍閥政府大量拘捕示威學生。當年北大校長蔡元培,要求北洋軍閥釋放被捕學生,並指即使學生做得不對,也由作為校長的他一力承擔。張耀良認為,要是外界真的對中大學生的行動有誤解,校方有責任如當年的北大一樣,基於大學的教育理念和價值,對外界的疑問代表學生作解釋和澄清。可是,中大校方採取的卻是與學生對立的態度。」
河蟹後的終訂版本 ( 第一及二段合併成一段 ) 如下:「1919年,北京大學的學生遊行要求維護國家主權,北洋軍閥政府大量拘捕示威學生。當年北大校長蔡元培,要求北洋軍閥釋放被捕學生,並指即使學生做得不對,也由自己一力承擔。校友張耀良(79崇基哲學)認為,中大校方也應一樣有其教育理念,對歷史、人文價值有所思考,不應採取與學生對立的態度。」
張校友認為六四事件是歷史大事,關乎民主,並不是一些政黨宣傳,也與政治中立無關。他認為,現時的同學在八九六四出生,二十年之後仍然在反思六四,實在值得鼓勵。
《中大校友》與《香港經濟日報》的關係為何﹖
該專輯共刊登了八位校友的訪問,有一些訪問實在摸不著頭腦,例如第10及11頁,分別以法律及保險觀點看事件,說新民女未經佔用人同意及擺放可能導致的賠償問題,將這些微小的技術原因放大成與張文光校友說的「自由校園更應包容」及蔡子強校友說的「歷史傳承,貫徹自治精神」並排。第12頁則刊登了學生會會長黎恩灝,隔頁則刊登了兩則標題分別為《激情還須理性檢討》及《表達立場也要尊重他人》的訪問。
據了解,本專輯由《香港經濟日報》專輯組負責,筆者特意致電校友事務處查詢,接聽者表示筆者可電郵發問。筆者故以電郵向校友事務處提出數個問題,惟在本文刊登前未收到回覆:
1. 在該專輯中,校友張耀良的訪問最終沒有刊登,張指,編輯組拒絕將他的重要觀點放進文章,請問編輯的決定經過如何?
2. 整個專輯誰是最終的責任編輯?是《中大校友》編委會還是《經濟日報》專輯組﹖
3. 整個專輯的大綱是誰人決定﹖編輯部以何準則決定受訪者?
4. 有沒有其他受訪者如張耀良般,有接受訪問但沒有刊出﹖
5. 《中大校友》及《經濟日報》的合作內容為何﹖
今期《中大校友》校園神像專輯:
《中大校友》九月號新民女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