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mond Gaita 在 "Goodness & Truth" (A Common Humanity, Routledge 1998, pp.215-235) 這篇內容豐富且有深度的文章裏,有一段談到教育,也許不是道人之所未道,但寫得很動人,很有意思,值得譯為中文,讓更多人有機會讀到:
不少教育理論都由「學生須要認識甚麼?」這個問題開始,然後專注於想出最有效的方法,以將這些知識引進學生的腦袋。雖然這個想法很自然,但忽略了老師對他或她教授的學科的熱愛,也忽略了老師在體現這熱愛時,能教導學生從他們——老師與學生——一起做的事情中學習到甚麼有價值的東西。透過老師的榜樣,學生可以逐漸理解到心靈的生命(the life of the mind)固有之價值,這個理解去到最深處時,會認為全身投入心靈的生命是值得的,有些人甚至——正如蘇格拉底之死提醒我們——認為即使因此而捨身也是值得的。這個理解,學生不能從一部機器那裏學習到,也不能從一個像是機器的老師那裏學習到;這不是因為一部機器不會熱誠地教學,而是因為對於一部機器,談到它教授的學科在它生命的位置,或談到它藉著令人信任地實踐它的志業而顯示心靈的生命之價值,都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心靈的生命最深刻之價值,是不能傳授的;這些價值只能顯現出來,當然,也只可以向那些視而能見的學生顯現。(pp.230-231)
當全球教育的大趨勢——由中小學教育到大學教育——都是「實用!實用!實用!」和「STEM!STEM!STEM!」時,Gaita 這番說話實在是大大的不合時宜,也容易給人過於唱高調的感覺。然而,無論是科學還是人文學科,如果不是以培養心靈的生命為目、或至少有培養心靈的生命的成份,那麼,老師便只是知識輸送器,學生便只是知識接收器。有朝一日,這樣的老師可以被機器取代(其實這已開始發生了),甚至連這樣的學生也可以被機器取代 ;到那時候,大概會有多一些人明白到培養心靈的生命對人類是重要的,但也許已經太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