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環團批土地大辯論問卷誘導公眾揀填海

環團批土地大辯論問卷誘導公眾揀填海

(獨媒特約報導)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進行公眾諮詢,正就土地供應問題透過巡迴展覽及網上問卷收集市民意見。多個環保團體包括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環保觸覺、 綠色和平、綠領行動、守護大嶼聯盟,聯同民間土地小組成員任憲邦今日(6月7日)發表聯合聲明,指責問卷設計錯漏百出,誘導市民選擇填海,要求政府收回問卷。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稱,問卷有三大漏洞,整體水平「連中小學生的水平都不如」,亦令土地大辯論失去意義。譚指,小組並無詢問市民對1,200公頃土地需求估算的意見,數字本身已具爭議,問卷以此作為參照,亦無就估算方法詢問市民意見,只是不斷重覆數字,引導市民剔選支持填海及東大嶼都會方案,以「湊夠1,200公頃」。

譚續指,問卷對填海以外的選項進行「打折」,以遇到阻力為由,低估其可提供的土地面積,如棕土及遊樂場用地在中短期內只提供約15%至30%,但對填海方案,則沒有相關描述,有意將填海塑造為最容易的土地供應選項。譚又指土組未有清楚交待政府能否收取私人農地,令市民難以選擇。

IMG_0862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委員麥希汶

近年屢填海 生態未回復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委員麥希汶指,政府每次填海均以「先破壞後補償」的方式,但現實中並無採取行動補償,近年多次填海令海洋生態沒有足夠時間回復,是次的填海選址包括小蠔灣、龍鼓灘及欣澳等,均鄰近海豚保護區,將污染水質,影響海豚覓食和繁殖,甚至令幼豚夭折。

批未提東大嶼都會成本 料須5,000億

東大嶼都會位於大嶼山和港島中間的水域,任憲邦指要連接市區交通,至少需建造5條隧道,加上島上的基建設施和填海開支,估計成本高達5,000億,即每公頃成本近4.7億,比第三條跑道和港珠澳大橋成本更高。任更指,大部份填海選址的用途根本與房屋供應無關,例如龍鼓灣將用作工業用途、小蠔灣用作低密度發展、欣澳則用作康樂用途等。

任又指,東大嶼都會是位處海中央的「孤島」,地理位置不宜居住,全球暖化下天氣變得不穩定,加劇了風暴潮、海平面上升等威脅,當天氣情況變得極端嚴重時,東大嶼都會將成為極危險和脆弱的環境,居民亦難以疏散。任憲邦批評,建造東大嶼都會在社會、環境和成本方面均是「唔make sense」,擔心政府提供的誤導資訊,會令市民作出錯誤選擇。

譚凱邦批評現有的公眾諮詢形式如同「填點心紙」,「大家填完都係冇屋住」,最後只淪為一場「公關show」。他期望能與土供組進行對話,促請盡快回收問卷,誠實提供全面的資訊後,再作真正的諮詢。

IMG_0864
民間土地小組成員任憲邦

記者:王沛嘉、梁皓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