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政府宣佈和中華煤氣落實把將軍澳東南堆填區的沼氣,用作制造煤氣的燃料,這是繼船灣堆填區和打鼓嶺堆填區之後,香港第三個堆填區「轉廢為能」的環保項目。
要把堆填區的沼氣轉為煤氣,首要條件除了有沼氣外,就需要一所煤氣廠房做轉換,船灣正正就在大埔煤氣廠毗鄰,因利乘便,中華煤氣於1999年巳開始把關閉了的船灣堆填區,實驗性質地把沼氣轉為煤氣。2006年,打鼓嶺堆填區是第二個轉廢為能的堆填區,因距離大埔相對較遠,需要接駁一條19公哩長的煤氣管道, 把沼氣由打鼓嶺輸送到大埔煤氣廠處理。
現在兩個仍有運作堆填區,以每日處理的垃圾量,都比打鼓嶺堆填區多,理論上都比打鼓嶺堆填區和1996年巳關閉的船灣堆填區更有利「轉廢為能」,惟這兩個堆填區距離大埔煤氣廠太遠(超過30公哩),管道走線亦有高山阻擋。青山位於屯門堆填區和大埔煤氣廠之間,而馬鞍山則位於將軍澳堆填區和大埔煤氣廠之間,管道施工相對困難,這就是兩個較大型堆填區仍未「轉廢為能」的原因。剩下一個可行的方法,就是直接在堆填區附近興建一座煤氣廠房,惟代價不菲,如沒有持續性足夠的沼氣,這投資絕不環保,可以說是高碳。
1992年,137區可行性研究文件中,巳記載殖民地政府打算在137區南邊興建一座類似大埔的煤氣廠,把石腦油制造煤氣,經高壓管道輸出煤氣管網絡。不過,這個計劃並不屬於環保項目,1992年沼氣轉化成煤氣的技術還未成熟,當其時100%只用買來的石腦油提煉成煤氣,充其量只一所新的煤氣廠房。
2009年的文匯報,中華煤氣聲稱當年巳與政府商討細節,並已進入最後階段,當落實計劃後便會投資逾5億元在將軍澳堆填區附近興建廠房,還預料廠房會在2012年落成。
那為什麼2009年這個說好的 「最後階段」會拖延到2014年才落實呢? 小編估計2011年2月政府決定將軍澳堆填區只收建築垃圾後,日後沼氣量必定大減,中華煤氣需重新和政府談判搬廠條件。要注意一點,文中引述當年將會興建的煤氣廠,只有5% 煤氣是來自沼氣,其餘95%都要用石腦油造煤氣,意味這廠房不是純粹為轉廢為能而設,似是用來代替馬頭角舊廠房。
2014年,將軍澳三個堆填區,有二個巳在1995年關閉,沼氣產能所剩無幾,現有仍運作的東南堆填區,亦因政府承諾於2015年停收生活垃圾,在缺乏有機垃圾持續供應下,把東南堆填區轉廢為能,就正如中華煤氣以下文件中所描述,經濟效益相當有限。
其實,打鼓嶺堆填區於2007年成功轉廢為能後,政府巳向中華煤氣探討把將軍澳堆填區成為第三個轉廢為能的環保項目,不知什麼原因,竟然由2007年拖到2014才拍板落實。
近日瀏覽中華煤氣的網頁,比對2013年和2014的煤氣管道網絡,赫然得悉中華煤氣於今年初巳興建一條煤氣高壓管道,由坑口迴旋處途經環保大道地底直到137區。請先容小編解釋一下,煤氣高壓管道是整煤氣網絡的上游,目的是向網絡的下游供應煤氣,惟佔地104公頃的將軍澳137區,現正是一個填料庫,爛地一片,興建這條高壓管道,雖然現在仍未正實公佈,但意味中華煤氣一早巳決定在137區,興建一所新的煤氣廠。
中華煤氣網頁一張照片,背景為我家日出康城(aka 心曠神怡),看到一條位於環保大道舖設的高壓管道, 粗大的管道是運輸高壓煤氣,小黃線估計是光纖。小編實地到環保大道, 發現此管道巳駁至駿昌街名氣通數據中心。(四叔名氣通夥泊馬雲阿里巴巴,在將軍澳這個數據中心主要服務對象是阿里雲新服務。)
這條高壓煤氣管道正好引證,中華煤氣極有可能計劃於 137區興建一座煤氣廠房,根據2009年文匯報報道所說,估計仍是5%下以沼氣95%以上以石腦油作燃料提煉煤氣,確實位置137區在1992年文件中巳有記載。兜兜轉轉,林超英說石鼓洲焚化爐, 由規劃(2000年)到落成(2022年)足足用了22年。小編想對林超英弱弱地說,這個可以用作轉廢為能的137區煤氣廠,由1992年規劃,直至 2018年才有望落成,望穿秋心磋砣歲月了整整 26年,而且更錯過了最佳時機。
那什麼到現在才拍板呢 ? 將軍澳堆填區巳不再接收生活垃圾,興建一所新煤氣廠,轉廢為能並沒有經濟效益,更可以說是高碳。小編估計設置煤氣廠的目的,目的是為了搬遷馬頭角舊煤氣北廠到將軍澳137區,騰空現有舊廠地皮用作發展住宅項目,樓宇名字可能叫作「翔龍灣二期」吧 。為配合2015年政府將會公佈的土瓜灣重建項目時間表。馬頭角煤氣廠一定要搬走了,而最佳的新廠房選址,種種跡象顯示,20多年前一早巳選好,就是將軍澳137區。
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蹉砣歲月26年,最後都要由地產主導環保項目才能成事。問題是,26年後的今天,5%以下的沼氣轉為煤氣,還是「環保項目」嗎 ?